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教育中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教育中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教育中运用

摘要:初中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非常时期,教师应提高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以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年传承与发展,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并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也是促进民族发展的基石。然而,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宝贵的。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培育其高尚的道德修养,塑造美好品德。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初中思想教育运用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促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石,理应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渗入各行各业,影响人们的认知与行为。实践证明,中华传统文化和初中思想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学校自身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其内涵式发展,从而培育更多优秀人才,并实现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思想教育结合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新课程改革至今,我国思想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取得非凡成就,然而,受应试教育与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实践教学当中依然存在诸如“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品德”的问题,初中思想教育被列入“副科”行列,经常性出现被其他科目占用课时的问题[1]。一方面,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就应该多学习文化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学校本身也不太重视思想教育这门课程,教师也是照本宣科,将知识直接讲给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够起到思想教育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有待完善

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提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在初中思想教育课程中引入诸多有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促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各个方面都能深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其文化实质。然而,自初中思想教育课本教材改版后,课本内容更契合学生实际,要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理论性强、枯燥乏味的问题,但是由于存在着传统文化教材归类欠缺、布局散乱的问题,导致教学内容有待完善[2]。具体体现在教材中有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全面、缺少深度等,基于此,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教育中的应用还需教师注重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

(三)初中生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中华传统文化的內容丰富多彩,而当今中学生学过的中华传统文化仅停留在较浅薄的层面。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来源、背景和意义,学生并没有深入的理解,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传统文化活动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做,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降低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我国初中生群体普遍存在着经典著作阅读量少、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等问题[3]。学生大多数仅仅粗读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文学名著,所触碰到的传统文化比较有限,其阅读量和掌握状况并不理想。因此,注重初中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近年来,传统文化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和初中思想教育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结合传统文化自身发展、初中思想教育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都必须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初中思想教育中,既能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思想水平。

(一)制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学论的基础问题之一,学校教学是一项课程目标明确,塑造人的实践性活动,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性、汇聚、鼓励、管控和评价等功效。初中思想教育的课程目标,以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结果和初中生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为依据,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认知、三观价值与人格品质,从而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要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不再盲目追求教学过程与结果,而是充分彰显出这门课程所具备的教育价值,也就是对促进学生素质成长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对教学理论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的实际素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分别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现如今,教师在对学生展开传统文化教育时,普遍都是以语文或历史学科教学作为主要载体,殊不知就这两个科目是远远不够的,并不具备较强代表性,只能发挥点缀作用。同理,进行初中思想教育时,想要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还需要教师重视丰富教学内容,从自身做起,深层次探究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对其形成全面认知,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展开更为高效的学习,并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期间,深刻认识其对我们民族发展所具备的积极影响与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自觉肩负起传承、弘扬及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挖掘优秀文化资源,延伸教学素材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中学生精神需求出现显著转变,单纯借助初中思想课程的内容并不能使学生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也无法彰显地方特色,脱离了学生实际。基于此,教师在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思想教育时,还需注重深入挖掘优秀的文化教育资源,并将其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实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全面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断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给促进初中思想教育质量提升带来积极作用,给课堂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除此以外,教师在挖掘优秀的文化教育资源时,要意识到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用来教育学生,还需对其进行合理筛选、辨别,在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后,便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来取得发展,进而达成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并在每节课中预留出几分钟时间以供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习,积极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和作用。此外,还要重视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总结归纳学生给出的解答,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作为教学资源,促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情感共鸣,形成对初中思想教育的高度认同。

(三)构建主阵地,深化教学实践

1.因“校”制宜,搭建校内实践平台。校园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与生活场所,对学生价值观塑造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教师要高度重视校园这个主阵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思想教育,教师可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搭建校内实践平台。可以联系校史文化展开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内的校史馆,引导学生探究学校校史,寻找隐藏在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既能增强学生对学校历史的了解,还能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功能。2.因“地”制宜,搭建校外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是对校内实践平台的拓宽,有利于提供给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的优势,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加强和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公共文化机构的联系,多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展开现场教学,将教学内容和实景、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完成实景讲解,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并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思想与元素,既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还能培养其实践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传统文化与思想教育。3.因“时”制宜,搭建网络实践平台。搭建网络实践平台,将其和校内、校外实践平台相比较,具备着实时性更强的优势,能够填补校内和校外实践平台的缺陷,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教师在搭建网络实践平台时可立足于平台创建与平台使用这两个方面。对于平常创建而言,可要求学生自主建设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实践网站,发挥自身奇思妙想,给网站建设添砖加瓦。在学生自主创建的过程中,能亲自领悟诸多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作为自身的劳动所得,学生定会加倍爱惜这一成果。在平台的应用方面,不仅能帮助学生系统性学习知识,还能帮助教师用来创新学生的作业形式。教师灵活调整学生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微视频或漫画等途径来提交作业,针对学生的实践作业展开点评并展示到平台上,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还能给教师管理和保存学生的实践作业提供诸多便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不断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和作用。基于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正确的三观,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成长为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金虎俊.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J].试题与研究,2020(18):4.

[2]王茹,周鸿.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6):98.

[3]徐帅.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10):2.

[4]涂怡弘,邹晓彧.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模式探析———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J].东南传播,2017(6):3.

作者:田福 单位: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