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化下中小学教育技术的探索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化下中小学教育技术的探索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化下中小学教育技术的探索应用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深刻改变着教育思维、教学习惯和学习方式。一方面,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转变,能动地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为个体的自主学习、个性化指导提供新的环境和方式。在此,分析教育技术在教育发展的基础作用,以及江苏省南通市在信息化视域下中小学教育技术的新应用,提出对新时期教育技术建设的思考。

一、教育技术对教育发展的作用

1.教育技术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支撑。党的报告在谈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时,指出要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技术能有效突破时空限制,使优质教育资源全方位、全时空地向每一位学习者呈现,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愿景真正成为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技术在推进教育公平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教育技术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教育技术的变革与发展,推进了教育现代化,带来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各领域的变革。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技术能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育形态,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场域,推动着智慧学习的进程,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动力。3.教育技术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教育技术能为素质教育提供硬件保障和智力支持,能促进学习者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强力助推器。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创设出具有智能引导、多元交互的学习环境,优化了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更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推动其素质全面提高。

二、信息化促进教育技术新应用

1.制订指南,架起教育应用新桥梁。南通市以相关标准为基准,结合学校、市场和技术实际,制定《南通市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指南》,一期已推出录播教室、电子黑板、走廊实验室、健康成长中心等十几类专用功能室建设指南,提供了多层次、多维度、多等级配置清单,实现“拿来就能用、稍改就能招”的目标,解决了标准不落地、参数不客观、学校参考茫然的困惑,为各类标准与学校实务操作之间搭建直通桥梁,为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与重塑提供技术支持。2.慧学南通,开启智慧学习新场域。依托“互联网+”,运用信息技术,由政府主导,企业公益参与,南通市倾心打造“慧学南通”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南通市还提出要充分发挥南通名师优势,要求80%的教师能利用“慧学南通”服务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100%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供在线辅导。“慧学南通”为智慧学习开启了一个新场域。一是成为家校即时沟通的平台。这种沟通模式有别于公众微信、QQ,即时消息有提示,以确保信息的畅通和不遗漏,能对实时阅读、交流情况进行查看,实现一键提醒等。二是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它打通了学校网站、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学校动态等能同步,为学校和社会的沟通带来便利。三是成为师生互动的空间。平台设置了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等功能模块,提供了南通微课、英语学习等资源,能促进学习者的个化性学习。四是打造了可管可控的安全平台。平台采取用户后台注册、核心数据加密、本地化部署的方式,避免了随意性、无序性,实现了“学校对微信使用的可管可控”。3.数据支撑,探索智能教室新模式。智能教室,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便于学习资源的呈现、获取、重塑和创新,从而有利于学习者发展的新型教室。智能教室一般由交互性电子黑板、智能录播系统等硬件,操作系统等软件,电子教材等资源,以及有线、无线网络等组成。智能教室能体现并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南通市的智能教室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实现数据的智能采集,通过每一天每个人的“小数据”形成“大数据”;二是能实现数据的智能分析,对每个人进行“画像”,可形成行为分析、学业分析,形成个人错题本;三是能实现智能推送,根据每个人的数据分析,利用海量资源,为每个人自动推送个性化作业,也为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提供依据。4.跨界融合,形成创新教室新格局。坚持“教育大数据”和“互联网+教育”的新教育理念,突出核心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各种学习场景,在市直学校中率先将3D打印机、纳米实验室等引入校园,建设创客空间等多类创新实验室,创设各种线上、线下创新场景,加强创新实验活动网络交流和分享,促进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1]。

三、科学推进教育技术新思考

1.从实施者向规划设计者转变。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技术呈井喷式发展,这就要求从实施者向智慧学习场域的规划者和设计者转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统筹教育技术装备配置,以各级各类标准为依据,以量身定做的建设指南为参考,以学校课程设置为指导,积极推进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发挥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引领和促进作用[2]。2.从达标建设向特色化建设转变。以往学校的教育技术建设基本围绕各类达标和创建活动而展开,很少考虑个性发展和特色建设。新时期,在基本设施均衡配置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互联网思维,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研究,推动教育技术应用及支撑教学改革的研究,积极推进特色化建设,不断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活动提供新场域。3.从单一型向智能型转变。传统教育技术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教学革新的需要。因此,以应用为驱动,融合各种技术的教育技术手段成为建设的主流。现有的“互联网+教育”方式解决的是“知识送达”问题,那么,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人工智能的“互联网+教育”正在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3]。现阶段,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进程中,固然要重视人工智能物的建设,但更要注重日常数据的采集。此外,要促进各种功能教室的融合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支持探究学习、建构优质环境、实现智慧教育提供保障。总之,信息化助力的中小学教育技术革新了教学方式,为促进教育均衡、推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了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志俊.中学校园创客空间实践建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4):15-18.

[2]秦卫东.对新时期教育装备工作定位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17-21.

[3]李昭涵,金桦,刘越.人工智能开启“互联网+教育”新模式[J].电信网技术,2016(12):6-10.

作者:徐军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