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培智数学课中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培智数学课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在培智数学课中的运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技术对提高课堂效率作用明显,但不合理的运用则会适得其反,在培智教育数学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特点,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恰当运用PPT课件,呈现的时机要把握好,要明确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提高效率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培智教育数学课教学教育技术辅助手段

一、问题提出

现代教学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青睐。目前有非常之多的人片面的理解为完美无暇、华丽而又复杂的PPT课件就是“高效课堂“的制胜法宝,课堂上教师用课件死死规定了教学的进程,缩小了教师临场发挥的空间,缺少学生思索探究的预设,表面上看来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实际上学生收获不多。曾经听到过培智教育学校的六年级的一堂生活数学课———《时分的认识》。教师另辟溪径,运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课件的形象直观特点,化繁就简,听后令人眼前一亮,感触很多。

二、课堂呈现

1.导入环节:呈现旅客登机的情境,配合播音“先生们、女士们,我们的飞机马上要起飞了……”,同时出示一块钟表,显示飞机起飞的时间7:30。师问:请同学们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生答:6点7分、7点60分、7点6分等。在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钟面上的时间并不清楚,这也正是教师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的一个预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情境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借助同学们较为喜欢的飞机起飞前的情境激发参与的热情,学生都在活动中情绪高涨,注意力较为集中,回答问题时表现积极,无所畏惧,想到什么说什么,完全达到了教师教学的预期,这样的情境体验活动充分满足了特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2.新授环节:教师利用PPT课件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伴随时间的“嘀嗒声”直观呈现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圈时针刚好走一大格。接着又设计“1分钟和1小时有多长”的体验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建立基本的时间概念。智力障碍学生缺少学习的冲动,在长期的依赖心理中惰性心态较为明显。可以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上好课的关键。在时分关系的呈现上,设计了“分针”转一圈刚好“时针”走一大格的动画,并配合时间的“嘀嗒声”,这种集声音、动画、图象于一身的教学手段有效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冲动,这种学习状态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1分钟和1小时”的体验活动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在“议一议”中所有学生都能畅所欲言,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回答的问题,可以看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3.练习环节:首先出示4块分别表示下午4时、晚上9时、上午8时、上午9时30分的钟表,教师提问,“请说出每块钟表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接着呈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例如上学、吃饭、踢足球、睡觉等,要求学生用线将相应的作息活动连起来。这一环节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练习,也是对较“高”知识的升华,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教育学生树立一定的时间观念。教学中所用的图片都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这种设计易于使学生触景生情,消除陌生感,对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有利。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既有对钟面时间的认识,又有日常作息活动的感知。既较好的对所学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又清晰再现了时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目的。4.布置作业:回忆一天的作息活动,想一想每个活动的时间是在几时几分?例如早上起床、到校上课、中午吃饭、下午上课、下午放学、晚上休息。请每位同学在家长帮助下说出这些作息时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在钟面上拨出这些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是培养学生任务意识的基本手段之一。智力障碍学生也不例外,由于长期的依赖心理,多数学生不善动手不善思考,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也是培养家长教育意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才能达到特殊学生教育的最优化。

三、课后思考

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关于时间的教学要求:4-6年级,认识钟(表)面,会读、会写几时、几时半。从整堂课教学来看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突出,从教学的方法上来看符合弱智学生理解方式,用PPT呈现教学内容时机恰当,总的来看这是一堂十分值得学习借鉴的优质课,其最大亮点就是在情境创设中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既高效的教给了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生活技能。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把“生活”作为培智数学教学的纽带。这堂《时分的认识》数学课把数学常识与生活结合,紧扣“生活”这一主题,突出生活数学的基础性、社会性、科学性,有效的刺激了心中向更高目标奋斗的愿望。例如导入环节呈现的“飞机”,对任何人来讲都会显得陌生和好奇,何况是弱智学生,对他们来说似乎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运用“旅客准备登机”的生活场景,一定会在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刺激他们有朝一日也能登上飞机遨游世界。可以看出这样的情境对弱智学生来讲具有明显的启发意义,仅仅满足于眼前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只有用更长远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坚定的毅力才能在更灿烂的明天自由飞翔。第二,创设了宽松适宜的教学活动和情境。智障儿童明显的心理特征是缺乏自信心,易沮丧。表现在学习上没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对老师和家长有特殊的依赖感。一遇到问题不是逃避就是等待他人代劳,这种心理使他们缺乏冲动与竞争。因此创设宽松学习环境对改善智障学生的不良情绪显得十分必要。例如这堂课中的“1分钟有多长”的体验活动,采用拍手记数的方式,操作简单,便于完成,学生信心十足,兴趣浓厚,活动完毕效果较好。弱智学生不同于智力正常的学生,活动内容应体现“简单容易”,应充分照顾每个学生,只有每个人都能在课堂中“动”起来,对智力开发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补偿作用,这也是特殊教育的根本所在。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一课教学重点是正确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不同时间。难点是正确理解1时等于60分钟。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白分钟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走一圈是多长时间,此时时针走了几格?关于这些问题的理解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即便是智力正常的儿童也未必正确理解。面对特殊儿童最佳的教学就是“直观”PPT技术恰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课堂中的动态展现为教学的有效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此让学生明白了时分之间的关系。

四、结论

在生活数学课中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当前许多人在制作教学课件中喜欢采用“序列式”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保证课堂的教学进程十分有利,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知识空间的拓展和师生间的互动,要准确定位现代教学技术只是提高效果的辅助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画面要干净利索,色彩鲜明具有观赏性。因为智障儿童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如果画面上出现的内容太多,则会直接干扰注意力,很容易让无关的画面夺去教学的吸引力。二是画面背景要模式统一,不故弄玄虚。因为弱智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在生活中无意注意占优势,统一的背景恰好能让学生在纷繁的知识内容中情绪稳定,有时间思考。三是尽可能的把抽象的知识图片化,形象化。智力障碍儿童不同于正常儿童,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并且概括能力薄弱。利用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其实也是为了让他们在具体形象中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挖掘智力潜能。四是画面的页数不宜过多。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知识的量易少不易多,过度学习只能导致疲乏感增强,学习效果降低。教育是艺术,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为了“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现代教育技术,怎样用好它,并发挥行之有效的作用是每一个特教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继新主编.《信息化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2]邢同渊著.《智力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9

作者:杨大明 单位:永登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