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干部教育培训调查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宣汉县现有各级各类干部职工1.6万余人,其中党政群干部2260名。按照《宣汉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2007-2010年,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1521人次,其中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847人次,县级培训10674人次,县委党校举办主体班次48个,培训5890人次;先后赴成都、福建等地举办外训,培训330人次。在2007-2009年函授共招生523人次,其中研究生38人,本科209人,专科276人。培训班次和培训干部总数都完成了“五年内将干部普遍轮训一遍”的总体目标。自2007年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干部培训运行机制以来,宣汉县以干部能力建设为主线,贴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学员需求,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和社会化的教育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干部能力建设调研,引领干部教育培训方向
2008年6月,宣汉县从干训经费中拿出15万元,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开展了“宣汉县干部能力建设调研”。历时一年的调研,先后形成了《基层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提升》、《宣汉县干部胜任力模型》等六项调研成果,找准了宣汉县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观念落后等突出问题,并从更新培训理念入手,打破“专业壁垒”,引入“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办法,为干部队伍树立科学的培训目标。应用“个性与素质”、“核心能力”及“专业技能”三个能力层次,制定“长、中、短”期培训规划。培训中,以能力模型为指导,引入数模管理,建立以干部成长需求和县委中心工作为坐标的培训“变量”,通过时间和空间的“量变”逐步提升干部素质。构建开放式教育培训格局,开展案例式、体验式和研讨式教学。推行干部培训“五步法”,引入头脑风暴法、情景再现法等新的培训方法,让培训成为乐趣。建立教育培训闭环系统,保证培训“有的放矢、科学实用、良性运行、螺旋上升”。
(二)引进项目式管理,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有序开展
1.实施干训项目招投标制。通过“公选”培训方式、招标承办机构、比选授课教师等确立培训实施机构。打破县委党校在干训上“一统天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弊端,对各培训项目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中,进行公开招投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培训成本,保障培训效果。2008年,通过招标,县委党校、宣汉职中分别取得了村级“领头雁”工程的学历承办资格。
2.推行社会化“菜单式”自主选学。根据干部的需求,改变按职级分班的做法,由组织优选配置,按“菜单”进行组合,提高组织化程度。分设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模块,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实践调研等教学手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贴近度。自2008年以来,先后推行了网络在线自主选学、社会化自主选学和主体培训必、选课程选学制度,并配套研发“宣汉县干部社会化选学互动平台”,通过网络实现教与学的实时互动交流,满足了干部学习需求的多样性,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
3.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拿出专项经费,为教师开通培训者能力提升“绿色通道”,先后选派70多名骨干教师前往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省委党校、省教育学院、市委党校等地进行学习充电,使干训师资在培训理念、教学手段、授课技巧、资源利用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优化县内外资源,促使培训资源效益最大化
1.开设干部能力建设大讲堂。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理念,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织中国社科院、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来宣开展智力服务和技术支持。结合社会公共安全、金融危机、应急管理和科学发展观活动外聘了博士生导师于建嵘研究员、留美博士颜文业、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元晞教授等13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宣开设《当前中国的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等13期“宣汉县干部能力建设大讲堂”。“大讲堂”不仅拓宽了干部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发展思路,同时搭建起与各高校的沟通交流平台。西南大学的蒋和体教授正是通过“大讲堂”授课,开展了院县“联姻”,在宣汉县内开展菌类深加工,实现了院县双赢。
2.建立学习平台降低培训成本。创新培训方式,从成都讯博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技术,投资16余万元开通“宣汉干部学习视讯互动平台”。平台的建立,共享了培训资源,有效地破解了山区县交通不便捷,培训成本高的难题,不仅节约了培训成本,更使培训效益最大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村支书培训和金融干部培训时,进行了视频直播,全县54个乡镇的1000多名干部同步接受培训,仅培训费、交通费就节约达40万元。
3.合理利用县内外培训资源。培训中,注重资源的合理使用。将县内的各培训机构进行了统筹,对现有的“软”、“硬”资源进行了有效调度,达成了培训机构间资源互补共享。先后与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四川)培训中心、西南财经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并选派了500余名干部参加学习,实现了基础实践与科研成果的有效对接。同时,整合劳动系统培训经费,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日常培训。
二、宣汉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宣汉县干部培训工作有一些突出特点,但按照全面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是:
(一)学习重视程度有待加强,雷声大雨点小现象较普遍
一是干部工学矛盾日益突出。县乡机构改革后,领导和干部职数减少,加上山区稳定发展任务繁重,一面工作太忙,另一面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多。调研中86%的干部反映培训机会较少,但在调训时仍有部分同志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参训。二是培训机会失衡较普遍。单位主要领导学习机会较多,副职领导和一般干部学习机会偏少,调训主要领导相对较容易,调训其他干部有一定阻力。个别单位领导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存在消极应付思想,常派年龄偏大、工作轻闲、业务不强的“培训专业户”参训。
(二)培训目的和参训动机接轨不畅,学用脱节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干部简单地把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理解为培训与提拔相结合,对教育培训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理解片面,认为只有提拔才是使用,没有认识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也是使用。部分干部培训后没有提拔,就片面地认为没有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原则。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进而导致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用结合存在较大差距。
(三)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完全适应,针对性、实效性不够
近几年,宣汉在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想了不少招法,下了很大工夫,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培训内容有时还不能完全适应培训对象需求;通用培训较多,具有专门特点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培训显得还少一些,有时还不能解决工作急需;培训内容注重对干部进行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对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技能方面的培训虽然做了一些,但还显得分量不足。
(四)培训需求日趋多样化,培训机构的现有资源负重难行
随着干部学历和知识的增长,对知识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现有的“计划式作业”和传统的“填鸭式”单向灌输授课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干部成长需要。在培训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设备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差距。同时,鉴于山区农业县财政困难,师资培训、校园建设、设备更新及异地培训等方面的投入还不足,特别是在改革和创新等方面差距较大,现在的培训机构多数呈现“负重”现象。
(五)培训经费预算不足,培训实施时常出现捉襟见肘现象
近年来,尽管宣汉县培训经费投入呈逐年递增趋势,培训资金有一定保障,但这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为节约培训经费,在培训学制、考察调研等方面进行了缩减,主体班多以短训为主,对学员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培训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乡镇为节约差旅费,往往派家住县城的同志多次参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培训专业户”的产生。
三、进一步加强宣汉县教育培训工作的措施及对策
针对以上矛盾和不足,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完善刚性考核指标,树立辩证的“训”“、用”理念
建立“述学”制度。培训结束后,将学员的学习报告交培训管理者,以便及时掌握学习、收获和教学情况;建立“评学”制度。培训结束后,教学机构组织考试,对每位学员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将考试成绩和表现评价交培训管理者;建立“管学”制度。对参训人员进行动态跟踪考察,了解其现实表现。将“述、评、管”结果进入培训档案,送达人事主管部门,将干部学习和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工序”,以教育培训的效果影响甚至决定干部的选拔任用,找准训用结合的“结合点”。注重“训”“用”的辩证统一,以提高干部素质能力为目标来设计干部教育培训,使学习成为干部提升素质能力的内在需求和不懈动力,扩大训用结合的“结合度”。
(二)改革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领导干部理论培训与与岗位知识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要学习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技能等,要体现干部岗位的现实需求,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培训主管部门要参与培训活动,逐步建立干部培训全过程的调查研究、组织管理、质量考核、信息反馈等制度。加强干部培训的教材建设,本着科学性、实用性、超前性的原则编写培训教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运用挂职学习、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研讨等形式,采取电化教学、案例教学启发教学等培训手段。
(三)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开放性的教育培训格局
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干训经费的杠杆作用,克服县内资金、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围绕降低成本和增强实效,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继续加强党校及行政干部学校建设,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发挥好外训基地的师资优势和教育培训的阵地优势继续办好“干部能力建设大讲堂”;抓住天然气开发、白岩滩水库建设等重大项目开发优势,让广大干部在项目建设中边干边培训;合理利用C网、远程教育网等现代教育培训手段。
(四)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合理统筹干训经费使用
继续坚持经费保障制度,并适当增加经费预算,全面统筹劳动、教育、卫生等行业部门的培训经费和资源,从源头上避免多头培训,让培训经费效益最大化。在资金的使用上注重“轻重”把握,合理分配,增大对县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等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网络建设、教学设备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