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研究

[摘要]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智能农业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逐步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的重要途径,必须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动农民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变。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现代农业

党的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最终实现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为主要技术支撑的全链条、全产业、全要素、全区域无人化的智能农业,也就是农业4.0。这是中国农业未来蓝图。这一目标的实现依靠的是越来越发展壮大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一、新型职业农民,未来农业的主力军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是,新型职业农民是主动选择的“职业”,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他们从事的都是高规格的规模农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他们是有文化、懂技术、有责任感、会经营、“能创业”的“能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高收入,受到社会的尊重。目前,新型职业农民有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其中“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是全能型、典型的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是“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依靠力量,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骨干农民。2017年5月9日,农业部推出了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按照农业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要求,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解决未来“谁来种田”问题的重大决策,也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命脉。这就要求要以提高农民、富裕农民、扶持农民为目标,吸引年富力强、有知识、有能力的职业农民为重点,经过专业技术教育培训等吸引发展一批、提高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在全国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新型农民教育培训

(一)做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前提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呼唤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首先,师资力量要强,要聘请国家、省、市级专家及研究员,职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授,教学生产结合紧密的专业教师,长期服务在生产一线的农业专家、农业领军人才和乡土专家作为授课教师。培训课程“含金量”要高,并侧重“授人以渔”。尤其要精准施教,根据不同对象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从根本上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要精选教育培训对象。优先选择文化程度高、学习意愿强、规模大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成员等作为培育对象。重点开设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农民手机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课程及专题课程,并根据产业实际需要和学员生产经营实际,增加产业生产经营方面的专修课程,保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二)建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政府从政策、制度、环境等不同层面进行引导和扶持,首先要构建包括政策扶持、认定管理、教育培训等相互衔接并有机联系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有制定并实施正确有力的扶持政策,保证让职业农民有尊严、有收益、多种田、种好田,才能为未来农业4.0配套一支留得住、实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主要包括土地流转、金融信贷、生产扶持、社会保障、农业保险等方面政策。政府还要逐步从补贴生产向补贴“职业农民”转变,通过基础设施投入、规模种植补贴、扶持社会化服务等来提高农民职业化水平。认定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素质”的鲜明特征,就需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制度”,科学设置“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门槛,对新型农民进行认定管理。这是培育制度体系的基础和保障。认证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制定认定条件,二是制定认定标准,三是实施动态管理。通过认定的才是需要扶持、重点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核心是教育培训,要做到“教育先行、培训常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对种养大户等骨干对象,要通过教育培训使之达到新型职业农民能力素质要求;二是对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开展从业培训,使之更好地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三是对所有新型职业农民,要开展经常性培训,使之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能力。

(三)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形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根据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地分类开展教育培训。1.大众化普及培训。就是针对农民科技文化和农业生产的需求,广泛开展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的培训。一是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将党的富民政策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等送达千家万户。二是将农业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教师关于关键农时、关键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汇集成简单明了的多载体教材,利用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职业农民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2.精准教育培训。要对有志于农业的大学毕业生和青壮年农民免费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或绿色证书。对于有一定产业基础、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要开展创业培训,通过系统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使他们的创业意识逐渐增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会越来越壮大。3.送教育培训下乡。农民全天候进城参加培训不太容易,所以要积极推进送教下乡,这就需要政府采取进村办班、半农半读等多种形式送教育培训下乡,大规模、系统性地组织农民“上学上课”,让他们就地就近接受正规化、系统化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掌握农业种植等专业技能,还要了解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营销等新思路和新模式。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长期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培训;其次要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在他们出现用地、资金、技术等困难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衬;最后要实行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多种田、种好田。

三、搞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不断创新

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求不断创新教培方式,坚持分类施策和因材施教。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大力推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实训服务”等培训形式,增加“菜单式学习”“孵化式辅导”“实训化服务”的比重。探索导师制、学徒制、顶岗实训等培育方式,围绕职业农民的成长发展形成纵向一体的培育机制。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时要突出侧重点。对首次参训人员,重在生产技能教育,培训重点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和新装备的运用;对有意提升晋级的职业农民,重在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重点是设置创业创新、品牌建设、质量管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融资担保、危机管理等内容。信息时代还要结合“互联网+农业”、数字农业、绿色农业、农业物联网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班,同时,对不同类型职业农民进行个性化精准培训,设计个性化培训课程。随着时展,教育培训方式和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农民需求。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为社会分层分类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有文化的职业农民队伍,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农民、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让职业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作者:许海亮 单位:齐鲁师范学院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