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教育信息化与大学课堂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受到了很大挑战。主动迎接教育信息化浪潮,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扩大课堂容量;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打造跨时空的教学环境;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网络化教学模式转型,要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扩充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与功能;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交流模式;加大过程评价比重,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断深刻地融入教学过程,将会彻底改变现行的教学形态,演绎并丰富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制。为顺应信息化的浪潮,国家将教育信息化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如何充分合理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促进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时代面临的新挑战。
一、教育信息化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机遇与挑战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序言中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目前,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建设,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高等学校都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数字校园建设初见成效。从数字校园的建设完善,到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再到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解决的课题还很多。先进的数字校园为教学以及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挑战。网络游戏占据了部分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甚至不少学生沉迷其中。大学的课堂纪律和教学质量正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感觉到,认真做笔记的少了,对着黑板或者课件拍照的多了;抬头听课的少了,低头玩手机的多了,学生上课不在状态的不占少数,如何让学生离开移动互联网的花花世界,回到课堂上,提高课堂的“抬头率”,成为校园数字化后的新课题。在全球范围内,教育信息化也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全球迅速兴起,在短短几年内席卷全球数十多个国家,拥有了几百万名参与学习者。“慕课”免费、开放、获得容易、自主性强、受众面广,以极低的教育成本使上百万人受益,对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产生了冲击。
二、积极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主动迎接教育信息化浪潮,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有利于教师把握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系统地传授科学知识,密切师生的人文交流。信息化条件下,这种不重视学生主观感受和客观学习结果的课堂教学模式弊端逐步显现。在教师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教师教学观念更新迟缓,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滞后。在学生层面上主要体现为,学生学习动机短视,主动思辨和实践应用能力弱。当学生通过网络世界方便地搜寻到最新理论、观点、方法时,原地踏步的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知识讲授的权威性面临巨大挑战。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课堂教学围绕着本着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来展开,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网络所体现出的实时性、互动性特性,通过实时的和多方位的交流平台,打破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扩大课堂容量便利的网络环境给知识的获取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内事不明问百度,外事不明问谷歌”不是一句戏言。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面临巨大挑战,一本书、一套讲义几十年不变的讲授方式不被学生所接受。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信息化时展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课程教学是系统工程,并非课程资源简单堆砌。网络信息资源也不等同于网络教学资源。虽然从获取信息的角度来说,师生几乎处于平等的地位。但是,网络信息资源堪称海量,真假难辨,信息整理分析会耗费大量的精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凸显,教师能够过滤大量的虚假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节省大量的时间。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打造跨时空的教学环境传统课堂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延伸课堂的外延,打造跨时空的教学环境。以法学教学为例,法学课外优质教学资源十分丰富,随着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念,国家、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重视大大加强,网络法律信息极其丰富。比如《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实施后,从2014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所有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将全部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予以公布。网络上存在着众多法学论坛、法律博客、门户网站,等等。在百度上以“呼格案”为关键字进行搜索,会得出相关结果约20,400,000个,以“民事诉讼法修改”为关键字进行搜索,会得出相关结果约2,570,000个。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出讲授问题,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形成讨论小组,提交初步意见。课后,围绕课堂中形成的观点、意见,形成最终作业,上传讨论组,供所有同学分享、参考。教学的延伸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新鲜感、及时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习效率。
(四)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独立于理论教学,两者处于割裂的状态中。基于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的实践教学尚未系统化,规范化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依托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利用信息手段形成的时空优势,第一时间将热点法律问题发送给学生,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一边从理论上分析,一边可以在热点法律问题发展中验证自己的理论观点,完善知识体系。利用现代化手段,完全可以在课堂中搭建认知实践平台、模拟实验实践平台、观摩认识实践平台、实务训练实践平台,形成实用、灵活、开放的旨在培养卓越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务处理能力、法律运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网络化教学模式转型
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在信息获取方面,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大学生占86.6%,在交流沟通方面,使用网络进行即时通信的大学生占92.4%,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互联网世界显得五彩缤纷,课堂上低头玩手机游戏、刷微博,甚至购物的学生不在少数,不少学校无奈推出了“手机袋服务”,在上课前将学生的手机全部“收缴”,课后在返还给学生。“手机袋服务”维护了课堂纪律,但与信息化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也应该是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网络化教学模式转型,更新观念是前提,教学改革是关键,机制创新是保障。
(一)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顺利推进信息环境下的本科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率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方式重视的不够,对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引导不够。教师沿用将传统的一支笔、一块黑板、一个PPT的讲授方式,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热情自然不高。加强教师网络教学培训,积极拓展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高效地使用各种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大学生识别、检索及使用多种形式信息的能力、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沟通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能力。加强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效率,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融合现代网络资源、网络技术。加强新资源平台、新技术手段、新通讯方式、新展现媒体的使用,探索法学传统教学方式向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要从任职资格、聘任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创新教师发展,形成良好的支持与互动。
(二)扩充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与功能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目前主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相对以静态展示居多。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与筛选后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系统的整合,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收集筛选教学素材,获取并教学资源,与学生实现不见面的信息交流。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地点,还可以自主获得课堂教学所需的背景资料,与小组同学讨论后,在线提交讨论意见。课堂教学告别了教师的单方灌输,学习充满了个性与自主。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制作课程各类资源,并将各类资源整合成有机联系的系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教师结合在线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课堂面授,对重点、难点进行研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大大加强,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三)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交流模式传统法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产生一种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网络课堂环境、丰富的法学资源库、视频、音频立体化教材等构成了教学情境,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网络通信联络,QQ、微信、论坛和博客等提供了教学内容的互动参与平台。原有的黑板、纸质教材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必要补充。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主体位置更为突出,成为网络化教学的主体。热点问题的、学生分组讨论、资料收集、向教师同学求助、阶段性测试、成果展示均可以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难以在45分钟时间内展开的背景知识、辅助资料,都可以借助平台,学生在课前课后也能利用平台自主学习。多向互动平台延伸了传统课堂时空,学生能有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和时间,创新了教学手段、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加大过程评价比重,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传统教学以结果评价为主,学生关心的是学期末能否“挂科”,“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现象比较常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过程评价变得可能与容易。传统的、被动的、应试的教学方式被现代的、主动的、兴趣型的教学方式取代。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每名学生变得“透明”,参与了多少课前准备,交流了多少讨论话题,得出了哪些独立意见,都体现的一清二楚。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行为一定程度上能衡量其学习态度和效果,通过可视化方式获得这些信息的反馈。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最终课业或者考试判断学生成绩,从平时的参与程度、参与质量也可以判断学生成绩,甚至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评分,要加大过程评价比重,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扬.创新与重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6):66-70.
[2]周绍强,于维同.高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应用能力培养模型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3(9):23.
[3]刘芙,王韶春.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管理,2011(3):88-90.
[4]贺治国.教育信息化与传统课堂教学教育[J].教学论坛,201(S2):259-260.
[5]夏红,刘新凯.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法学教学改革积淀与展望[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23.
作者:王玲 温勇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