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西藏公众应急教育培训社会化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西藏公众应急教育培训社会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西藏公众应急教育培训社会化研究

摘要:西藏是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突发事件的性质较为复杂。为了提高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政府与公众互动配合的局面,实现公众应急教育培训社会化是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对公众应急教育培训的社会化进行了界定,发现西藏公众应急教育培训在应急意识、自救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从加强宣传、教育下基层、应急教育培训进学校、政府保障等方面实现西藏公众应急教育培训的社会化。

关键词:西藏;公众应急教育培训;社会化

西藏地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是西南边疆藏族主要聚居区,分别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家接壤,边境线约四千公里,"反分裂、反渗透"的形势仍然严峻。作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西藏自然条件特殊、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突发事件发生频率较高。2010年1月至9月我区较大事故13起,占全年控制指标72.2%;重大事故1起,占全年控制指标50%;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为282人,占全年控制指标的59.4%①;2008年发生拉萨“3.14”打砸抢烧犯罪事件。2014年8月十天内发生两起重大交通事故,8月9日16时30分左右,西藏尼木县境内国道318线4740公里附近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事故造成44人遇难,11人受伤。8月18日上午11点20分左右,318国道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境内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3人死亡、13人失踪……西藏突发事件能否得到有效应对和化解,将会直接影响到西藏乃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如何确保西藏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西藏、平安西藏,是摆在西藏党委和政府、各族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预防工作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四个主要环节中的第一环节,政府和学界曾提出应急管理关口前移,重点就是在预防上。近几年提出的应急管理关口再前移,重点则在风险管理上。无论是预防还是风险管理,针对应急管理,单靠政府是不够的,也不是优化应急管理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应急管理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的力量,形成政府与公众的互动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全社会的应急能力。加强应急教育培训的社会化,是提高公众的应急能力重要途径之一。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余国良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对社会化的界定是,个体走向社会公共生活,融人现实社会的起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下,使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一方面,个体接受社会的影响,接受社会群体的信仰与价值观,学习生活、生产技能和行为规范,适应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个体作用于社会,用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和人格特征去影响他人、社会,改造旧文化,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文化。因此,对个体来说,社会化是一个社会适应的过程;对社会而言,社会化是一个约束和控制的过程②。本文所指公众应急教育培训的社会化是指按照公众的知识文化水平,广泛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使公众掌握应急管理涉及的知识、技能,增强应急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一、国内外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的经验

(一)西方应急管理培训经验⑤

西方对应急管理理论及实践的研究较早,在应急管理培训方面,有序组织、专业培训、有效演练都积累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有序组织方面,美、日、德等国把建立应急管理培训体系作为提升国家整体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地方政府的专门机构和全职工作人员,进行应急教育、宣传、专业培训。日本应急组织体系在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针对各级灾害都做出了应急培训的要求,开设有"危机管理"专业,专门培养高层次的应急管理人才。德国应急培训主要由联邦民事保护与灾难救助局下属学院负责。在专业培训方面,各国都十分注重应急管理培训基地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建立起适应案例式、模拟式、演练式教学要求的专用教室、实验室和相关设备,遵循应急管理培训的规律和特点,适应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要求。在有效演练方面,美、日、德各国在应急管理培训方面大量采用模拟演练方法,完全按照真实工作中的应急管理模式进行。

(二)国内应急管理培训的现状⑤

当前,我国把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进行全面、系统、可持续培训。逐渐形成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体系。健全了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建立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格局,这些都对我国应急管理培训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我国应急管理培训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各级应急管理办公室、各级组织部和人事系统中负责培训的相关部门构成的组织体系,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院校是主要的实施部门。在培训方式上,目前大部分的培训还是以传统的授课、讲座、报告等形式为主,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演练等现代化的培训手段也渐渐被引入到授课过程中,但受到案例开发与情景模拟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局限,还现在还待进一步完善、提高。从国内外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的经验可以看出,目前的教育培训工作与研究,都是集中在专业机构的培训和高端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上。而广泛的公众应急培训也只是停留在简单宣传上,真正的按照公众特点实施广泛教育培训少之又少。

二、西藏公众应急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

西藏地域120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0万,除了七个地市,在广大基层农牧区,人群分散。在知识文化水平上,在人群较为集中的地区与全国差别不大,而在广大基层农牧区,较为堪忧,适龄儿童的两基教育基本能够普及,而其他绝大部分群众不懂汉语,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在应急意识、自救能力等方面非常薄弱。

(一)应急意识薄弱

应急意识可以理解为是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应急管理所必需的知识、态度、理念。在我们进行的一次针对18岁以上的公众调查中发现。在掌握应急管理知识上,当问及“地震发生时,是否可以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回答“是”的只有8.3%;当问及“火灾发生时,是否可以可用毛毯、棉被覆盖灭火?”回答“是”的只有7.8%,而这一部分主要是拉萨、日喀则等人群聚集城镇的公众。在针对态度问题上,几乎得到的信息都是,随遇而安,不关心。这反映出西藏公众的应急意识普遍薄弱,其中,在人群聚集的城镇要稍好一些,基层农牧区状况堪忧。

(二)自救能力缺乏

西藏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特别是基层农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很多偏远的地方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建设落后,有的地方一遇到大雨、大雪几乎不能通行,在通讯设施方面,很多采用光伏通讯设备,遇到阴雨天、大雪、大风等通讯几乎中断。在这在客观上已经照成了救灾能力的下降。在主观方面,调查中当问及“您家里是否备有应急防灾物品?”的问题时,回答“是”的只有1.3%。和前面的问题综合来看,西藏公众的应急知识掌握程度差,而在行动上应急准备不足,自救能力非常差。除了主观因素外,在客观条件上,政府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培训机制。虽然,针对我区领导干部的的应急管理能力,组织专门的培训,对领导干部进行应急管理培训。但领导干部并没有很好的组织群众学习培训。

三、如何实现西藏公众应急教育培训的社会化

应急能力建设,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能力,还取决于公众应急能力的建设,政府与公众应急能力的共同提高形成互动配合的局面,才能使整个社会应急能力提高。强化对公众的应急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应急能力是政府应急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增强整个社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公众面对危机时,缺乏应急意识、知识,往往会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加强应急教育培训,应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公众应急教育培训体系。

(一)加强宣传教育

要提高全社会公众的应急能力,宣传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宣传的目的应在于提高社会公众的危机防范意识和应急素质。政府应在定期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还有新媒体时代的互联网,对公众进行宣传,介绍应急知识和心理辅导。同时应编辑出版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册,设立宣传日、宣传周进行广泛宣传。还可以利用电视、网络、微信平台等,制作一些涉及应急意识和知识的节目进行宣传。

(二)教育培训下基层

村、社区是最基层的组织,特别是在西藏地广人稀的区情下,只有依靠村居才能使教育培训有最大的效果。这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培训。首先,在教育上,组织应急知识教育培训,可以采用集体学习的方式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了解自救知识、心理辅导等,还可以邀请网格化管理的专业管理员、相关领域专家领导进行讲解、授课。第二,组织演练,定期组织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让基层群众参与,这是对知识的强化,同时也是一种应急准备。第三,编制村居应急预案,依据各基层区域各自的地理特征编制与预案,这是一个教育培训过程同时也要按照预案进行演练,做好应急准备。政府应积极发挥村居的作用,形成公众应急教育培训进村居,村居进家庭,家庭到个人的体系。

(三)教育培训进学校

应急意识和能力要从小培训,应急教育培训必须进课堂。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入应急知识能力的课程,编制相应的应急教材和手册。根据应急能力的建设,可将教育的内容划分为基本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两个部分。基本知识教育要包含突发事件的分类及特征、心理教育、基本知识等。而实践能力培养重在运用,主要可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场景进行培训演练,熟悉自救、互救技能的培养。例如在地震、火灾、交通事故中的自救、互救,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消毒、隔离,在暴恐事件中的应对等。同时邀请家长共同参加,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培训演练。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公众主观因素,客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公众有安全感,以及达到应急意识强化的效果,这要依靠政府来完善。首先,在交通设施、通讯设施、气象监测、地震监测等方面,要依靠科技,不断的发展、创新,进行条件保障。第二,要做好应急物资的保障。第三,要做好经费保障,在公众教育培训方面应该划拨专门的经费实施。西藏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公众应急意识薄弱,自救、互救能力缺乏,互助体系不健全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公众应急能力不提高,无法形成政府与公众互动配合的局面,使得政府在应急管理过程中难以最好的发挥作用,极大地增加了政府治理的成本。公众应急能力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教育培训,在初期需要政府的引导,给予必要的支持,逐渐发展为公众自觉学习提高。现阶段,建立符合西藏区情的公众教育培训体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余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牛皓宁,丁立.国外应急管理培训经验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3).

[3]薛澜,王郅强,彭宗超,周玲.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1(9).

[4]杨宇,王子龙.社会公众应急能力建设途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6).

作者:刘恒 单位:西藏自治区委党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