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结合技工院校自身特色来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是技工教育者正在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技工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关注生产实际

关注生产实际,就是要适应市场需求。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能否适应生产实际的需求,决定了毕业生走出校门后,能否在企业实际生产中找到适合自己专业技能的生产岗位。也就是说,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能否满足实际生产岗位的需求,是衡量一所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基本标准。这就要求学校应积极关注企业生产实际,把院校里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地投入到现实生产服务中去,参照企业实际生产的环境和需求,营造现实生产的车间氛围,合理布局教学设备、设施,形成模拟“生产线”;参照实际生产岗位的需求,开发、设计、改造脱离生产实际的课程体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形成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入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努力做到目前生产岗位有什么需求,学校就提供什么服务,坚持树立“服务企业实际岗位”的理念。学校要以企业的实际生产岗位需求为目标,遵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学校要依靠合作企业的优势,充分发挥生产企业在产品标准、人才需求、专业能力、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实训基地、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技工院校更要在开展德育教育中紧紧围绕生产一线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工匠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培养生产一线敬业爱岗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力打造具有解决现实生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深化校企合作,搭建“紧密型”校企合作大平台

技工院校内部组建的相关招生、培训、教学、校企合作、就业等内设机构,形成了学校的职能和机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应改各校内单元“松散些”为“紧密型”相互配合属性,统筹企业用工需求、技术、发展等各方面信息,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团结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效率,努力实现学校企业“零距离”,形成互利互补、互助双赢、共同发展的产学合作模式。

3.构建招生、教学、就业“一条龙”体系

深化“双元制”教育精髓,在学校招生时,企业依据自身发展提出用工需求参与招生,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在组织教学前,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教学目标内容,课程开发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课程设置从学科体系向以职业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转变,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企业全程参与和监控该班教学,共享信息、师资、实习基地等资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相关教学主要在学校完成,企业定期派兼职教师到校任教,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等,专业技能学习到企业完成和提高;学生日常管理按照企业要求进行,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团队意识,健全人格,毕业后直接上岗。

4.打造产学合作双赢模式

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积极实现教学生产化、生产教学化。学校结合自建的模拟生产线引进企业简单产品,建立“校中厂”,企业提供设计和材料等,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进行产品加工,实行来料加工式合作模式。学生前期在学校的“校中厂”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节省了实习实训成本,学生通过实训加工真实产品,质量意识若提高,适应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的速度就快。企业依据生产情况与学校合作建立“厂中校”,在企业中共建培训阵地,当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达到水平后,到“厂中校”中进行实际生产的操作,虽然实际生产效率不足,但是由于新增加了准产业工人,使得企业生产成本降低,校企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5.加快服务于生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技工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就是培养理论强、水平高、明生产、懂教学的一体化专业教师。单纯的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在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时,容易忽视其应用性,实训教学注重操作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所以必须提升和整合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培养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于一身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同时该类型教师必须熟知当前企业的需求和知识技能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以至于使教学完全服务于生产。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培训及学习,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学校应制订教师成长培训计划,改革完善教师的考评奖励机制等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6.探索多元化且与企业相结合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就是“指挥棒”,是学校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因素所在。对于当前技工教育面临的生源素质不断下降、企业岗位需求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一贯的以成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新需求等问题,已有很多企业不再认同学校评价出的优等生,称为一种“高分低能”现象。技工院校的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应向重视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评价标准应多元化,除了关注评价的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学生意识和情感、伦理道德修养和操作技能的评价以外,应加入与企业相适应的评价要素。

二、关注社会生活

关注社会生活,就是开发市场。技工院校的职业培训职能应依附企业,开发服务于国家大型企业的重点地域,关注区域的现实生活,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建设集一体化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1.强化对外服务

继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领域提供教育培训。学校应立足大型企业,面向区域经济,为在职员工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务;依托技工院校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等优质条件为技工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继续巩固双元制办学成果,辐射西部职业教育。

2.扩大集团化办学

苦练内功,大力进行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建设,使优势特色和品牌专业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显现。学校应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扩大与政府、行业、企业、高校、民营机构的联合,发挥名牌学校的优势,对区域内办学形成辐射,构建职业培训共同舞台,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培训质量,开发职业教育市场、扩大办学效益。

3.探索面对社区居民和农民工的培训

为处于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人获取和提升职业技能提供培训服务,也是当前职业教育面对的课题,基于这一理念,技工院校应在自身专业和条件的基础上探索“全程职业教育”的理念,服务对象不再只关注逐年下降的适龄学生,也可以面对社区居民、转业军人和农民工等所有具有职业教育学习需求的人。

三、关注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就是赢得了市场。技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1.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人的发展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技工院校学生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单一技能型”,这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技能训练拥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能在岗位上沿着专业技能的方向发展;第二种是“复合技能型”,这部分学生希望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及多元岗位的需求,希望在学校学到多种技能,具有一专多能的特长,具有在企业岗位上立足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根据企业发展和需求不断可以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求,针对其特点,分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潜能的释放和个性化发展。学校可考虑在单一技能的训练结束后,根据学生意愿结合学校评价,开设技能全面型的多工种“复合型”教学班级,打造技工院校“精品毕业生”,形成学校“拳头产品”。

2.多层次办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也在提升。作为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技工院校,技工院校应该不断完善、巩固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办学层次,以满足社会对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3.积极开发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课程

典型性工作任务就是一项典型的、相对独立的作业,在完成此项工作任务时,不仅要有知识和技能,也要有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和方法,还要有在执行该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协作、态度和价值观等,从而促进人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团队协作、专业能力、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这就要求技工院校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设计和开发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工作任务,各种任务既要重视课程内容的目标和方向的建构,又要重过程和方法的建构、更要重情感和协作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2008(11).

[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2015.

[3]人社部.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Z].2017.

作者:李伟 单位: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