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农民教育培训的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农民教育培训的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农民教育培训的探讨

一、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1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由于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致使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使我国对城市和农村在体育、科技、医疗、文化、卫生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待,导致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甚至不可以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全国80%的人口集中于农村,只有20%的学校设在农村,而80%的学校却分布在20%人口居住的城市。长期以来农村教师资源短缺、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仍突出,农业科技推广、农村职业教育、农民教育培训等因为没有教育经费的投入,没有专职教师对农民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导致农民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市民,制约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

1.2农民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从农民的教育培训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在进行农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发现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村中剩余老年人和孩子;她们不愿意参加培训或是参加也没有学会。②培训课程内容不合理,没有与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接轨。只培训农作物的种植技术,而对农副产品收获、加工、贮存、经营管理、农机修理、花卉栽培技术等技术培训极少。③总体而言,我国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仍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培训机构与市场接轨还不够密切,职业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的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效果较差。通过培训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还有待于提高。

1.3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较少,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农民收入较低,这在客观上不利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经验知识为基础,靠锄头、犁耙和畜力,即可完成农业生产全过程。因此,农民总是墨守着代代相传的经验成规,求同从众,不思变通,安守于自己的生活圈子内,怕担风险,只顾眼前利益。这导致农民对新技术持怀疑和恐惧的态度,即使通过电视或科普宣传活动等得到了关于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也不愿冒风险去采用。同时,这种小生产方式的经济产值较低,收入较少。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这部分人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这使得新技术、新品种在农村推广更难。

二、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途径

2.1通过普及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①保障适龄儿童入学,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向农民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培养农民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充分用于农业生产中。②政府利用农村闲置教育设施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工作,利用财政支农、支教,由政府出资金,高校出教师的结合方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③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实施“一村一大学生村官”制,利用大学生村官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活跃的思维,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的优势,向农民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精神。

2.2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

①各级政府要多渠道融入资金,加大农民技术培训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按照“公益性、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灵活性”的原则,努力建设集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科教培训、信息服务、测试、执法于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②依托当地的职业学校、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建立“专家大院”,使农业专家、教授走进农村的乡间地头,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手把手进行农业技术教育指导,使农民“学得会”“用得着“”快致富”。③大力培养农业基层科技人才。农业基层科技人才既是农民的教育者也是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者。

2.3拓宽农民教育培训渠道

①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当前农业科技的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国家编制内的农业科研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外,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自发的组织协会等都是农业科技的载体,都有传播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科技素质的责任和能力。因此,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送科技下乡、企业+农户、农业高校+农户、企业+高校+农户”等形式,深入农村开展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②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使农民及时获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各种信息,使本地农业生产优势同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通过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等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息窗口,使农民及时获取农业生产的有关信息,提高科技水平,掌握农业生产的主动性。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个体分散经营模式不利于应对市场的变化,抗风险能力弱。所以,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产业化水平,以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

三、小结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基数大、城乡差距日渐增大的农业大国,所以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关系着我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当代新型农业必不可少的力量。目前主要工作核心就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够把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并加以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21世纪新型农民。这就需要对传统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进行农业经营、农业创业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这是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扩大教育培训规模,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同时,还要继续关注国外在现代农民教育培训中的新方法、新措施,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作者:杜鹏举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