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对幼儿教师的启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对幼儿教师的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对幼儿教师的启示

[摘要]自由教育思想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智慧的结晶。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提倡给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强调教师的观察、诱导和指导功能,并以儿童的自我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方式。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尊重儿童自然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儿童自律能力和独立精神的教育。针对当下儿童自由严重缺失的现状,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更加闪耀出智慧的光芒,给幼儿教师诸多启示。

[关键词]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幼儿教师

一、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仔细阅读蒙台梭利的教育著作可以发现,“自由”一词是始终贯穿于她的教育思想的。蒙台梭利将自由视为其教育体系中不可撼动的基础,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都要遵循自由原则。蒙台梭利强调的自由主要指将儿童从压抑他们正常发展的力量下解放出来,让儿童在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下自由地创造和发展自己,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而成人所能做的就是为儿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环境,让儿童自由地成长。[1]

(一)提倡给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与成人相比,儿童具有特殊的心理能力,即能对环境进行吸收,并将吸收到的事物转化为自己心灵一部分的能力。[2]蒙台梭利以儿童习得语言为例,她提到,在外国出生的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外文,而他们的父母往往没有他说得好。由此说明,儿童那口流利的语言并非遗传得来的,而是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汲取营养进而发展自己的结果。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蒙台梭利特别强调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所谓的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个不压抑儿童的天性,能够让儿童真正地表达自我并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的地方。自由的环境既能满足儿童身体上对于自由活动的需要,又能满足儿童心灵上对于自由的要求。

(二)强调发挥教师对儿童的观察、诱导和指导功能蒙台梭利学校中的教师与一般学校中的教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一般学校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功能,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蒙台梭利学校强调教师对儿童的示范、观察和指导作用,儿童处于主导地位。蒙台梭利认为,教师主要的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其中,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和指导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要仔细观察儿童的自由活动,了解他们所处的状态,鼓励儿童进行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行为,制止儿童进行对自身发展毫无意义甚至有害的行为。

(三)以自我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传统观念下的成人将儿童视为没有能力的人,将儿童视为等待填塞的空瓶子,因此采取的教育方式是灌输,忽视了儿童亲身体验的重要性。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从环境中汲取营养,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塑造自己的未来。因此,蒙台梭利特别强调发挥儿童的自我教育作用,她提倡让儿童自由选择教具,自主地进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学习和纠正,促进自我发展。

二、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的实质

(一)是一种体现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教育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理念主要体现在她的儿童观和教学观上。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方面来看,她将儿童视为有能力、有潜能的人,她认为每位儿童都是具有独特内在生命力的个体。[3]蒙台梭利强调,成人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选择,她提出了让儿童自由选择的原则。从教学观方面来看,蒙台梭利主张教师对儿童进行观察,了解儿童的发展状态以及他们的需要,以便能够给儿童提供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促进儿童的发展。蒙台梭利强调个别指导,教师要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发展状态实施教育。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很少进行集体授课,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教育。蒙台梭利并不会强制所有儿童都做同一件事情,她提到,当有些幼儿对阅读和书写感兴趣并进行了书写和阅读的时候,她绝不会强制那些对此不感兴趣的儿童也进行同样的活动。这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二)是一种尊重儿童自然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蒙台梭利在继承卢梭、夸美纽斯和福禄培尔等人的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内在潜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4],这种神秘的力量推动着儿童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创造自己。因此,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揭示儿童发展的秘密,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给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能够满足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教师不适当的干预反而会破坏儿童对自身潜能的发掘,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只有让儿童根据自然规律和自己的天性来发展自己,他才会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

(三)是一种培养儿童自律能力的教育蒙台梭利提出,纪律必须通过儿童在自由状态中的自律来实现。[5]她反对采用奖励或惩罚的方式使儿童被动“守纪律”。旧式教育中的纪律严重束缚了儿童的言语和行为,这种纪律往往是依靠成人的权威形成的,一旦离开这个权威,这种纪律就不存在了,它对于增强儿童的自律能力毫无作用。依靠反复说教和惩罚而形成的强制纪律,只能培养出呆笨的、奴化的儿童,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蒙台梭利所说的守纪律是指儿童在成为自己的主人的状态下,自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的一种主动的行为,而非他人强制的结果。自律教育是一种能够使儿童逐步达到自律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

(四)是一种培养儿童独立精神的教育蒙台梭利认为,独立是自由的基础,没有独立就没有真正的自由。[5]然而,现在的儿童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没有实现独立。在身体上,成人习惯于替儿童包办一切,儿童自己什么都不用做。成人的这种做法阻断了儿童通向独立的道路。在精神上,成人也阻碍着儿童走向独立。成人经常用“乖孩子”这样的语言夸奖儿童,而“乖”的含义主要是成人对儿童顺从自己意志的褒奖,成人习惯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在蒙台梭利看来,成人的上述做法会限制儿童的独立性,会让儿童成为处处依赖他人的奴隶。蒙台梭利认为,成人应该做的是帮助儿童获得独立的能力,引导他们一步步地走向独立。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旨在培养在身体和精神上都真正达到独立的人,而不是任何人的奴仆。

三、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对幼儿教师启示

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使幼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而是儿童自主活动的观察者。教师所实施的教育是为生命提供帮助的教育。[6]在儿童的自由严重缺失的当下,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给幼儿教师诸多启示。

(一)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真正地爱儿童一个人只有真正地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才会真正地投入进去,才会感受到快乐,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教师会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努力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爱对儿童来说同样重要,儿童更需要爱的呵护。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和儿童最亲密的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父母的角色,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陪伴儿童最多的人。因此,教师要真正地爱儿童。首先,教师对儿童的爱应该建立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知道儿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以爱的名义控制儿童。其次,教师对儿童的爱应该是平等的、具有包容性的。教师应该平等地爱每个儿童,无论这个儿童的出身、相貌如何,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地爱他。最后,爱是尊重。教师真正地爱儿童就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想法,尊重儿童的人格,保护儿童的自尊。

(二)教师要摒弃偏见,重新认识儿童,真正地理解儿童首先,教师要摒弃对儿童的偏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要抛弃之前将儿童视为毫无能力的人的想法。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成人之父。”[7]儿童并不是毫无能力,只等待成人填塞的空瓶子,他们是有潜力的,是有内在力量的。不是成人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自己创造了自己。教师能做的是为儿童的内在力量提供适当的帮助并对其予以保护,让儿童在这个力量的推动下变得身体更强壮、心理更健康、个性更完善。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教师才能在面对儿童时更加谦逊,才不会对儿童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其次,教师要重新认识儿童,要用心了解儿童。儿童的某些“任性”“顽皮”“幼稚”可能是他们受到误解而发出的不幸的哭喊。[1]因此,教师不要总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儿童,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完全地融入儿童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儿童的某些行为,才不会误解儿童,对儿童造成伤害。

(三)教师要为儿童创设适宜其发展的环境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环境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她认为,儿童是在环境中不断地吸收知识,汲取营养,进而完善自己的。因此,教师要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他们发展的环境。首先,儿童成长的环境要美观,对儿童要有吸引力。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有艺术感,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这样,既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又能帮助儿童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其次,儿童成长的环境要有自由。在空间上,幼儿园要有足够的供儿童自由活动的场所,能够满足儿童自由活动与探索的需求。除此之外,幼儿园还要有自由的氛围,不压制儿童,允许儿童自由选择自己想从事的活动,允许儿童表达真正的自我。再次,儿童成长的环境要有秩序。蒙台梭利将儿童对于秩序感的需要,比作鱼儿对水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时要考虑秩序。例如,教具材料的摆放要有规律,由小到大,由简到繁,每个物品要有固定的位置,方便儿童找到。有秩序的环境不仅能够满足儿童对秩序的需要而且能促进儿童秩序感的发展。最后,儿童成长的环境要有教育性。蒙台梭利提到,儿童的用具、桌子和椅子除了应该轻便和易于搬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教育性。[1]蒙台梭利学校让儿童使用容易打碎的物品,一旦儿童由于自己的粗心打碎了物品,他下次就会更加小心。这样,能够使儿童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文明。如今,幼儿园所选择的器具都是不易被打碎的,剥夺了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机会。缺乏教育性的环境会使儿童无法察觉自身的缺点,容易使儿童隐藏自己的错误,无形中助长了儿童施展伪装的伎俩。[1]因此,教师在创设环境时要注意融入教育性的因素。

(四)教师要成为儿童自由活动的观察者蒙台梭利将儿童视为有能力、有想法的独立个体,强调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儿童。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也是有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教师不需要事事都帮助儿童做,否则会阻碍儿童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客观的观察者。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观察时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测,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观察到的现象。其次,教师必须是一个被动的甚至是隐形的观察者。教师在观察儿童时不能干扰儿童的活动。儿童在活动中可以培养自己的专注力,教师不适当的介入会破坏儿童的专注力。因此,教师要克制住自己想要帮儿童的冲动,应该给儿童在活动中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机会。但是,被动的观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教师在观察儿童活动时,如果发现儿童有粗野和不礼貌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最后,教师必须是一个耐心、细致和全面的观察者。教师要了解儿童的状态和需要,在儿童真正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他们有效的帮助。教师要认真、全面地对儿童进行观察,防止自己误解儿童的行为,对其造成伤害。

(五)教师要成为儿童自由活动的指导者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儿童通过自由活动实现自我教育。但这并非意味着教师什么也不做,相反,教师及时恰当的指导对于儿童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除了要对儿童进行研究和观察外,还要发挥示范和指导的作用。教师作为指导者要起到以下作用:一是示范作用。教师要给儿童示范如何操作教具,语言要简单、明了和准确。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因为儿童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二是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的作用。教师要时时了解儿童的需要,及时提供新的材料,推动幼儿的自由活动。教师还要掌握好恰当的介入时机,给儿童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三是制止和纠正的作用。蒙台梭利所说的不干扰儿童的活动、尊重儿童的活动是建立在儿童本质的基础之上的。[1]但是,如果儿童的行为对自身的发展毫无益处,并干预到了他人的自由活动,教师就必须及时制止儿童的行为,将儿童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蒙台梭利也提到,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克服他们的缺点和不良行为,但同时又不能让儿童感觉自己居于弱势的位置。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制止儿童不良行为的方式和帮助儿童改正缺点的方法,要真正地理解教学的艺术。

(六)教师要成为儿童自由的维护者一名优秀的蒙氏教师总是维护儿童的自由。[8]教师应该成为儿童自由的维护者。儿童自由的维护者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要保证儿童的自由权利不被他人侵犯。教师首先要克制想要主动教的冲动,给儿童自己发展的机会。其次,当其他儿童出现了破坏他人自由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制止。最后,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转变家长的观念,共同维护儿童的自由。二是教师要引导儿童找到通向自由的大门。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引导儿童发现自己的内在力量,让儿童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如果成人想让儿童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想让儿童健康快乐地长大,想让儿童的生命走向完整,就要学会“放手”,让儿童在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中,依靠自己的力量慢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玛丽亚•蒙台梭利.发现孩子[M].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3,59,93-94,78.

[2]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M].童欣,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5:46.

[3]雷小朋,雷茹.蒙台梭利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思想的启示[J].幼儿教育,2015(9):146.

[4]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2.

[5]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成墨初,芮青蓝,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42,51.

[6]玛丽亚•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M].高潮,薛杰,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5.

[7]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32.

[8]孙瑞雪.爱和自由[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8:110.

[9]宋一.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与启示[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6):1-3.

作者:裴晓菲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