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语文创新教育学生求异思维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语文创新教育学生求异思维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语文创新教育学生求异思维培养

摘要:经济实力、国防实力乃至于民族凝聚力,说到底是人才问题,各个国家的竞争实质上是在对人才进行竞争,要想在人才的竞争中取胜,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人才培养进行创新和改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下,为解决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一些困难,人们应该把探究的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中,把小学生培养成拥有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人才,使小学生拥有求异思维。

关键词:创新教育;语文教育;求异思维

人才培养是当前国家重视的事情之一,也是教育需要重点进行的事业。要想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行创新方面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精神,该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学会尊重学生,然后对学生进行一些科学的指引,让学生能够积极参加到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中去。在这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创新。本文从多个方面就语文创新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作了详细的探索。

一、训练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学习是一种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论,创造新事物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推陈出新,而非墨守成规。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就是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一要“创造”,二要“出新”。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基本知识,又要注意创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想前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创新教育的实践虽然是教育教学中较新的问题,但是在此之前有不少人已经在尝试和探索,探索者所留下的足迹和经验中有很多熠熠生辉、令人瞩目的“金子”。实践证明,训练创新思维,尤其要着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又称为“扩散思维”或“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是非常灵活的一种思维,是完全不合常规的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变化多端的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发掘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模式,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人们思维活跃。科技发展史表明,科学家和发明家之所以能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人类进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有独特的创新思维方式。求异是创新的本质,新颖、独特说到底就是与众不同。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体现求异精神。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过程中,教师都要大胆地标新立异。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说话要不落俗套,作文立意要敢于与众不同,讨论问题时所传递的信息应力求新鲜,解题要独辟蹊径,追求方案方法的多元性与结果的多样性。而我国教育乃至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更多地鼓励聚合思维和求同思维,特别是应试教育偏重于知识的学习,考试是对已有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而所谓标准答案,更是强化了学生的聚合思维。因此,应试教育其实在无形中就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制约,也间接地磨灭了学生的想象力,时间一长,就让学生养成了只习惯于求同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思维方式,难以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也就难以培养出大批的创造性人才。而且,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使其本身不可能具有“1+1=2”式的标准答案。所以,语文教师在给学生教授语文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教者可以打破常规,给学生创设一个发散源:“你能为文章设计一个其他的结构吗?”“你能说出文中事情的不同结果吗?”使学生在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的同时训练了求异思维。教师只有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的方式,指引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问题进行灵活多变的解析,才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创造性思维之所以无法建立,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看待问题的方式都非常单一,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只能看到事情的单面性,从来没有想过要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也就不能多角度地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打破生活中的一些约束,学会使用更宽阔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点燃求异思维火花,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教”,就是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从未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收器,因此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只能间接掌握知识,教学也只停留于认知层面,把教学过程当成了把答案“告诉”学生的过程,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抹杀学生创新性的教育。相对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模式则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在进行创造的时候,学生才是教育的接受者,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当然这样做并不是要在授课的过程中限制住学生的思维方式,而是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到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真实情况制定出不一样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拥有创新的思维和广阔的思维模式。教师也应该从自身做起,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当学生的答案与自己内心预设的不符时,教师应允许他们说出,并肯定其勇气和可取之处,再以诚挚的态度进行疏导、辨析。在教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我请去过卢沟桥的学生谈谈卢沟桥上的狮子是怎样的,虽然只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去过,但那位学生的回答却很独特:“卢沟桥上的狮子身上有许多灰尘。”这与我设想的答案相距甚远,但我不能批评学生是在胡说。我在称赞他观察入微的同时,引导他明白卢沟桥上的狮子之所以难于清洁,是由于其历史久远以及其数量多不胜数的原因造成,并借此机会进行了一次爱护国家文物的教育。学生的某些看法往往蕴含着可贵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为了求得“准确答案”而不问青红皂白、粗暴地遏止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成人的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就会因此而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无论是创新意识的树立,还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一种支持性的环境。所以,我们应为学生创建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极力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的精神,要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而且还要充满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对待问题要敢于质疑,虽然这些问题并不完全算是创新精神,可是这些都是培养创新精神时所要拥有的品德。没有它们,或者它们受到了过分的压抑,就不会有后来创新人才的成长。而且小学生都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出一些表现自我的环境,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夸奖,如“这是很可贵的”“你很会思维”“你的问题提得很特别”等,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上课的时候会更加积极地回答问题,而且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还会特别有自信,为训练其求异思维提供了前提。

(二)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多做开拓、变通型练习创新是一种人人皆有的潜在心理能力,创造力要靠教育来实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呆板的教育方式,而要让学生充分挖掘出自身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去冲破平常固定的思维,找到不同种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体现了创新求异的特点,如在学习《跳水》一课时,让学生小组讨论:“不跳水,能救小孩吗?”这一问题,并发表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说在甲板上铺上厚厚的垫子,让孩子往垫子上跳;有的学生说让水手在甲板上张开一张大网,让孩子往网上跳;还有的说船上的人应马上爬上桅杆,把小孩抱下来……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明白了船长的办法是当时最为切实可行的,从而深刻理解了船长果断机智的人物特点。这一知识的获得正是体现了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活动,可以让学生培养出真正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要善于“另辟蹊径”,这正是求异求变思想在课堂上的体现。求异讲的是答案结论不要唯一,求变则是讲得出答案结论的方法途径不要同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创设求异情景。同一的学习任务,可以鼓励、启发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比如识记一个字,理解一个词,背诵一段话,应允许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一定强求学生方法一致。由于教师创设了宽松的求异情境,促使学生找到了各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对于字体的识记不能只会用偏旁部首分析、部件条块组合、新字旧字对比等方法,而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多作思考,想想其他方法,如奇特联想、编谜、描述等等。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富有弹性的多层次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时间和精力,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难度。这样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三、结语

总之,我们要多采用一些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能够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用课本中的文章,还要把现实生活和语文知识结合在一起,比如通过看报纸、杂志或者从网络中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全面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参考文献:

[1]田德敏.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12).

[2]苑兆莉.语文教学中创新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西教育,2002(4).

[3]熊素兰.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

[4]聂晓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浅议[J].读与写(上,下旬),2014(19).

[5]王振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J].吉林教育,2011(1).

[6]阿旺卓嘎.浅谈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5).

作者:马忠文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薛百镇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