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教育德育渗透方法与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教育德育渗透方法与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德育渗透方法与途径

摘要:现阶段的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更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渗透德育教育的素质教育。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还要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从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内心、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材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德育教程、结合日常生活联系德育五方面着手,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遵从学生的人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学生道德思想建设。具体来说,教师应将德育渗透在数学知识体系框架中,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数学学习中领悟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一、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内心

教师若想成功发展学生的德育,首先便是要在学生心里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以身作则的教育手段才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1]。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在课堂上营造合适的氛围,将德育融入课堂中去,用自身的行动感化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和事迹引导学生,用语言引导学生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充分展现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这个年代的教师不应该仅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很多学生的父母可能因为工作原因不能长时间陪伴学生,所以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第二个父母,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教师的传道授业,教的是做人的道理,授的是健康的三观,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正确三观和完好心智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滋润学生的内心。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就是学生应该受到的道德教育,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魄。孔儒文化中所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告诫学生什么才是应该遵守的,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如果恶意去做了那么就是道德的沦丧,这对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极其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荣辱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印入学生的内心。若想要提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德育应该从学生时代抓起,不仅需要教师在口头上的教育,更需要教师言传身教,用自身行动来对学生实施实际教育。

二、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材中

尽管全国各中小学都开展了思想品德课程,但思想培育的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尽管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十分完整丰富,但若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没有认真研究教材,那么这种教育的效果便体现不出来[2]。所以,对于各学科教师来说,需要将德育融入课堂知识中,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材中。其渗透的地方无处不在,可以是课本上的一句话,可以是习题册上的一道题,也可以是各种名人、故事的拓展,教师则应该将教材的知识融会贯通,将教材的每一道题目都熟记于心,所以将德育渗透到学科知识中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探究过程。就拿数学学科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对数学学史、数学小知识、数学人物传记等等这些有趣的内容有记载。这些内容看上去与教材所教的知识没有关系,但这确实是德育的很好切入点。学生可以对于这些有趣的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不仅能使自己获得的教育更加全面,更能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全方位的拓展。由此可见,虽然这些知识与课本内容毫无关联,但是实际上比课本知识本身都要重要很多。数学趣史、数学历史难题、数学人物传记等信息和课外知识点不仅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获得更开阔的视野。教师则应该进一步引导,摸索德育的核心,所以说教材这样的设置才能使学生获得最为正确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是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最好的踏板,不仅仅是数学,很多教材都是这样的,中小学阶段的很多教材都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学习立体空间相关内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模型的极致的美,通过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体会物体美的表现,明白怎么样才是美的创造,养成发现美的眼睛,从而对于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过的美有了新的感受,如统一美、对称美、简洁美等等。数学和哲学都是以逻辑为基础而延伸的,就像是牛顿曾经论述经典力学的里程碑式的书籍《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一样。所以说学生应该领悟数学实际上和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看待任何物体不能仅仅看待物体的表面,特别是数学物体应该从物体的本质出发,要用哲学的眼光看待世界,感悟世界,明白曾经没有注意过的人生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所以说培养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中明白深刻的数学知识,就算能从一些复杂的数据中总结出相关问题的统一规律,从而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简单的事件中,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体会深刻的哲学道理。基于此,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德育融会贯通,让学生在高雅的美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欣赏数学的各式各样的美,陶冶高雅的情操,领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并且,教师应该结合课本教材上的拓展内容,了解中国古代伟大数学家的傲人贡献,并且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自出现以来,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最为强盛且科技最为发达的民族,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并且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事迹,学生备受鼓舞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伟大数学家的良好品质。例如,教师可以介绍中国的伟大数学家祖冲之———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并且是那个年代唯一一次把圆周率精确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教师通过讲解可以将3.1415926这一串极具历史意义的数字深刻地印在学生的内心,同时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

数学研究人员都有着很多优良的品质,就比如实事求是、诚实,还有对科学的严谨和尊重,对数学真理的永不言弃的追寻和探索[3]。虽然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融入了很多德育的内容,但数学教材本质上不是思想品德教材,它有着科学的理性和数学的美,它对于学生的德育不能是全时刻全方位的。虽然数学教材做不到这一点,但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融入德育,对教材中存在德育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时刻体会德育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主要方法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校验过程、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方法,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对于任何事物学习的适应能力,比如通过培养学生对于数据处理和问题简化能力来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耐心,以及实事求是的认知精神。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时,教师可以利用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如何推行节约型运作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对于问题的责任感以及高效的行为习惯。又如,在教学数学单位制换算“元角分”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人民币不仅仅是家庭、个人的财产,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财产,这不仅代表着社会单位的富有程度,更是代表着国家以及民族的尊严,从而养成节约简朴的生活作风。

四、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德育教程

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数学的科学性以及研究性,从而让学生将这些好习惯带出数学,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没有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自觉性没有那么强,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的约束教育,这些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做到[4]。教师要求学生数学的日常训练,并且及时给予纠正和改错,提高学生的规范性,还是将在数学中养成的好习惯带出数学,这也使学生在生活中也有着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任何事情都有着独立思考的想法,并且知错改错并认错,养成敢于失败的优秀品质,这样的教育便能被称为良好的品德教育。在学生的德育训练中,任何小事也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学生写数学题时偷懒,写出了正确的算式却不认真算出正确答案。学生这样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并进行教育。日常生活中没有事是小事,如果学生将这样的坏习惯带入生活中,对待事情没有责任心,粗心大意做事静不下心来,不过多久势必会酿成大祸。对于再微小的事情,比如说数学运算中的运算符书写、答题思维顺序不规范,以及写字缭乱等事情,教师都应该引起重视,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使他们在数学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德育

前文提到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所以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不能被时间空间束缚,不能仅限于学校课堂。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接触,将德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利用好学生的碎片式的课余时间。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十分的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是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联系数学,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数学课堂的理论内容过于繁多,因此教师要将数学知识化繁为简,积极渗透德育,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能疯狂地沉迷于理论科学或者仅仅学会了课本上相对浅显的理论知识。由此可见,德育的渗透相当于对数学教育的补充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现如今所需要的教育,这样学生才能取得自身素质的全方面发展。将德育渗透理论学科教育中是十分可行的,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鲍炳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2(2):57.

[2]张付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3(6):62.

[3]张永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7(14):14.

[4]张丽.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4(12):65.

作者:李小平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南湖小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