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思想教育研究范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思想教育研究范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思想教育研究范文

高职思想教育研究篇1

摘要: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既是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必然载体,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以高职院校金工实训课程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背景与基本原则,重点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系统、改革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培训、拓宽教育途径几个方面介绍了融合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高职实践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思想政治育人成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教育宗旨,经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成为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覆盖专业较多且学生基数较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序、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必然载体,以及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1]。笔者结合高职院校金工实训课程的特点,针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几种融合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高职实践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

1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原则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并不是要求系统化、体系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不是所有课程都要教条、机械地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应结合高职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本质,在授业和解惑的同时注重传道,以引导学生成人成才[2]。

1.1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思想政治元素,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故事,去讲述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做到真懂、真信,并愿意主动将之付诸实践[3]。

1.2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实践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其涉及较多教学仪器、实验设备、生产机床和经验技术,因此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国内外行业产业的发展与成就比较,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的理性对比与分析、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实践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和因时而进。

1.3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挖掘并梳理高职实践教学中所蕴含的隐性教育因素,提升教育艺术性。在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进行显性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隐性教育的途径,通过隐性渗透,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实践教学之中,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补充、有机统一,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针对性、亲和力和理论性。

1.4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以摆事实、讲道理、树典型等方式进行说服教育、正面引导,坚持以理服人、积极疏导、启发教育,并辅之以考核、批评、处分等必要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以及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向正确、积极、健康方向发展。

2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途径

2.1做好课程顶层设计,细化育人要求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对在实践课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编制“课程标准/大纲”和“教学计划”等各类教学指导文件,制定实践教学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要求、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重点环节指南和教师实践教学行为指南等与基本教学文件同等地位的纲领性文件,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实践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发挥和增强作为首要因素和重要的检测指标,重点考量“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实现红专并进[4]。同时规范教学进程,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严谨、行之有效。通过实践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而且其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也得以提高。

2.2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明确育人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构建模块式、分层式、渐进式课程体系,增添基础知识认知模块、课外创新训练模块、实践技能竞赛模块等,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挖掘并梳理实践教学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内涵,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点培育学生精益求精、实践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追求卓越和踏实严谨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技能人才。

2.3改革实践评价体系,提升育人效果

进行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推进以素质考核和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应知与应会合一”的评价标准,将职业素养、工艺规范、安全意识等思政元素纳入考核体系[5]。如增加学习积极性和阶段学习效果评价;增加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增加工程素养评价(包括安全防范、工具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物料的合理利用、环境卫生等);增加综合能力评价(包括应知考核、应会考核等),强化学生理性认识自我和客观评价他人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向他人学习的意识。避免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或“一个工件定终身”的评价标准,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践教学中。

2.4加强实践师资培训,发挥育人作用

指导教师是实现实践课程育人理念最核心的主力军。因此,指导教师应提高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转变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既要当好“经师”和“技师”,更要做好“人师”,切实做到爱学生、有技能、会传授、做榜样。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课程中营造爱岗敬业、遵规守纪和团结协作的育人环境。提高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实践课程教学的能力,通过教研活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每节课的教学过程。

2.5拓宽实践教学途径,推动系统育人

除了站稳守好课堂教学这一育人主阵地外,应加强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和文化环境建设,探索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形式、立体化育人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例如基于“环境育人”的理念,为学生营造一种全真的工程环境,各实践教室均按企业车间的模式布置,学生进入实践教室就像进入生产车间一样,从零件的加工工艺、检验验收到安全技术和纪律规定等各方面均按工程实际要求,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真刀真枪”的学习,快速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此外,重视文化环境建设[6],从文化展板、设备简介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工业文化、职业文化氛围营造,划定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展示区,通过展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设备、优秀实训学生典型事迹、大国工匠奋斗历程、校企合作成果展示和国内外工业史上比较大的历史事件等,宣传正能量,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起直追。

3总结

毋庸置疑,开展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探索,加强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和文化环境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发教学载体,丰富教学手段,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后续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努力培养出立场坚定、素质过硬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走具有高职自身特色的实践育人之路。

作者:田野 单位: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高职思想教育研究篇2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发挥着对新时代大学生“铸魂育人”主阵地的作用。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内隐性、灵活性、趣味性、实践性、时代性及创新性,正因为如此才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旺盛的生命力。新时代要加强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缺乏吃苦精神,他们对那种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更是排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手机的普及,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逐渐多样化,一方面是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使得学生的学习渠道扩宽了,学习更灵活了;另一方面网络上非主流思想各种娱乐无所不在,这恰好给学生沉迷于各种网络娱乐游戏提供了便利,学生们很隐蔽地沉迷于玩手机“各行其是”。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来不强,抬头率低,这样就出现“教”和“学”严重脱节现象。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依靠理论灌输的路径依赖,广大高职院校就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及学生的兴趣,探索高职院校之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运营模式,从而加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用人单位的门槛越来越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劣势,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拔高,人才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必须以市场就业为导向而开设相应的特色专业,在市场竞争中要站稳脚跟又要不断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思想上重视思政课的教学,但实际办学中由于现实竞争的残酷性不得不以市场导向为办学的风向标。大部分高职院校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偏向于学校的特色专业,同时在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个误区,大部分高职院校认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是简单地走出去深入基层社区农村做个社会调研、利用周末或假期参观搞研学之类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特色专业都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实践基地,为了节省资金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践基地顺便作为学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凑个数就够了。这样就忽视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该是专业化常态化的教学形式,忽略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该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相统一的原则,忽视了实践教学要系统选择性的服务于理论教学,这样就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陷入零散化状态,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对实践教学投入资金较少,呈现出资金虽有投入但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的特点,所以高职院校的实践基地建设很滞后[1]。

(二)思政课实践基地形式陈旧,流于形式

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被高职院校采用最多的且能实现的方法是原著阅读、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1372022年第11期总第240期No.11.2022Sum240教育理论与实践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然而这并不能体现良好的实践效果,如主题讨论就是感兴趣的学生参加,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充当观众甚至睡大觉,社会调查报告很多学生从网上一抄袭交差就行了,校外实践大多就是把学生领出去参观红色纪念地、博物馆、慰问福利院、参加公益活动、环保活动等,出去参观也就是拍照留念,这些活动大多与课程的教学目标脱节,牵强附会,缺乏系统化的设计与引导,不能很好地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实践教学中。这导致学生兴趣不浓,消极对待,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教师和学生都把实践教学当作一种负担而消极应付,缺乏开展好实践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职院校挂牌的思政教学实践教学基地不少,但同时存在场地不规范、普遍利用率低、联系少,高职院校与实践基地缺乏长久的合作,由于场地不规范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设计而流于形式。

(三)高职院校之间建设实践基地时缺乏深度合作,分散自建办学,重复建设太多

随着市场上对人才要求“门槛”的拔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要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办学,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按照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特色专业实践基地。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践基地大多以专业教育为主,为了节约成本,思政理论课实践基地也依附在专业实践基地名下,而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基本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又基本雷同,实践基地的建设就像撒花椒一样,重复建设太多。这样就使高职院校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及深度合作,闭门造车,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分散自建,使资源达不到优化配置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些小规模的实践基地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也就逐渐淘汰了[2]。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网络同城联盟,探索共建共享实践育人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

当前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已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而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搭建同城联盟机制下实现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既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又是推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需要,也是为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搭建网络育人平台提供了条件,高校思政课的教材与其他课程的教材相比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有共同的课程、共同的教材、共同的教学内容、共同的话题及共同的目标追求。这样就使得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思政教师之间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定时不定时发声,交流心得,同时依托这个平台可以定期研究思政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开展实践教学有关活动、共同研讨、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度。例如,各个高职院校如何将思政专项经费保障落到实处,统筹规划实践教学学时的设置,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考评方式,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等,从而使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得到实惠,通过这个平台加强校级之间的交流研讨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建立网络同城联盟,使得同一区域的各层次的高校思政教师加强了交流合作,高效实现线上线下两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广大的思政教师快速成长并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挖掘地域文化,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势,节约投资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地域文化是指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受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影响,某一地区较其他地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同一区域的高职院校之间可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丰富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投入成本缓解高职院校资金短缺的局面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地域文化中的红色文化就是当地最生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素材,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着中国共产党辉煌沧桑的百年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一种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文化。深挖红色文化对传承中华优秀的革命传统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把校外的红色文化和校内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校内充分依托校园文化,可利用各种大学生社团、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发挥课程思政优势,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在校内形成“课程门门讲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局面。在校外可有效开发利用当地的地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地域文化中的红色文化是当地高校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中华大地地域文化丰富多彩,挖掘开发好地域文化就可以使当地的高校学生就近实行思政实践教学,同一区域的高职院校之间可实现协商投资,共同开发打造做大做强具有浓郁特色的地域文化,使学生对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有更多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完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而且对地域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宣传和传承作用[3]。这样既可以挖掘弘扬地域文化又可以实现规模化带来的规模效应,带动地方旅游的发展,为地方财政实现增收创收。而广大学生在进行实践课学习的同时,不仅增长了知识和才干,还了解了地域历史文化,丰富的地域文化能够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树立家国观念和民族情怀,树立起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强烈意识,增强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

(三)增强思政教师的实践教学意识,提高思政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这一重要的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教师是否有能力落实教学改革的理念,是决定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实践教学要突出实效性,也取决于作为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在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上、教学目标上是否贴合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是否贴合学生的实际,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部分高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律,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指导,实践教学很容易就“放羊”了,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者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理论引导实践并指导实践,而实践又不断地检验理论,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将理论吃透,思政课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就要求把思政课规定的教学内容先通过理论授课这种形式“灌输”给学生,然后学生再实现内化的过程。首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才能制订出科学可行的实践方案;其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意识,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前备课设计好实践教学的内容,形成思政课统筹系统的实践教学活动安排,避免几门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重复和实践基地资源浪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深化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最后,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比如要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党的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指导好学生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鲜活的实践中真感受、真思考、真改变,从而实现“知情意信行”的良性转化,切实让“铸魂育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5]。

(四)加强高职院校与教学实践基地的交流合作,促进实践基地可持续性发展

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共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可以将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基地转化成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较多,所以和校企合作基地联系较多,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只是挂个牌凑个数,实际利用率不高,时间一长容易处于失联状态,这样就不利于实践基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多样化,高校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所以高职院校之间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建共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金,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实现高校校际之间、高校与实践基地之间的互补和良性互动,不仅能够满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需求,而且能促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可持续发展[3]。高职院校与实践基地要加强联系,学校可定期邀请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来学校学习交流,学校的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到实践基地深入研习,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对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的深化认识,同时也可以不断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6]。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共建共享,可以缓解部分高职院校资金短缺的局面,实现资源优化整合,联合做大做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规模,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更趋规范化。同时,还可以加强高职院校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深挖地域文化,这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地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不断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的实现,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用课堂中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现实问题,感受中国变化,理论联系实践,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知,将课堂上的知识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他们在奉献青春力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从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在实践教学中还能够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汲取前行的力量,将来步入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闫慧彬 单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思想教育研究篇3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践育人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通过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与发展,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参加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思政课走进学生心坎。

1.1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国家对思政课前所未有的重视,指出办好思政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建设与发展,国家对上好思政课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包括实践教学。《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指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分,是教师高质量开展、学生主动参与的强有力支撑。《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版)》中指出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要依据学校实际而定,这就要求实践教学的设计要充分联系实际,不能天马行空、不接地气、敷衍了事。文件中提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四落实”,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指出要开设思政课程。这要求高职院校摒弃关起门来办学的思想和做法,不断加强与学校所在地的联系,以专业特色服务社会所需,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扩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空间,让学生走出校门、课堂。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是办好思政课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以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为遵循,着力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

1.2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的现实要求

思政课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成长提供指引,树立正确人生观,走好人生之路。但一直以来,思政课要面对抬头率的问题,“抬头率”从表面看是学生上课不认真,低头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但这种现象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如:思政课缺乏吸引力,思政课讲授内容没有做到关切学生,思政课一味“满堂灌”,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其中也不乏存在学生自中学时就产生了思政课“无趣”“不重要”的偏见,因而对思政课比较排斥。相关文件的出台对实践教学做出相应规定,对实践教学的实施与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也为实践教学的发展与路径指明了方向,同时,实践教学获得相应学分的支持,能够从机制上充分保障学生的参与度,循序渐进,逐渐引导学生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的转变。实践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理论讲授的专业性可以形成互补,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在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中理解重难点,提升对知识点的认知能力。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2.1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不到位

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理解不到位,把实践教学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教学手段,认为只要保障教学内容的讲授,手段是可以选择的,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这显然是对实践教学存在误解。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与课堂外实践教学,即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或者假期开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教学要围绕课程进行,理论与实践不能“两张皮”,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都是为了服务于知识点的传输,传统意义上的“满堂灌”式的理论灌输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体现学生主体性,也吸引不了学生兴趣,同时,还不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2.2实践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由于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全面,从主观上来说投入并不积极,因而准备不充分,对实践教学存在敷衍、应付的态度,没有依据课程内容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选择的实践教学内容具有临时性、随机性,一些案例、内容的选择过于陈旧,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选择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专业等实际问题,有时实践教学的内容甚至出现与理论讲授内容不同步、不匹配的情况。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提前针对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进行设计和规划,使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防止出现“两张皮”。

2.3实践课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突破课堂与知识学习的传统界限,多元的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就业形式正在形成,这一切变化对学生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思政课要因时而新,更新思政课教学理念,创新方式方法,才能吸引新时代大学生。但目前来看,灌输、乏味、枯燥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固有印象,追根溯源,实践教学方式单一仍是由于对实践教学理解、重视程度不够衍生出的问题。由于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主动探索实践教学的方式,从头到尾惯用同一种方法,使实践教学呆板化,失去吸引力。

2.4高职学生对实践课教学主观态度不够积极

高职学生的文化课分数普遍不高,则可以从某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入高职阶段学习后,要根据新的学习成长环境有针对性、有侧重地解决存在的问题。高职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充满好奇等优势比较明显,但学习态度不好、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耐力不持久等问题使得学生在理论讲授时容易出现理解困难、理解不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从理论上讲,实践教学的应用是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容的,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探索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从现实来看,高职学生对实践教学存在“三不高”问题:积极性并不高,参与度不高,完成实践教学作业质量不高,致使实践教学实际效果不佳。

2.5实践教学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一般来说,高职学生在校时间为3年,部分学生由于需要实习,近一年时间都在校外,所以课程安排比较紧,学习压力比较大,实践教学如果未按学生实际提前做好计划,实践教学将无法充分展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2.6未形成规范化实践教学体系,部分教师“单打独斗”由于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形成规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有的教师进行了实践教学,有的老师则没有开展。进行实践教学的部分教师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直接取决于教师能力的高低,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开展、监督随机性较强,没有相应制度和机制保障。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

3.1加强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上好思政课直接关系到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高职院校党委应重视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对思政课给予关注与支持,为思政课的提质增效扫清障碍,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为指导,从理念到具体行动都应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建设与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为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提供保障。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推动顶层设计,将实践教学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具体计划之中,明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主题,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系列过程中考核、评价学生,通过宣传、展演等途径及时扩大优秀实践教学成果育人的影响力,对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不足、探索有效的优化路径。

3.2建立符合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挥棒”,对任课教师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应在充分考虑学校实际、课程实际、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旨在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亲和力,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增强获得感。首先,高职院校在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完成度,即注重过程考核,通过制定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标准,使得参与度高,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同学能够获得较高评价,相反,不主动参与,参与度、完成度均不高的同学应相应扣除分数,以保证学生的付出与回报呈正比。其次,建立实践小组学生代表互评机制。由教师引导制定评分细则,参与实践活动各小组成员推选学生代表,组成评委对实践小组进行打分、评价,并根据作业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此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后,对思政课教师实行有效的考核评价。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开展的,教师的态度、工作质量决定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对教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包含了对实践教学的设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管理、给予学生实践的指导、最终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建立校级考核、督导考核、同行考核、学生评级为一体的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以考核促进教师认真对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实践教学工作,进而提升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

3.3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多元化

90后、00后学生是在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于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会影响到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思政课实效性,从学生角度讲就是要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度。现实中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但多数学生对思政课并不满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方式过于传统、单一,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学情,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因材施教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智能教学平台,延伸课堂教学,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利用VR技术,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感染力、说服力。

3.4“因地制宜”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

上好思政课要注意将社会大课堂同思政小课堂结合起来,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与学校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参观、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在实地受到红色文化的浸润;持续深入推动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岗位实习中明晰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进一步思考“工匠精神”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与所在社区的联系,结合学生专业特长,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以所学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奉献的快乐,增强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动实践的动力与信念。

参考文献

[1]张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6):100-102.

[2]喻长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38-39.

[3]顾以传,刘银华.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57-58.

[4]王红芳,张嗣尧.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因势而新”的探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5):17-21.

[5]周秀华.高校思政课实践课教学改革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3):62-63.

作者:张伶 单位: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