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经验教育与独创性教育关系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教师对教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应对自己的职业做出客观的、有效的评价,教育工作者应将教学重心放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会学生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上。否则,教师灌输式地教育,学生应付地学习,将是教学中的常态。学生对于教师的定位也将随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自身学习状态而改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接受能力了解不够,难以有的放矢。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多数是课堂知识的交流、课本知识的对话,且不够深入。教师应更注重“心”与“心”的交流———这才是人与人之间最核心、最本质的交流。师生之间缺乏这种交流,结果往往是学生难以领会知识,教师也无法达到与学生深入交流与了解的目的。
2.教师本身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一般来说,教师的成长过程往往与社会发展有关。具体表现为教师文化素养高于社会当前发展阶段,保持前瞻性;或者表现为落后于社会发展阶段,易落入狭隘、牵强附会的境地。因此,深化教师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是提高教师认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3.考试及其评价的形式化
在大学里,考试越来越少,但是考试中仍然规定着试卷的标准答案。学生在这种考试制度下,考前的突击、冲刺、强行记忆等种种现象便成为常态。如此学习状态,学习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它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否真的被个人及社会所需要?实践告诉我们,考前突击式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性上的价值是很少的,严重影响且阻碍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不能体现出学生的自由选择性以及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重要指导原则。此外,教师也需要注意各种能力的比重差异。
4.教学的活动中,将指导与学生发展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一些限制性的要求。如在文章中不要出现类似“绝对”“肯定”这类词汇,这些词往往会被认为是极端的,不实用的。学生也不理解此类词汇所隐含的意义。如果用这种强行灌输的方式教育学生,怎么可能培养出具有独创能力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要将指导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二、实现经验教育与独创性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
1.师生“认识平等”以及生生之间的“机会平等”是基础
机会平等是实现学生创造性的环境保障。我们所说的“机会平等”是各尽所能之意。如果一些资源的分配欠缺合理性,这不仅对应得者是一种打击,而且对于实际获得者也往往是有害的。对于被打击者来说,他们的独特才能没有被合理地鼓励和认可。对于实际获得者来说,我们实际上鼓励了他们的无知,使他们缺乏对自我能力的反思,从而限制了他们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我们小时候所不理解的“又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批评我”也许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对于学校、教师来说,做好合理的分配以及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2.师生掌握科学方法论知识
师生掌握科学方法论知识,对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知识的积累都有很大的帮助。科学方法论实际就是指唯物辩证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身以及社会存在的状态,还能帮助我们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在大学里,似乎每个专业都在学习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的关系,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也要从实践活动中获得。
3.学生的希望与教师启发的碰撞
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认可,但由于思想不太成熟,行为表现也会有些幼稚,这是个人社会经历的反映。在学校,教师往往是资源的支配者,他们更具有主动权,他们的认识以及喜好倾向往往决定了对待学生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做出某些行为举动时,尽量考虑到这些因素。
4.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保持指导上的针对性
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接受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素养,也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这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知识水平、学习状态、背景经历等的了解。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一般不是很透彻,故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状态上做些工作。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笔者认为以下这种方式就比较适合: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文章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作答。这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可以帮助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启发和指导。这种方式非常类似于大学的论文答辩,我们只是将这种学习方式常态化。这种设问作答的方式除了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思考的动力。
作者:郭涛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