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习型社会与社区教育关系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习型社会与社区教育关系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习型社会与社区教育关系探究

摘要:社区教育、学习型社区建设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路径和措施。以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在推进社区教育实践、创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社区教育的机构、基地、网络建设、教育队伍、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社区教育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学习型社会的提出及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一)学习型社会的提出

美国学者哈钦斯1968年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学习型社会”概念加以论述,提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此后“学习型社会”的概念不断深化。有学者认为,学习型社会应包含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回流教育及社区教育等。也有学者认为,学习型社会是在全社会建立起开放、灵活、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学习型社会研究。

(二)学习型社会的特征

1.全面性。在学习型社会,学习者从个人扩大到人人,除了个体学习,还包含团体学习、组织学习和社会学习。

2.终身性。学习过程延续到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根据不同的需求学习不同的知识。

3.主动性。学习态度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习成为人们的内在动力。

4.多样性。学习内容覆盖不同知识领域,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5.保障性。从政策和机制,支持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保障社会成员在人生不同阶段获得学习机会,享受学习权利。

(三)学习型社会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之一,社区教育是扎根于基层的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性教育工程。“社区”一词,最早源自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他把英文“community”一词翻译为“社区”,引入中国。我国的社区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区教育发展初级阶段的教育对象以青少年为主,是以强化学校教育为主的辅助教育,教育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社区居民提高精神素养,培养兴趣爱好,陶冶道德情操。20世纪90年代初期,社区教育得到发展,教育对象扩展到全体居民,一些社区(街道)开始兴建社区教育设施。20世纪末,社区教育开始融入终身学习理念,学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而是全民的、终身的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直接目标,社区教育功能定位进一步拓展。社区教育作为扎根基层社区的教育,它面向社区全体公民,以促进全体公民发展与社区发展为教育目的,社会性、民众性、草根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幢、学习型小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还是学习型村居、学习型街镇、学习型城区(县市区)、学习型城市建设,社区教育都成为范围分布最广、教育形式最灵活、教育内容最丰富、民众需求最强烈的一种社会性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居民的生活呈现多元化,学习内容趋向多样化,社区教育的含义更加广泛,功能定位更加精准。完善社区教育体系研究,促进社区教育向社会化、法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实现社区各类教育资源的统筹、衔接、沟通,对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二、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民众对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社区教育的功能没有真正得到发挥,社区教育处于松散、自发的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一些社区教育以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主,特别是农村社区,有的以老人会活动、各种民俗节活动代替社区教育,同时社区的一些公益文化资产流失,教育场地被挪作他用。

(二)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社区教育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社区教育处于多头管理、无序单调和自我发展的状态,缺乏提升居民学习力、培育学习型小区的保障机制,具体规范的社区教育操作体系尚未形成,科学可操作的社区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社区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社区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

社区教育投资渠道单一,大多由政府投资,未能充分吸引社区居民、民间组织和各类经济主体参与文化建设。据调查,一些地方社区教育机构还没有真正建立,管理队伍、人员经费得不到落实,教育网络不健全。市一级社区大学教育经费有限,村居一级集体经济薄弱,社区教育经费缺少固定的经济保障,导致社区教育发展内力严重不足。

(四)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力量缺乏

从事社区教育服务的队伍力量不足,社区教育工作缺乏专业人员。许多社区教育中心只挂牌,工作人员长期不在岗,被其他部门抽调、借用或借调。社区教育中心师资力量缺乏,师资水平相对较低,直接影响了社区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社区教育游离于教育团体之外

许多社区教育中心设施简陋,没有专门的办学场所,文化活动场地缺乏,教育资源配置得不到充分整合。一方面所在地教育文化活动设施使用率低,甚至闲置;另一方面社区教育缺乏文化活动设施,或另外投入资金,另外配备文化设施。同一区域内的文化设施重复配置,资源闲置与资源缺乏并存现象严重,增加了社区教育的管理成本。

三、发展策略

(一)建构教育体系,实现多维度与多层次办学相结合

社区教育是社区范围内全民的终身教育,要从理念和制度的结合上,在社区范围内整合各类教育形成一体化的大教育格局。集合各种具有教育价值的文化、宣传、科技、就业、体育、卫生等于一体,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实现社区教育向社会化、规模化发展。

1.抓龙头,完善社区大学建设

健全社区大学内设机构建设,如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研究咨询中心、技术资源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大学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对内聘请开放大学(电大)教师兼职,对外向各高校、职校、社会机构聘请优秀专业教师任职社区大学兼职研究员等办法,建立社区大学教师资源库,搭建社区大学教师管理平台。加强社区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内设机构设置与职责分工,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专门化的师资、课程与技术平台支持服务建设。加大社区大学教师进修、培训、教研力度,不断提升社区大学的教育教学水平。

2.抓基础,扩展社区教育架构

拓展社区教育组织机构,扩大办学实体。以市一级社区大学为龙头,各县区、乡镇设立社区教育中心,各社区教育中心选取一个社区、一个机关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小区(楼群)作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小区(楼群)教育示范点。纵向上,形成社区大学(市)、社区学院(县、区)、社区教育学校(街道、乡镇)和社区教育学习点(居委会、村)四位一体的社区教育网络。横向上,联合宣传、教育、科技、社会劳动保障、农业、妇联等各政府职能部门和各中小学教育资源,以及企业、行业协会,不断探索社会化运行模式和机制,形成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联合教育网络。

3.抓载体,丰富社区教育项目

社区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市场调查,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学习需求,因地制宜丰富社区教育载体,建立网上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完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社区教育学分银行。开发社区教育系列特色课程,积极参与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上报评选工作,探索实施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融合的社区教育模式,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如移动学习、MOOC等新技术,推进学习方式变革。以广场活动为纽带,以文化社团为中介,以学习型组织为依托,深入开展文化教育“三下农村”“六进社区”活动。开辟“9·28终身教育活动日”,开展社区志愿者行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社区广场文化调演、社区书法摄影展等比赛。面向各基层社区教育机构,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与特色项目的申报、立项、实验、评选和表彰、推展工作,利用“课题+项目”模式,做好论文结集出刊和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经验交流合作,推进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积极发挥电大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教育功能,促进电大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沟通、衔接和共同发展。力争实现省级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参与率达到100%,地市级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参与率达80%以上,凡加挂社区学院牌子的电大,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参与率不低于80%。

4.抓氛围,创建社区教育成果共享机制

开辟社区教育网站,及时向社区成员分享信息,搭建社区教育交流平台。建立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及相关部门社区教育通讯网,及时了解社区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掌握社区教育工作最新动态。加强与各主流媒体合作,开设“9·28”终身教育社区专版、社区专栏,编印社区教育工作简版、学习导航手册、社区教育工作指南。配合有关部门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终身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志愿者的推荐评选和表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社区教育氛围。

(二)提供信息化支撑,实现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相结合

依托电大搭建多网合一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与服务体系,创新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共享与服务机制,建构社区教育资源库。在已有视频资源的基础上,引进生活类视频资源,整合技能类学习资源,制作指向性学习资源。遵循各类资源纵向逐级分类和横向并列有序的规律,筹建文化、书画、名师课堂、职业技能、养生保健、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休闲手工、大众健身、心理健康等系列资源储备库。充分利用“云计算”的概念和技术,整合国家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以及电大社区教育实验中心的信息平台,实现各信息平台的优势互补和资源集合,满足社区教育“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需求,让学习者找到想学、爱学、易学的知识,实现对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

(三)强化办学建设,实现政府投入与民间社会办学相结合

1.建立因地制宜的灵活办学机制

由于各社区存在地域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办学条件差异、公民需求差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强调因地制宜,建立灵活的办学机制。在办学形式上,不拘泥于社区大学的课堂教学,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都是社区教育的大课堂。在办学条件上,充分整合基层党校、人口学校、村级组织党员活动室、基层中小学教育基地,充实社区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在办学内容上,针对社区中不同群体、不同对象、不同需求,采取远程教学、传统组班教学,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等多样教学方式。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外来工就业培训、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等培训,与宣传文化部门联合开展常年性的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文化器材等活动,与妇联等妇女工作机构联合开展“三八”维权周宣传活动,不断创新丰富教育模式。

2.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社区教育是极富实践性、实务性和操作性的工作,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能力的培养,对于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吸收各行各业在职工作人员、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等,建立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或是从社区内部挖掘人才,调动社区内部专业人才服务社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弥补社区教育专业人才不足的缺陷,努力做到一个社区教育中心内拥有1名专职人员、10名以上兼职人员、100名以上社区教育志愿者。要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建立社区教育从业人员胜任力模型,面向社区教育工作者开发社区教育宏观理论、社区教育管理概论、社区教育工作实务、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等系列培训课程,促进从业人员专业化,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3.完善投融资机制各级社区教育中心要牵头建立起政府资助、部门救助、企业赞助、群众自助相结合的投融资体系,通过政策优惠等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兴建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引导农民自办文化。通过举办农家书屋、农民艺术节、农民电影节、戏曲民营剧团会演、乡土美术书画展等各种文化活动,让农民自娱自乐,在学习和活动中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激发热情。

参考文献:

[1]孙立新.国内外学习化社会理论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04):41-43.

[2]叶忠海.学习型社会建设历史价值的若干思考[J].成才与就业,2010(05):38-39.

[3]李佳萍.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4]侯怀银,张宏波.“社会教育”解读[J].教育学报,2007(04):3-8.

作者:陈秀莺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莆田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