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比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比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比较

摘要:以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与韩国的梨花女子大学、建国大学、汉阳大学6所高校为例,对中国和韩国高等院校教育技术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在相关理论的支持下,提出韩国与中国在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培养上存在的差异,通过分析找出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能力与素质、就业方向上的异同,从中找出经验作为参考。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培养;中韩比较

1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1.1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可以进行多媒体策划与制作、动画的设计、音视频的编辑、游戏设计、网络系统集成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人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深厚的基本理论基础,能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小学教师技术素养培训工作的综合性人才。延边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觉悟、专业学科知识扎实和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够在教育领域、企事业单位、各级电教馆等机构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媒体的开发、应用等工作或继续攻读学位研究生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文化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

1.2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

在我国,各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都针对本科阶段的教学做了周密的计划、对课程也做了详细的设置[2]。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一般由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教育实习组成[3]。在大一大二阶段主要学习公共课以及学科基础课程,其中公共课包括:大学英语、体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军事理论等课程,以达到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开阔视野的目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传播学、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主要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大三阶段主要开设专业必修与选修课,其中专业必修课所占比重较大,供学生选修学习的专业课程较少[4]。在大四阶段主要进行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的提交。

1.3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式

在我国,以延边大学为例,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某些问题上会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教授最后进行点评与总结;在实践课上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践,小组成员彼此合作完成任务。例如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既有理论部分又有实践部分,在理论课上教师会集中进行讲解授课,课下布置小组的课后作业,下节课小组会派代表在全班进行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做最后的评价总结;在实践部分,教师统一布置拍摄微课的任务,班级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拍摄任务,统一观看各小组的拍摄作品,小组间进行互评,教授最后进行评价与总结。

1.4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在我国,各个大学关于教育技术学本科阶段的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大致相同,这里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华南师范大学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具体描述为:人格健康、个性完美、在专业知识上具有扎实的基础人、对社会实际需求有一定了解的人、能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特定项目的人、具有不断进取的学习动力的人[5]。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应具有的能力由4个模块构成: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数字教育媒体、教育软件工程、数字化教育环境[6]。可以从2个角度来看华南师范大学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能力要求。首先,从一般社会人才需求角度来看,本科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①获取知识的能力;②应用知识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③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和研究能力。其次,从本科人才培养过程及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本科教学过程更应强调在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具体包括:①专业能力:整合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以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反思与创新能力;③社会能力:组织、交往与协作能力[7]。

1.5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就业方向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在教育行政机关、大中小学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在本科阶段延边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方向包括:电教馆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中心教师、电视节目采编人员、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政府公务员以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等。

2韩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2.1韩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

韩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备课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人力资源和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2.2韩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

在韩国,教育技术学被称为教育工学。本科阶段教育工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通识必修课程、基础必修课、基础选修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深化课程、教职领域课程。在大一阶段,主要学习通识必修课程以及基础必修课和基础选修课程,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工学、多元文化社会及教育等课程;在大二大三和大四阶段,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深化课程以及教职领域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教学设计、学与教的理论等课程,专业深化课程包括教育学校与教育论、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等课程,教职领域课程包括特殊教育学概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对梨花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其中通识必修课程36学分,专业基础课程22学分,专业深化课程60学分,专业必修课程9学分。在梨花女子大学教育工程学又分为不同的方向,每个方向学习的具体课程又有所不同。

2.3韩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方式

在韩国,大多学校都采用的是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上课时,教师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教师除了进行一般的课程讲解之外,还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把课程按章节或者课题作为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将章节或课题的知识内容理解透彻,并给其他学生讲解该章节或课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备课和授课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韩国,教师讲课大多以韩语授课,但是在课前会给学生们提前发送课上讲解的课件,课件是英文的。让学生在提前预习课堂讲解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能力。

2.4韩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以汉阳大学为例进行分析,汉阳大学本科阶段要求学生具有语言及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社会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资源设计及开发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媒体开发的能力、教育行政管理以及经营的能力、进行特殊教育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

2.5韩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就业方向

韩国的教育工学同样涉及设计、开发、管理、应用和评价几个领域,其就业方向也以这几个方向为中心。对建国大学和梨花女子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其中建国大学本科生的就业方向分为:设计并运营企业教育的HRD(人力资源开发)专家、从事有关终身教育的研究、有关多媒体以及E-learing方向的职业及教育行政专家。梨花女子大学的就业方向为:高等教育机关的教授及专门研究员、在企业工作、在ICT(信息通讯技术)中心工作。

3中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差异的比较

3.1课程设置的差异比较

通过分析发现韩国与我国在课程设置上有一些相同之处:①在课程设置的整体分类上基本类似,可以概括为通识类课程、基础类课程、专业课程以及教育类课程;②在课程设置中都涉及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设计方面的课程;③在课程中都根据不同的方向做了调整,不同的方向涉及的课程也有所区别。在分析中更多的能看出我国和韩国在课程设置上有许多不同之处:①韩国在课程设置上涉及了人力资源等更多方面的课程。例如,韩国的汉阳大学在课程中开设了语言与文字、企业和经营的理解、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产业教育方法论、全球HRD发展等课程;安东大学开设了需求及修养分析、网络学子资源规划及设计、人力资源开发理论、职业伦理及哲学等课程;建国大学开设了教育服务、教育行政及教育经营、教育与人际关系等课程。由此可见,韩国在课程设置上较中国涉及了更多的领域;②韩国在选修课程上多于我国,这可能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条件限制有关;③从韩国的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韩国的教育工学的课程更多地偏向于理论,计算机编程与多媒体实践方面的课程有所欠缺,而我国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多地培养了学生们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的能力以及学生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2教学方式的差异比较

中韩两国在教学方式上虽然都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方法,但是也大有不同。韩国的教学方式上注重课前的学习和准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这样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前已经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在课上就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时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与扩展。我国的教学方式是对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较之于韩国更重视对学生的讨论汇报内容与任务作品的评价部分,这样有助于小组之间取长补短以及学生们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有更大的提高。

3.3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差异比较

中韩两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对本科阶段的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有许多相同之处。在素养方面都有以下要求:①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人际交往意识;②专业素质。包括科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具备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③身心素质。包括具有较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中韩两国对能力的要求也都大致分为以下4个方面:教学设计能力、影视与多媒体方面的创作能力、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能力。由于中韩两国在课程设置方面就存在一些差异,所以韩国在能力要求上较我国多了进行特殊教育的能力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3.4就业方向的差异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可以发现,中韩两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方向除韩国没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外,其余就业方向基本类似,大致可分为:①在学校从事教育管理工作;②在各省市、区县的电教馆从事电教管理、课题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相关工作;③在部委机关、外资企业、教育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特别是在企业中对职工进行培训也是一个热门的工作方向;④在各级各类电视台从事教育节目制作等工作。

4结语

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能力与素质以及就业方向4个方面对中韩两国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培养的分析与比较,可以发现以下问题:①教育技术学专业本身就已经对计算机、多媒体、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知识进行了融合,而韩国的课程设置涉及了更多的领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语言和文化等。涉及的领域越多,以后可选择的就业面就越宽泛,但由于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学科能力,仅仅凭借一个领域里面的几门课程是不能够将这个领域的知识全面包含的,因此涉及越多的领域就需要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若每个领域都只是了解一些皮毛,那么只会使知识变得既乱又杂,因为学习了其他领域的课程而使得专业课的基础薄弱,对就业反而不利[8]。当然,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深入学习则另当别论;②我国可以借鉴韩国的教学方式,提前将课程任务按小组布置下去,让小组自行讨论学习并且在课上给其他学生进行讲解。现如今,有很多学生能够理解一个问题,却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这在工作生活中造成了很多弊端。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③从课程设置上看,相对与韩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我国采用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这一点上笔者认为我国的培养方式更加合理。对于上述问题,要取长补短,吸取韩国教学上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完善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和海,饶红.我国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5(6):31-41.

[2]马晓玲,刘美凤,王小雪.美国9所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内容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4):6-12.

[3]屈天姿,荣夺刚,奇娜,等.美国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启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5):503-508

作者:马爽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