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如何提高出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成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如何提高出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成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如何提高出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成效

摘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出版从业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版单位宣传力度不够、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文章从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角度出发,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行客观的阐述,并提出一些提高培训成效的对策。

关键词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成效;对策

1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1出版从业人员认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继续教育培训的本质是让出版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规定》中明确将学满72学时与出版职业资格的登记、注册或续展登记、注册挂钩,其目的正是促使出版从业人员不断学习,但是现实中出版从业人员往往只是把继续教育培训当成一个工作任务来完成。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这也是各培训班上请人代听课、请人代签到、迟到早退等现象屡见不鲜的根本原因所在。

1.2出版单位宣传力度不够

各出版单位通常采取下发通知的形式对继续教育培训进行宣传,而没有对其进行充分解读,这使得出版从业人员往往只知道一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已经开始,并不了解哪些形式的培训可以算作继续教育培训,计入学时。事实上,《关于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时的计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给出了多种计算学时的方法。例如,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理论研究性文章,出版专业文章每篇可以按照完成继续教育24学时计算,非出版专业文章(必须与本人出版专业工作涉及的学科专业相关)每篇可以按照完成继续教育12学时计算。

1.3培训形式单一,时间规划不科学

《规定》中指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方是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公布的继续教育机构组织;对于中央部委出版单位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由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继续教育机构负责。可见,目前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大多数是受众数量多的专业培训结构,这就决定了其培训方式多为集中时段授课。这种方式往往存在授课内容已经提前拟定、时间安排缺乏规划、授课形式单一、内容更新频度低、与培训对象互动交流少、层次不分明等问题,使得继续教育培训的成效不高。例如,有些授课安排在教材集中出版的7、8月,从事教材出版的出版从业人员完全没有时间参加培训;每逢年底,策划类出版从业人员需要出差“跑选题”,再加上总结任务繁重,他们也没有时间参加培训,这样该阶段安排的培训难以达成教育目的,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出版从业人员也没有机会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又如,有些课程的授课对象层次不分明,所有出版从业人员接受的培训内容一模一样,对某些人员有用的内容对别的人员完全没用,这样难免会出现在培训讲座中不认真听课、逃课等现象。

2提高继续教育培训成效的对策

2.1扩大宣传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出版单位需要扩大宣传面,从多个角度阐明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性。首先,要从思想上让出版从业人员产生危机意识。出版业现在面临以下3方面的危机:一是质量管理从严。国家新闻出版署已经连续几年开展图书“质量管理”专项工作,主要对每年出版的文艺、少儿、教材、教辅和科普类图书进行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检查,并且加大了对引进版、公版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的检查力度。二是供给侧的改革力度加大。从2018年年初开始,严格控制书号的增长率,减少重复品种的出版和资源浪费已经成为趋势。三是《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出台,出版单位必须多出国家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有较大文化价值和较高市场价值的精品好书,才能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实现出版价值的最大化。其次,要让出版从业人员产生主人翁意识,真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版业的使命是传承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出版单位应该通过思想引导,使出版从业人员从心中自发培养起主人翁意识。出版从业人员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有多么重大,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各种教育培训,这才是举办继续教育培训最根本的目的。思想引导的方法有很多,如举办“新时代出版人的使命与责任”讲座,或者搜集正面和反面的案例进行宣讲等。最后,出版单位应该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前举办专门的讲座对《规定》和《办法》进行全方位解读,或者在培训过程中穿插解读,以使出版从业人员真正了解继续教育培训。

2.2培训方应转变培训理念

一方面,培训方应该从“讲大课(普课)”向“讲小课(精品)”转变,其传授的知识应该是培训对象真正用得上、用得好的知识。可以在培训前多方面征求培训对象的意见,如发放问卷调查、线上征集问题、开展小型讲座等。只有事先征求意见,才能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培训对象需要什么老师讲什么”,而不是“老师讲什么培训对象听什么”。另一方面,培训方应该从“授课”式向“顾问”式转变。很多出版从业人员在岗工作多年,已经具有了固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在思维定式的桎梏下,他们往往难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更无法得到提升。在此种情形下,培训方的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培训方应当主动了解出版从业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结合自身的知识优势,积极发现对方的问题或劣势,并帮助对方找到更加先进、更加优化的工作方法,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提升。

2.3培训方应丰富培训和学时计算方式

科技在飞速发展,出版形式在发生改变,继续教育培训也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培训方式和学时计算方式。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给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的出版从业人员计算学时。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短视频、音频等都已融入出版业的日常工作中,利用这些新媒体学习新知识,也应该计入继续教育学时。例如,可以设计一款App,定期视频或音频学习内容供出版从业人员自由选择并累计积分,一定数量的积分可以兑换学时。这种学习方法不仅针对性强(可以精准推送适合出版从业人员的学习内容),而且自由度大(出版从业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而不用担心错过培训)。二是采用智能问答形式对出版从业人员进行实时教育。当今时代,人工智能(AI)发展得如火如荼,将其引入出版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不失为一个新颖而实用性强的方法。例如,出版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通过AI及时向专业网站提问并得到准确的回答,不仅能快速解决问题,促进工作,也能真正学到知识,达到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三是给出版单位内部的培训人员计算学时。《办法》中提到“担任省级以上(含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举办的,或者委托专业机构举办的培训班、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活动的授课人或报告人可以计算继续教育学时。”事实上,在本单位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经验的出版从业人员做的内部交流经验分享,对本单位其他出版从业人员的教育效果往往更好。对于这类人员,应该考虑适当给予其学时以示鼓励。

3结束语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出版业必须追求高质量发展。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继续教育培训是成就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必然途径。因此,出版业应重视并坚持继续教育培训,采取各种方式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做到位,以充分发挥出版业在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建设出版强国,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与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效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之我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69-70.

作者:谭丽莎 吴亚芬 单位: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