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思想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思想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思想论文

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的农民教育思想:继往开来

首先,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使农民教育获得相应的物质和群众基础。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领下,邓小平确定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把物质文明建设作为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以此农民教育便获得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就如他所说:“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4](P146)亦即在其视野之下,唯有先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让农民享有充分的物质利益后,农民教育才能获得必需的物质基础,才能获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尊重农民的意愿是对农民教育的人文情愫。对于农民的意愿,邓小平则是给予了特别的人文关照,他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并让这种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与实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便是对农民群众意愿的充分尊重。而这种尊重如今业已证明,这为农民教育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基础。再次,加强农民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邓小平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P274)。显然,若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推动。为此,务必要加强农民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关于对农民教育问题的论述是把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思想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进一步探索。这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关于农民教育理论的确立以及我国农民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二、以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的农民教育思想:与时俱进

以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思想作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重视农民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1991年,在十三届八中全会上提出了科教兴农战略。此战略的提出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诉求,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强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务必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振兴发展农业。所以,在发展农业特别是向现代农业推进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科教兴农的战略理念,重视科技教育,努力提升广大农民的农业科技素养。其次,以减负增收作为农民教育的切入点。“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问题,但三者之中又略有倾斜侧重。其中,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减负增收。而此问题的解决为农民自愿接受教育解决物质层面的后顾之忧。为此,始终密切关注农民的减负增收问题,并把此问题的有效解决作为对农民教育的切入点。最后,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对农民教育的强劲吸引力。认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强调:“必须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6](P209)所以,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就要对农民进行相应教育。由此看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党对农民进行教育的强劲吸引力。以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人把农民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并以合乎时代和国家发展实际的价值理念形式阐述出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理论的质式突破,也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升华飞跃。它标志着以农为本的农民教育思想已成为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成果。

三、以为代表的党中央的农民教育思想:科学诠释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以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人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思想所作的科学诠释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指的思想政治教育,内蕴着两个层面的教育旨向。首先是加强农民的科学发展思想教育。科学发展思想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诠释。通过常态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广大农民可以使科学发展思想内化于心并外显于行。第二,加强农民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需要释放和传递正能量的国民精神。因此,要高度重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要充分运用这两种精神的精髓教育、感召和塑造农民,以此使广大农民牢固树立并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态势,进而为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推力。第三,加强农民的农业科技教育。2004年,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既要靠政策、靠改革、靠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又要靠科学技术。从长远和根本上说,要开辟我国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7]为此,党中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民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化新型农民。第四,加强农民的和谐思想教育。通过教育,广大农民可以把和谐思想内化于心,并以此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社会真正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五,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此举有助于广大农民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要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其次还要在全社会倡行健康文明新风。

四、结语

总之,对农民进行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确立内在自觉的文明行为导向。如此一来,便会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社会新风尚。以为代表的党中央把农民教育思想融汇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之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理论的科学发展和丰富完善。这为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关于农民教育思想的纵深发展奠定科学丰厚的理论基础。综上述之,以、邓小平、和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境遇和现实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思想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一段相对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此历程中,他们均不同程度地发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思想。他们的思想一方面既有继承,另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既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

作者:王磊 彭继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