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关系浅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关系浅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关系浅论

德育与思政教育是具有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在教育实践中,常常有人认为思政教育就是德育,实际上这种观点忽视了德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差异。德育与思政教育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要推动高校德育、深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辨析二者关系、澄清模糊认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由戴艳军和王嘉驰编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一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思政教育教学理论及其实践路径的著作。作者基于多年一线思政工作经验,对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热点难点、技术规范及社会治理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不仅厘清了我国思政教育治理的方针政策,更点明了思政育人的具体实践路径,并提出了增强思政教育科学发展的建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书作者在论述思政教育难点时指出,思政教育与德育的关系辨析一直是思政育人实践中的难题,因为思政教育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教导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引导广大学生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人才,而这种本质实际上与我国自古以来的道德教育相同。因此,部分思政工作者习惯性地认为高校德育就是思政教育,并在具体实践中将二者混为一谈,最终导致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不全面、教学内容片面化等问题。上述观点只看到了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的共同点,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二者的区别,最终导致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关系不明。

本书作者对思政教育和德育作出了如下定义:思政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教育手段使社会成员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及道德规范;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思想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方式将社会思想道德和意识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和意识规范。依据书中观点,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点:其一,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措施,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活动。其二,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都强调思想意识教育,即通过内化与外化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养成既定的思想意识。基于上述共同点,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往往会将德育与思政教育视为等同或互相包容的概念。鉴于这样的认识,对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的差异进行辨析十分重要。

结合书中论述,我认为高校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有以下几点:其一,德育与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取向存在差异。高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其教育目的取向存在一元性,即只关注教育对象的道德素质水平;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取向则较为多元,不仅关注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还注重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法治思维及“三观”发展。这是高校思政教育与德育最显著的区别。其二,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的应用范围和对象存在差异。目前,高校德育应用范围为高等院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而并不包括对教师的道德教育,虽然社会其他单位也开设了德育课程,但并不运用德育概念,而更多倾向于职业道德及行业素质等方面的概念。也就是说,德育的范围只有学校,对象也只有学生。而思政教育的应用范围是整个社会,其对象是所有社会个体,思政教师的教育对象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以及教职人员。其三,教育内容及方式存在差异。受教育目标取向影响,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存在一定共同点,但二者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异。在教育内容方面,德育包括马克思主义道德伦理、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人道主义思想、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等道德品质内容;而思政教育不仅包括上述道德教育内容,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理论知识内容。例如,大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个领域。在教育方式方面,德育更加具有内化性和渗透性,更加强调内省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道德意识;而思政教育则强调内外教育的一致性,既关注理论教育,又强调学以致用。

基于对高校德育与思政教育共同点与差异的分析,我认为,狭义上的德育与思政教育是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即德育是思政教育的一部分,而思政教育是包含德育在内的开放性的教育活动,二者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本书指出,在社会价值观念愈发多元、社会道德问题逐渐突出的时代背景下,德育正逐渐成为我国思政教育的重点。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应当辨清二者关系,促进高校德育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

作者:章冠群 赵繁菲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