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干部教育培训成效的限制因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干部教育培训成效的限制因素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干部教育培训成效的限制因素

【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从受训单位、受训干部、培训机构、监管部门等几个层面指出了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学习成效的一些限制性因素,并就如何保证受训干部在较短时间内切实获得培训实效,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受训单位应做好充足的训前准备工作;受训干部应高度重视培训学习之机;培训机构应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并卸去过重的“逐利心”;强化监管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受训干部;学习成效;限制因素;对策

一、受训干部学习成效的限制因素

1、从受训单位角度分析

首先,受训单位训前动员不到位。训前动员中关于纪律和学习的强调是关键方面,纪律包括上课纪律、穿衣纪律、言行纪律等;学习上应严肃、认真、主动。在动员中,若将这两方面只停留在口头上,往往容易被当成“耳旁风”,在学习过程中依然“我行我素”,难以引起受训干部的重视,难以使受训干部收获应有成效,还会影响单位整体形象。其次,受训单位与培训机构的协调会商不具体。一般情况下,受训单位在确定来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之前,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会与受训单位针对培训计划进行协调会商。培训计划中包括课题的设置,但是受训单位的领导在选择课题设置时一般会依据单位的整体发展情况,从单位发展的短板方面出发来进行课题选择,难以照顾到个性化岗位的学习需求、某些干部的个人素质以及整体干部的接受能力。最后,受训单位对于培训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某些受训单位往往因政策文件要求而培训,未明确借培训来实现提升单位某一方面实力的统一目标,总的目标不明确,就难以明确任务,会使培训学习流于形式,而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从受训干部角度分析

第一,一些受训干部对于干部培训学习的思想认识不够。倡导利用优质培训资源构建干部大教育大培训,[2]旨在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然而一些干部并未深刻领会党的殷切期望以及自身的责任担当,对于培训学习没有自我目标、自我要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同时,虽然目前的培训大多采用集中培训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集中培训的比重仍然比较大。集中培训存在成本高昂的问题,往往一个培训班的所有培训费用是一笔巨大开支,但一些干部并未珍惜单位出巨资提供的学习机会,反而将培训学习当成是免费的旅游放松之机,努力争取一切空闲时间走走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吃吃喝喝当地的特色小吃,而不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地调研、参观考察中增长见识、检验真理。第二,一些受训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受训干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如下:一是一些干部不爱学习。不论是在单位的自主学习还是在培训校院(机构)的集中学习,这些干部往往都是“应付差事”,难以学懂弄通做实。二是一些干部对课题不感兴趣。一些受训干部针对晦涩难懂或与自身工作无紧密联系的课程提不起兴趣。在课堂上,要么“身在曹营心在汉”,要么偷偷玩手机。第三,一些受训干部角色转变不到位。干部在培训学习过程中,普遍来讲,都需要实现三种转变:从领导干部身份转变到普通学员身份、从单位工作状态转变为学校学习状态、从个人生活状态转变成集体生活状态。每一种状态的切换出现困难,都会直接影响学员的学习成效。若领导干部未实现从领导身份转变为普通学员身份,在整个培训班的学习过程中,仍然以“领导”身份自居,那么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非领导”学员积极性的发挥,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不能畅所欲言的发表个人看法。当遇到可以表现自我的机会时,学员也会思前想后,害怕表现不良、事后受罚。而“领导”自身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若干部未能从单位工作状态转变为学校学习状态,老是被单位事务缠身或者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前者会使受训干部被工学矛盾纠缠,身心疲惫;后者则致使时间和资源白白浪费。有的学员虽然进入了学习状态,但却是不带思考的“假学习”、“装样子”,这和不学习没有差别。若干部未能实现从个人生活状态转变成集体生活状态,那么会很难适应住宿饮食、教学安排等客观境况,往往会在自我否定、自我矛盾中成为培训班里的“边缘人”、“掉队分子”,这种情况于个人有损,于集体有害,于培训实效无益。

3、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角度分析

在培训过程中,若培训机构的运作机制不完善,那么在应对某些客观挑战时,往往会捉襟见肘。成效考核是检测受训干部学习效果的关键机制。然而,一些培训机构根本无这一环节,往往培训班的培训日程一结束,受训单位整理行装“有功而返”,培训机构也就“大功告成”,彼此的交集就此结束,受训干部学习成效如何?培训机构一概不知。有的培训机构会组织学员考试,但大多是开卷考试,这种没有任何压力的“若有若无”的考核机制也使得受训干部从一开始就在学习态度上表现出了“若有若无”。当客观挑战出现时,培训运行机制不完善的弊端更是暴露无遗。主要客观挑战及其应对困境分析如下(以北方的培训机构为分析对象):(1)培训量大。北方的培训机构受季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一般阳历四月到十月是培训的高峰期。在高峰期,一个中小型的培训机构,一天最少要接待5—7个班次,这样的培训量对于实力有限的中小型培训机构来说是有点“难啃”,因而导致四种困境出现:一是授课教师很少能逐个了解培训班的实际情况,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授课教师在一天内同一节课的授课频率较高,会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难以保证授课质量,难以体现创造性和针对性。二是教辅人员(又称班主任)有限,所以使本需要三到四个教辅人员带领的大型培训班缩减为一到两个教辅人员,难以保证大型培训班的管理质量。同时,又因教辅人员的工作绩效受制于受训干部的评价,所以奉承干部、“宽以待干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会降低学员学习的严肃性和纪律性。三是培训机构的行政人员疲于开班仪式,但又为追求高效,往往分“重量级”(培训班干部的级别高低)来决定开班时间长短和详细粗略。事实证明,受训干部一开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投入度往往与培训机构行政人员的重视度成正比。四是在教学点有限的情况下,难以保证相对应教学点的课程按时进行,现场教学计划变动性比较大,影响干部的学习情绪。(2)培训班规模大。一般情况下,大型的培训班多则90上百人。由于人数较多,在户外教学如现场讲解、现场教学中,受制于天气、地理因素的影响,即使有些机构为学员佩戴无线耳麦,但是人数太多,往往“听”和“视”不能同步进行,也会影响学习效果。

4、从外部监管部门及社会监督角度分析

在市场化经济的运作环境之下,如何使行业有序竞争、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相关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机制和有力监管。干部教育培训行业是一个高精尖的行业,更容不得行业乱象。但是,某些新发展起来的社会培训机构却打着干部教育培训行业的招牌,在实际操作中鱼目混珠,给干部教育培训行业带来负面冲击。同时,社会大众对干部培训的关注度也不够。某些当地市民对于前来培训的干部心生敬畏、避而远之,害怕得罪“领导”,而不是以主人翁的姿态来接纳、监督受训干部,真正使受训干部珍惜培训资源,学有所获。

二、提高受训干部学习成效的对策

1、受训单位应做好充足的训前准备工作

受训单位在去培训机构培训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准备工作。第一,动员。受训单位在组织干部去培训机构培训之前,可以通过向参训人员公开培训费用,告知培训申请流程等方式,使干部意识到培训机会的宝贵,从而从主观上珍惜培训机会。此外,一定要高度强调队伍的纪律性和学习的严肃性,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比如设立小组长监督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受训干部的警绳。第二,沟通。受训单位在与培训机构商定培训日程安排和课程安排之时,应与受训干部广泛沟通,采取大多数人的意见,使日程安排趋于合理,使课程设置最大限度的实现大众化与个性化、新颖性与实效性的统一。第三,任务。受训单位一定要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在培训之前,受训单位可以考虑制定一份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具体到个人的任务书,并制定明确的奖惩办法,从而成为使学员主动学习的隐形激励,和使学员做到“明知不可为而不为”的隐形约束。

2、受训干部应高度重视培训学习之机

受训干部需要从思想上、行为上高度重视培训学习,将培训学习当成是难得的增技、修身、补钙之行。首先,应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学习态度上当“领头雁”。[3]其次,要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光指单位的统一目标,而且也包括个人的学习目标。每个受训干部要结合自身情况、参照培训课程,给自己设定一个短期的培训目标,以该目标来鞭策自己,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成。最后,培养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来要求自己,[4]才能不断的增长本领、拓展视野。正如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5]

3、培训机构应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并卸去过重的“逐利心”

培训机构尤其是社会培训机构,大多采用市场化运营机制,更应进行良性运作,规避“谋取暴利”的急功近利思想。干部教育行业的行业道德是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切不可在市场化的运作规则中“批量化”生产没有营养、没有素养、未见成效的培训班,要不断强化为党和人民做贡献的事业心。在培训运作中,需要注意:(1)量能接班。有些刚成立的培训机构立足未稳,师资、培训课程和服务方面都未打造成熟,但是却依据互联网营销引来巨大流量。在大量的培训班涌来时,这些培训机构的师资不被认可,听课体验、住宿饮食等差强人意,最终培训班是顺利进行下来了,但是受训干部却未得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反而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培训机构一定要实事求是、量能接班。否则,“粗糙班”一大堆,“精品班”寥寥无几,于机构自身会造成名誉损失,对于受训单位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2)优化服务。首先,应该优化课程设置,在立足于有限教学资源的情况之下,应坚持分类培训与按需培训相结合,[6]设置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课程。其次,优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师授课方式。师资队伍在老青结合、专精相长、专家讲师结合的情况下,要对每一名教师的课程内容、课程讲解、授课方式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课程内容精湛有意义、课程讲解熟练有底气、授课方式新颖有活力。(3)重实效、重反馈,形成良性闭环反馈回路。干部培训机构应紧扣党中央在每一阶段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的目标任务,主动明确责任担当。全国以及境外的各种培训机构的培训小目标凝聚成党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大目标。所以,各培训机构更应该将狠抓培训实效作为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量化考核是衡量培训实效的一个可观的检测方式。干部培训机构可以考虑在培训班课程结束时组织现场闭卷考试,达标者即可获得结业证书,未达标者延期结业或不予结业,延期费用由受训干部自己承担。同时,一个培训班的结束仅仅是培训日程的结束,培训机构需做好后续追踪服务,这种追踪不是打几个电话询问几个问题就及格的,而是应该组织人员前去受训单位实地调查。以实践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衡量学员的学习是否获得成效、受训单位在相应培训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或实际技能方面是否具有全新的认识和提高、学员对于培训机构有哪些建议意见等,将这些后续的反馈信息以及培训过程中学员的反馈汇总作一份培训报告。从报告中分析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改进的地方以及尚未突破的盲区,从而为以后的培训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7]至此,一个良性的闭环反馈回路就形成了。

4、强化监管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

每一个培训机构都是依托优质培训资源立院的。培训机构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所依托的资源做好培训工作?受训干部如何在短期培训中取得培训实效?需要相关监管部门授权和监管,也需要社会大众的监督。每一个培训机构代表了所依托培训资源承载的精神和文化,每一个受训单位的干部是该单位行走的名片。所以,管理部门应健全监管机制,保证培训行业规范化运行。这种规范化监管触及每个培训机构运营的方方面面,比如,是否有培训机构虚假宣传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是否有培训机构以高出行业培训费用最高标准向培训单位报价?同时,当地的社会大众也应以主人翁的姿态、以保护文物资源的担当,主动对培训机构的工作以及参训人员的一言一行给予监督,促使培训机构和受训干部各自立足本位,不搞粗枝烂叶的培训,也不做囫囵吞枣的学员。真正使当地优质培训资源发挥出资政育人的时代价值,使培训队伍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获。而受训干部在无形之中与当地人民产生的文化交融和碰撞,又能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为区域文化创新注入活力,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2]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对党的干部教育培训理论的继承和创新[J].求实(南昌),2015.20157.18-25.

[3]增强干部培训实效[M].中国组织人事报,2019-1-7(006).

作者:石文艳 单位:延安大学政治与法学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