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与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分析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存在认识不到位、基础知识掌握不系统、缺乏系统完善的培训评价体系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确定合理可行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构建合理有效的培训评价激励机制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途径
一、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及培训现状分析
(一)高职教师对自身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认识不到位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越来越认识到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自身对教育技术能力认识还不到位,并不清楚自身应具备什么样的技术与能力,甚至部分教师认为提升教育技术能力只要学好计算机即可,片面地将教育技术能力等同于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且不断和现代教育进行融合发展,如果高职教师不去提升自身教育技术能力,势必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和效果[2]。引起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与教师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缺乏相关意识,使得教师在认知上产生了偏差。
(二)教育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完善
高职教师在教育技术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上不够系统化,只有小部分的教师能精通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传播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人更少,而这些基础知识则会对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教学质量与教学的先进性造成一定影响。这是因为大部分高职教师并不是从师范专业毕业,所以,他们并不是很了解教育学与教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
(三)培训模式单一、目的不明确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还沿用传统讲座式、专家授课等比较单一的模式,未充分考虑教师的特点与实际情况。且整个培训过程中缺乏良好的互动,导致教师逐渐丧失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培训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教师的专业学科是有差异的,而培训所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甚至出现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此外,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的不明确,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四)培训内容多、效果不显著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比较多、培训时间短,再加上高职院校在内容选择上偏重纯理论性知识,比较忽略技术性知识的讲授,从而导致高职教师吸收接受知识的效果不佳,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甚至激起教师的抵触情绪。而传授的技术性知识又没有和教师的专业学科相结合,缺乏针对性,使得培训内容和实践教学相脱节,实用性不强,导致培训结束之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难以有较大的提升。
(五)缺乏系统完善的培训评价体系
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还是依靠最终考试方式进行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这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全面,也无法准确检验教师培训的效果。在最终考评之后,也不再继续跟踪分析,使得技能培训和实践相脱节,不利于下一阶段培训工作的开展,这使得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不佳。
(六)缺少对教育技术全面而灵活的运用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对教育技术缺乏全面且灵活的运用,大多数教师只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而用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技术进行教学的比较少,且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新课程开发的教师很少,教育技术应用效率低,可以说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尤其是近几年兴起的微课等新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比率较低。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偏低、难以灵活运用教育技术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这方面意识,且培训理论和实践没有完美融合。
二、提升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路径
(一)加强对自身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的认识
第一,高职教师应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重视教育技术培训,就会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从而积极参与到教育技术培训中。第二,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不仅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且是自身学习和成长的需要,且良好的教育技术能力是现代教师应当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的认知高度提升了,才会有积极参与培训,努力在培训中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自觉性以及紧迫感,从而更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培训,并取得很好的效果[3]。第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目前,我们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不断丰富高职教师自身的知识,提升其教育技术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去学习培训。
(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
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应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并将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均衡发展。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应用中的有效保证,教师只有牢牢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将自身专业学科和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加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是提升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确定合理可行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
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可根据教师情况和具体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培训,打破传统僵化的培训模式,让更多的高职教师接受。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的专业学科不同,知识结构也不相同,自然对所要学习的教育技术就会存在偏差。所以,培训模式应根据实际需求多样化进行操作。第一,采取集中时间授课模式,可安排在假期,保证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均能到场,同时还可利用这段时间强化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满足共性需求。同时教学形式应结合教师成人特点,通过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授课,提升培训效率和效果,或者通过网络形式进行授课,这样教师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也可在网站答疑讨论区随时交流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及学习心得。第二,充分利用分散的时间进行授课,在时间安排上可灵活[4]。高职院校可根据参与培训教师的不同需求合理安排时间,并积极邀请在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来校授课,向教师介绍其最新前沿信息,拓宽教师的视野。
(四)选择恰当的培训内容和有效的培训方式
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根据教师的培训需求,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弥补以往培训中纯技术性知识或者纯理论性知识的不足。同时,根据教师学科背景、个人情况、教师年龄和接受能力等情况,分层教学,可分为慢班与速成班;初级班、中级班以及高级班等,兼顾不同教师的特点与需求,大大提升培训效率和效果。在制定培训方案时,可将内容有机分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网络应用等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块,教师则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灵活选择培训内容。在有限培训时间之内使教师最大限度地获得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还应将所需知识与技能和教师的专业进行结合,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及具体分析,让教师能深入领会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五)构建合理有效的培训评价激励机制
第一,高职院校应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注重培训过程性评价、表现评价与结果评价,综合、全面评价教师培训效果。比如在培训结束阶段,根据培训内容让教师提交自己制作的阶段性作品,考查教师培训掌握情况,比如图像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网页制作能力等。第二,成立评价委员会,通过公开评比、成果展示与座谈等方式,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第三,建立激励机制,比如对培训成绩突出教师给予一定奖金等,借此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从而在教师之间形成良好学习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氛围,有效促进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
(六)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重在应用
高职院校可采取以赛促用的形式,培养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能力。比如定期组织开展各种信息化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参与,激发教师应用与创新的激情。如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设计比赛、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等,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技术应用的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运用教育技术,并扩大辐射范围,带动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到应用教育技术中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或者在培训过程中,通过真实项目实训方式,以提升教师应用教育技术为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实训项目,帮助教师在培训中更加全面掌握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从而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通过真实体验,增强教师的应用能力。增加实践性课程,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充分感受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激发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激情,在实际教学中促进教师树立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进而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技术。“互联网+”大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教师双方共同努力。教师要通过加强自身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的认识,一改以往的那种相对死板的教学方式,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把先进的技术与理念都应用于教学中。学校要确定合理可行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以及选择恰当的培训内容和有效的培训方式,构建合理有效的培训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各项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提供各种方便。
参考文献
[1]曾青兰,王瑞,陈晓娟.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和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152-154.
[2]邵冬华,张华.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与思考: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59-65.
[3]赵莹.“互联网+”背景下西北地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途径的分析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56-58.
[4]陈海艳,马卫.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需求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6(3):66-71.
作者:姚伟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