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趋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教育目标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并在实践中形成的定型化范式。这一定义包含了如下内涵:教育的目的性———教育的目的是社会对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的总体要求,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起着决定作用。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依据。主体多元化———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人才,因此,确立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及其规格应当强调主体多元化,坚持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及用人单位共同商定的原则,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内涵的层次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而展开,据此,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三个层级的内容。第一层级:目标体系,主要指培养目标及规格;第二层级:内容方式体系,主要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途径等;第三层级:保障体系,主要指教师队伍、实践基地、教育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模式的实践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晶,尤其应当强调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2•1促进就业
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一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分应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功利性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根据就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根据就业的需要来开设课程,根据就业的需要来组织教学。职业学校应该以就业为“指挥棒”,由它来引导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就业乃民生之本,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也是一所学校专业设置合理性与否的关键因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才能克服和改变职业教育与市场脱节、与就业脱节、与岗位能力脱节的状况,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
2•2产学结合
开展产学结合,狠抓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毕业生,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同时企业也向学校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保障。产学研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和执著追求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3校企合作办学
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变革封闭式的培养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签定协议,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合格标准,再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和制定教育计划,学校与企业利用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人才。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整体式。学校与一个或若干个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办学,成立董事会,企业全面参与学校的办学与管理。二是分散式。学校与众多企业签定协议,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实行“订单教育”或定点实习。三是集团式。若干所学校与某个行业或若干个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董事会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人才供需和资源利用关系。在这三种模式中,分散式合作灵活性最强,易于操作,有利于学校拓展办学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2•4订单教育
所谓“订单教育”,就是以企业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这种“订单”,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而是涵盖整个教育流程的一整套订单培养安排,是一组广义的“订单”的集合。实行“订单教育”,完全按企业的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人才,不仅能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又能确保学生就业,是高职院校办学和教学改革的方向。《中国教育报》记者唐景莉在一篇思考性的报道中说:“高职高专院校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实施教学计划,有利于做到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三个协调’奠定了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订单教育”有利于培养最适合企业需求的专精型人才,不但可以减少企业招聘时的试工时间,还省去了企业自己培训时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从而减轻了企业的培训负担。同时,据统计数据表明,“订单毕业生”良好的工作对接能力也为就业后的稳定接轨提供了稳固的保证。专家认为,由于“订单式教育”培养的学员具有很强的专向性,因此对于许多单位来说,甚至比“高学历”更适合本职工作,因此也吸引了众多单位以“订购”的形式,直接向学校“下单要人”。威海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的领导及老师们积极“跑订单”,利用假期到企业和用人单位高调研,“拿订单”,建立了一批稳固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当然,要把每个学生都纳入“订单教育”,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发展空间和自我选择的空间。“订单教育”不仅有利于扩大学校的教育资源,更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缩小学校教育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提高就业率。实现“订单教育”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