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想政治法治教育议题情境创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法治教育议题情境创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思想政治法治教育议题情境创设

摘要: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参与性、思辨性、活动性和实践性,契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倡导的教学方式要求,是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议题情境创设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法治教育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法治案例,创设案例型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引入思辨性议题情境,把握情境的真实可辨性、深层可探性和适度开放性,提升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设计活动型议题情境,通过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关键词:法治教育;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

思想政治课承担着高中学校法治教育的重任。与小学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法治教育发展相对不足,教师要积极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法治教育方式,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议题式教学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旨在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符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倡导的注重活动、参与体验、思辨探究的要求,它可以弥补高中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忽视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能力培养的缺陷,是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可行路径。议题式教学的课堂实施过程就是围绕任务,对议题、情境和活动进行整体架构的过程[1]。其中,情境是载体,起引导和媒介的作用,承载着议学活动的开展。借助情感氛围,学生在关联经验的情感体验中更容易理解和迁移知识。在法治教育课堂上,议题情境是法治素养培育的切入口。议题式教学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创设触发学生法治思维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中的法律问题,使学生在体验共鸣和思想碰撞中思考是与非、德与法、情与理,培养思辨能力。法治教育中较为典型的议题情境是案例型议题情境、思辨性议题情境和活动型议题情境。

一、案例型议题情境

法治案例以现实的法律事件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判断、分析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规范。教师要灵活应用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高中法治教育拓展了法治原则和法治理念的教学深度,强调结合现实案例和法治实践,加深学生对法治价值观、法治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在学习法律概念、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时,教师要引入真实的法治案例,将其设计为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抽象难懂的法律概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思考道德与法律、公平与正义等深层次问题,将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在案例分析中,教师要阐述宪法法律至上、权力制约、罪刑法定等法治原则,展示法律制度,提升学生的用法能力和制度自信。将法治案例作为议题情境,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确保案例来源的客观真实性和权威性。对于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法治案例,教师要查证其出处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避免使用虚假、编造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公报案例和指导性案例、中国裁判文书网、法律类期刊、央视焦点访谈报道等都是收集司法案例的理想途径。第二,案例内容要有针对性。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法治案例情境既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发展阶段。第三,案例要经过教师的改编,语言要精练准确,篇幅要适中,适合课堂展示。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抓住学科知识与学生思维疑虑的结合点,逻辑严密,层层相扣。第四,案例要能引起争议和探讨。在创设法治案例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据此设计出若干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讨论起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九课“公正司法”时,教师可以选取陈满案创设议题情境,设置探究任务。这是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第一件刑事申诉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利用。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文字或图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情境,介绍陈满案的诉讼过程和案件争议焦点,并提出探究任务:“时隔20多年,陈满再审被判无罪,说明正义不会缺席。正义对诉讼提出怎样的要求?”[2]引导学生结合案例对公正司法的内涵和标准进行思考和分析,体验维护公平正义的情感,培育崇尚法治的精神。

二、思辨性议题情境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思辨能力是其着重培养的关键能力之一,《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也明确要求增加教学的思辨性。创设思辨性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和推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多维度地分析问题并做出判断。经过分析、推理和评价,学生在争论和辨析的思维碰撞中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锻炼了法治思维能力。在法治教育课堂中,教师引入思辨性议题情境,需要把握以下要求。

1.思辨性情境要有真实可辨性

法治思维是法治素养的重要体现,学生的法治思维需要依靠教育,在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法治实践中逐步形成。学法、懂法未必能自觉尊法、守法,法治教育如果没有上升到培养法治思维、法治精神的高度,那么学生就算了解了法律知识,也未必能把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内化为行为的信念,把法律规则转化为行动的意志[3]。法治思维的形成,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守法行为开始的。培养法治思维,离不开对生活中法律现象的判断和分析,离不开解决真实法律问题的反复训练。学生在学法、懂法中明白守法的重要性,在知法、用法中养成法治思维。因此,思辨性议题情境要反映社会需要和学生素养发展要求,要基于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法治情境。思辨性议题情境是为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能关联学生的学科知识逻辑、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

2.思辨性情境要有深层可探性

思辨性情境的深层可探性,是指情境要能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高中生的思辨能力主要包括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活动,对事物的辨别和评价能力,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等。教师应当选取具有冲突性、两难性和不确定性的思辨情境,激起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促使学生不断质疑和批判、推理和论证,多维度地研究问题,看清事物的本质,从辩证的视角去解释现象,有条理地分析问题,明白有力地说理。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思辨性问题,以疑导学,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并在学生思维疑惑处适当引导,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思辨对话,引导学生不断生成新的思辨性问题,以辨明理,提高思维能力。

3.思辨性情境要有适度开放性

思辨性议题情境的设计要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过于封闭的情境缺乏探究的空间,难以激起思维的火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的养成,关键要善于主动思考。设置思辨性议题情境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讨论,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其对情境涉及的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认知,这是议题式教学有效开展商议、评议和辩论的前提条件。思辨的过程是开放的,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应避免简单的对与错问题,多设计具有思维空间的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主动参与讨论、积极互动、取长补短。

三、活动型议题情境

实践性是法学的特征之一,法律的学习终归要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高中法治教育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在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活动型情境,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应用、迁移和生成法治知识,体验法治情感,培养法治实践能力。模拟活动情境以现实生活情境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精心改编,让学生以不同角色开展模拟行为,亲历“现场”,体验情感和态度,综合应用知识,做出不同的行为选择,训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在法治教育过程中,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模拟政协、模拟人民代表大会等是较为常见的法治实践教学方式。以模拟法庭为例,在创设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法庭辩论或宣判环节的某一片段,有针对性地设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体会程序与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宪法法律至上的权威。在议题情境模拟活动中,利用法律知识分析案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规范,使学生形成公平正义、程序正当、权利保护等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模拟法庭辩论能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法律语言表达能力。政治与法治教材蕴含丰富的法治教育资源,以宪法为主,另外还涉及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民法典、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多部法律的相关内容。教材编写依托情境落实素养培育,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模拟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活动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法治知识,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法治实践能力。笔者按照教材的课题顺序,筛选出《政治与法治》中适合开展模拟活动情境教学的内容,并注明每一种模拟活动情境所对应的学习内容,以便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进行法治教育时选择参考,详见表1。

四、结语

以情境展开议题、以情境承载议学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借助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情境对话和互动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在法治教育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案例型议题情境、思辨性议题情境和活动型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和互动探究活动中,运用法治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形成法治认知判断,做出符合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行为选择,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培育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沈雪春,顾爱勤.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0.

[2]周建民.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义——以“公正司法”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4):31-33.

[3]牛志鹏.论青少年法治思维教育意旨与意识形态的复归[J].当代青年研究,2020(5):11-17.

作者:徐惠华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