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结合高等教育规律与专业教育特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人文知识、人文技能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指向与具体内容方面存在一定交集,其中人文知识是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的基本保障,人文技能是锤炼创新创业能力的有力武器,人文精神是创新创业精神的源泉。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贯通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营造“以创新创业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人文素质教育中重点培育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双创能力;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构建“互联网+”融合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高校是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素质与精神品质,是一种结合高等教育规律与专业教育特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人文知识、人文技能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指向与具体内容方面存在一定交集。以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极大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弥补创新创业教育长久以来存在的“崇商”“重技”“轻文”的局限。本文将对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做具体分析。
一、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
1.人文知识是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的基本保障。人文知识包括有形的书面知识、无形的生活感悟与教学实践体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与职业教育,它还是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拓展深化,趋向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必须确保人文知识的有效摄入,同时整合学科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才能实现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兼顾价值目标塑造的转变。
2.人文技能是锤炼创新创业能力的有力武器。人文技能主要指与人共事相处的能力,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以及领导力、亲和力、人格魅力等等。这些能力亦是创新创业教育旨在重点培养的,是一名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人文技能往往是隐藏在专业技能背后的更为关键的核心素质能力,它能够促成和谐融洽的商业合作关系,既有助于圆满完成创新创业任务,又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人文精神是创新创业精神的源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包含了一种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与情感状态,以及对至真至善至美孜孜不倦的追求。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培养的勇担大任、刚毅果敢、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等品质,同样也都隶属于人文精神培育的范畴。由此可见,人文精神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所必需的意志品质与道德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人文精神是创业创新精神之源。
二、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进路
1.贯通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纳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综合式、开放式、参与式、研讨式教学内容,使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更具启发性,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可度与接受度,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兼顾人格的开发与完善。同时,各院(系)要有针对性地打造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的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并通过设置灵活的考核方式保障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2.营造“以创新创业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发挥校园文化滋养心灵、涵养德性、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作用,形成“以创新创业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肥沃土壤,从而有力回应人文素质教育所强调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大学生要在接受校园文化隐性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坚定创新创业决心。
3.在人文素质教育中重点培育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重点关注大学生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为其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探索注入动力;鼓励学生具备冒险精神,自始至终秉持勤奋刻苦、踏实努力的精神,永远保持高度的自信心与昂扬进取的积极心态,无惧挫折,勇敢迈出创业第一步,大胆尝试,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寻出路。
4.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双创能力。一方面,高校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人文功底与强烈的人文关怀,以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质培育的评估标准,而不是只考察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多少科创项目。另一方面,高校要培育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双创能力,具体考察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摄入接受程度,对双创背景下一些新趋势的跟进理解程度,以及对自身教学工作中教育培养模式的改进,从而调动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此外,高校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精挑细选、着力培养堪当创新创业领军人物这一重任的优秀人才,建立并完善新形势下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5.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构建“互联网+”融合管理体系。高校应设置专门的中心或研究院,对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并密切把控各个具体实施环节,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师资力量进行科学调配,及时解读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规划,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互融共进。在这个过程中,应构建“互联网+”融合管理体系,让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参与主体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开展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学生通过信息化学习手段,打破了时空限制,做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对教育资源进行筛选、整合、重构,并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团委、教务、网络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则做好后勤保障,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平台。高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融合管理体系联合科创基地、社区、政府、企业等外围支持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社会化实践教学数字平台,并最终形成学校与社会、线上与线下共举的人文素质与双创能力协同培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健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8,(21).
[2]张皖豫,秦自强.人文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4).
[3]叶葳葳,杨丽贞,杨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耦合的有效路径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10).
[4]孙珊.众创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11).
作者:杨华 谢仁恩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工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