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信息化助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信息化助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信息化助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缺乏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村家庭教育缺失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从能为农村边远学校提供补偿教育;能为农村边远学校配送优质教育资源;能提高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的质量;能为创新教育改革提供动力四个方面入手,研究了教育信息化助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再次,从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改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助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希望通过探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农村义务教育;长效机制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导致该地区的教育发展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渴望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农村中小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发展效果,所以,关于“教育信息化助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之探索”这一话题成了农村教育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农村中小学校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充分的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实现对现有的教学模式的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能够朝着积极、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导致教育资源配置出现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该现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硬件设施不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还没有将电脑、多媒体、微课等硬件普及到教学工作中,导致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水平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第二,教育经费不足。由于农村中小学校的资金有限[1],投入到信息化教育的经费少之又少,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稳定发展。第三,师资力量薄弱。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仍在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没有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较薄弱,无法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缺乏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村义务教育之所以出现不均衡发展现象,与缺乏公共财政调控机制、行政监管机制、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等各种教育机制有很大的关系[2],由于没有完善系统的教育机制作引导,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是出于无章可循的状态,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给学生的高效学习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效果,因此,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一定引起农村中小学校的足够重视。

(三)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大量的家长为了供学生上学,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自己长年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样一来,导致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3],老人知识水平有限,无法给予一定的帮助,而父母又远在他乡,想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开导更是难上加难,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高,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稳定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助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

(一)为农村边远学校提供补偿教育教育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分别是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远程教育模式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实现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从而为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4],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教育机会的公平性,进而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采用远程教育模式有利于更好地为农村边远学校提供补偿教育,从而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二)为农村边远学校配送优质教育资源远程教育模式下,教育信息化可以在保证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时间成本,使学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高效快捷的学习。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尽可能地把全面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到农村中小学校,从而实现学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5],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同等教育机会,进而更好地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在2013年,我国通过实施“教学资源覆盖项目”,成功地为农村中小学校配置信息化教育设备,并共享优质、丰富、全面、系统的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使农村义务教育取得良好的信息化发展效果。

(三)提高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的质量教育信息化除了给农村教师配送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外,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的质量,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信息素质低等问题,使农村教师能够熟练的应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提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6],从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例如,农村教师通过观看“全国特级教师网”等网络培训节目,在有效节约经济成本的基础上,使农村教师也能获得更多公平的学习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创新发展。

(四)为创新教育改革提供动力教育信息化属于典型的新型媒体,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同时,还能不断地丰富新媒体的内容和形式,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从而确保农村义务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关研究表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并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教育水平比较低的农村中小学校也能实现教育的相对公平。除此之外,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帮助农村中小学校更好的构建信息一体化的全新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这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下,更好的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教育信息化助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一)政府主导,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教育信息化形势下,农村义务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必须充分的发挥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当地政府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有效结合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的方法措施[7],不断的修正、优化和完善推进计划,从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其次,当地政府还要重视对农村中小学校的资金投入,不断地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设施。最后,当地政府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通过采用社会共建模式,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通常情况下,改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效果,因此,关于这一环节的落实一定要引起农村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首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需求[8],对教育城域网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使网络能够覆盖整个辖区的农村中小学校,从而为提高师生的信息交流视野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还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教育硬件设施,为各个教室配置多媒体教学软件、电脑、课堂录播电子设备等,从而不断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设施的建设水平;再次,还要重视对教学资源库的完善和充实,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远程共享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最后,还要把网络防火墙、病毒查杀软件很好的应用到教育城域网中,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使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设备能够正常、可靠、安全的运行。

(三)加强凸显农村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当地教育部门在优化教学资源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农村中小学校的实际教育需求,不断的彰显农村教育的特色。首先,要针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最新教材版本,配置与之相匹配的课堂教学资源,不断地强化当地农村的特色文化,并有效地开发出符合农村教育特点的课程教学资源,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让农村学生了解农村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农村学生对农村的情感,使他们树立改变农村面貌的决心和信心。

(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对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为此,农村中小学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帮助教师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够将多媒体教学软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并且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备课,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以满足农村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其次,农村中小学校还要加大对教师信息知识的培训力度,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9],使教师能够快速的搜索、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以保证教师能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能够熟练地利用现代化信息处理软件,查询网络资源。第二,能够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教学软件、微课等信息工具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第四,教师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四、结语

教育信息化对有效地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农村中小学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充分的发挥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农村义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中,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效果;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改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从而提高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凸显农村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与城市相同教育资源;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地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以保证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够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为有效地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而更好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姗泽,范亮.信息化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10):41-44.

[2]王德泽.榆林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决策咨询,2013(4):62-65.

[3]张景川.以信息化促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以陇南市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9):45-47.

[4]杨秀果.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教育信息化为重要推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6):104-105.

[5]钱净净.基于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0):274-276.

[6]温应才.教育信息化助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4(12):71-73.

[7]张伟平,王继新.信息化助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模式及建议———基于全国8省20县(区)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1):103-111.

[8]付卫东,王继新,左明章.信息化助推农村教学点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5):146-155.

[9]王怀宇,李景丽.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12):13-14.

作者:李英楠 单位:郑州西亚斯学院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