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实践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他的教育思想产生于他早年所接受的中国传统教育及他留学德国期间所接受的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相互融合的基础之上。在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期间,他认真吸取各国成功教育经验,确立新式教育宗旨,主持制定出各项教育制度。在任北大校长期间,他大胆改革管理制度,推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在学术上打破文理界限,注重基础科学发展。为北京大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当今的高等教育改革有很多启示。
【关键词】蔡元培;教育思想;教育实践
一、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文化基础
蔡元培出身于清末翰林,但甲午战争的失败,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腐败和的功败垂成使冲破了保守、落后的封建思想的束缚,从八股科举狭窄的旧文化死胡同里解放出来,开始注意世界风云变化、放眼西方、学习新学。二次革命失败后及他主持北大期间,他又多次到西方考察教育,参观了许多有名大学与各国历史文化名城,深入研究西方教育制度,在认真学习西方先进教育制度的同时,他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注重排除西方教育制度的弊端。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接受外来优秀文化,从而中西结合,形成了他教育思想的基础。
二、蔡元培教育改革
1、废除孔教,确立新式教育制度
在如何学习西方教育思想,确立民国教育制度方面,蔡元培先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主持召开全国教育工作期间,对于外国经验,只要认为合适的,不管国家大小,他都主张认真学习。他提出“分大学区与大学兼管中小学的事,用法国制。大学可包括各种专门学校如法德等国。大学不设神学院,学校不得宣传教义,教士不得参与教育,均用法国制。抽教育税,用美国制”。对于西方教育思想,他并没有全盘接受,而是蔡元培先生正确分析,而是取其精华,他认可“法国厉行政教分离之制,凡教士均不得在国立学校为教员,自小学至大学皆然”的做法,反对“欧美政府自法国以外,亦无不承认有宗教课”。对于封建教育的不合理之处,他则旗帜鲜明地反对,将其排除在新式教育制度之外。比如蔡元培明确反对以孔子学说为中心的封建论理道德观念、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内容等曾经统治中国教育领域的正统思想,“素来不赞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蔡先生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政府把尊孔作为教育宗旨的规定,他不认为孔孟学说是宗教,更反对把孔孟学说作为国教。他提出“一切知识道德问题皆得由科学证明,决不能指定一说以强人信仰;故信仰当绝对自由”。他重新制定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取消了忠君的教育宗旨及尊孔读经等内容,强调公民道德教育和知识技能培养。在确立新式教育宗旨后,蔡元培又主持确立了新的学制,1912年7月临时政府制定了一个《学校系统》并与九月公布实施。接着,各级各类的“学校法”和规程得到确立。1913年,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基本形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赵玉玲成。他建立了新的学制体系,初步确立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制度。这一体系沿用至今。蔡元培还采用各种措施,改革清朝旧的教材,制定新的中学课本。新教材充满了反映西方最新科学成果的内容。他还大力促进学习外国语言,要求中学以上学校开设英、日两门外语。同时有计划地选择翻译外国书籍,出版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大中小学各科参考书。这一系列的改革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蔡元培除了学术界经常探讨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管理思想外,还非常推崇德国大学推行的教授治理大学、校长任期制度。他主张在大学管理中推行这一制度。民国时期公布的《大学令》明确规定“大学设评议会和各科教授会;审议全校各科教学和其他重要事件”。蔡元培出任校长之前,北京大学是一所“衙门式”的学校,几乎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校长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掌握在校长、学监主任,教务主任等极少数人手中。各科学长、一般教授、讲师等员工根本没有权力。蔡元培认为北大这种“组织形式形同专职政府,随着民主精神的高涨,它必然要被改革掉”。他主张建立民主的现代学术机构管理机制。1917年,他开始在北京大学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全校各种章程和法规,各种重要事务如各学科的废立、课程设置的安排与改革、学校财政等均须经评议会严格审查批准。评议会的成员全部是教授,由校长和各科学长担任,任期一年。在学校管理方面,蔡元培制定一系列制度保证教授参与管理。评议会下设三个机构。一是全校最高行政机构和执行机构——行政会议,负责实施评议会的各项决议。成员必须是教授。二是教务会议及教务处,由各系学科主任组成,并从中产生教务主任,领导全校教务工作;三是设立总务处,设总务长一人,主管全校人事及杂务,总务长也由教授担任。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真正使权力由校长手中转移到教职工手中,摆脱了过去学术依附于行政的局面,使教授在大学的决策与管理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减少了行政对学术的干扰。学校的行政机构确实起到了服务与辅助作用,而不是外行领导内行,从根本上释放出学术的活力,在北京大学创造出来一个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思想自由的良好氛围,从制度上促进了北京大学的健康发展。
三、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蔡元培先生出身于晚晴翰林,献身于民国教育事业。他在当时反对的一些现象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依然存在。他极力反对的轻学重术现象在如今不但存在,而且依然严重。对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工科类应用学科大力扩充,而对于数学、物理、文学、哲学等基础学科则冷落一旁。文、理分科不仅在大学依然如故,而且延伸到中学,造成如今的大学生文科生不熟悉牛顿、爱因斯坦;理科生不了解李白、杜甫的荒唐现象。早在蔡元培先生所处的时代就在北大实现的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在21世纪的中国大学仍然遥遥无期,高校“行政化”现象普遍存在。学术腐败,高等教育“”式低水平高速度扩张更是触目惊心。此外,他的改革措施并没有延续至今。面对如今的高等教育现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世儒.蔡元培先生年谱(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7.
[2]蔡元培.蔡元培致吴敬恒函[A]//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卷2[M].北京:中华书局,1989:122.
[3]蔡元培.教育独立议[A]//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卷4.[M].北京:中华书局,1989:178-179.
作者:赵玉玲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