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公平教育思想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公平教育思想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公平教育思想论文

一、孔子“教会做人”,陶行知“教人求真”,都强调道德教育

无论是孔子“教会做人”的德育方法,还是陶行知的“教人求真”的德育论,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仍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在实践中指导我们的德育工作,展现“学做人”和“做真人”的崭新风貌,致力于培养知行统一的现代德育主体,将会使我们的德育踏上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二、孔子讲“有教无类”,陶行知倡“平民教育”,都强调公平教育

春秋以前是贵族之学,有资格接受教育的是王公贵族的子弟。作为平民是没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这一理论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并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孔子在招收学生时,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本人愿意学习,就可以成为弟子。事实上,他的弟子分布地区广、成分复杂,大多数出身平民,如穷居陋巷箪食瓢饮的颜回,卞之野人以黎藿为食的子路,穷困至于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居室蓬户不完上漏下湿之原宪,父为贱人家无置锥之地的仲弓。在孔子私学中,弟子品类不齐,除了出生平民的,也有个别商人出身,如曾从事投机贩卖的子贡。还有少数出身于贵族的,如鲁国的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宋国的司马牛等。弟子之中,各色人物都有,但他都能做到一视同仁,像他的弟子子贡是学生中最富有的,孔子并不因为他富有而特别优待他,还时常批评他夸夸其谈的毛病。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做到的“教育公平”,激励并要求着今天的教师们也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公平的学习机会,让我们的教育成为真正的全民教育。陶行知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也极力推崇教育的公平性。他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一文中指出:“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的去开发现代文明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这个钥匙便是活用的文字符号和求进步的科学方法。普及教育运动之最大使命,便是把这个钥匙从少数人的手里拿出来交给大众。”在《民主教育》中又指出:“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全民教育,以实现全民政治。积极方面,我们要求教育机会均等。对人说,无论男、女、老、少、富、阶级、信仰,以地方说,无论远近、城乡,都应有同等机会享受教育之权利”。陶行知这一极具远见卓识的平民教育思想对我们实施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它的受益者不仅仅是个人,更多的是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孔子和陶行知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他们都认识到:只有平等接受公平的教育,才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

三、孔子是“仁者爱人”,陶行知则“爱满天下”,都强调爱心教育

孔子这么严厉地批评学生,翻遍《论语》,这是唯一的一次。但在《先进篇》孔子赞扬道:“言语:宰我(即宰予)、子贡。”我们看到对于宰予,孔子不仅没有放弃,还进行过赞扬。子曰“:爱之,能勿劳乎?”闵子骞是孔子学生中又迟钝、又贫困的学生,在家中常受到后母的虐待。孔子不但没有看不起他,反而给他特别的关心,经常鼓励他,表扬他,并把他作为孝的代表。对待学生,孔子不看重成绩,不看重家庭出生,更不看重贫富,他看重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行。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不幸早逝,孔子的伤悲超过父亲对儿子的哀痛。《先进篇》有两段这样的话“: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种对学生的爱是何等的纯洁和高尚。陶行知用几块糖感化一个学生的故事,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从这件事里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对学生的爱。他认为教师必须充满爱心,因为教师不仅是“经师”,更应是“人师”;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应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陶行知曾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对待学生,教师要像孔子和陶行知一样,给他们心灵的关注,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让他们感受到,无论教师的表扬或是批评,都是对他们的真诚的帮助,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为他们的未来负责,用我们的爱心去感动他们,使之产生学习的动力。“爱”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我们要坚持自爱、施爱、达爱、传爱的准则,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的观念。我们国家要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学校要实现素质教育。我们应该返璞归真,不仅要吸纳国外对中国有用的新理论,更要追寻并发扬自己祖先伟大的教育思想。从夸美纽斯到苏霍姆林斯基,从孔子到陶行知,涌现了众多的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家。来源于中国本土又服务于本土、深深扎根在本土的,孔子和陶行知无疑是最杰出的代表。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者,而陶行知则是现代平民化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开创者。虽然有的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变化黯淡了光彩,但在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中仍然有非常多的教育思想焕发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这其中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等教育思想很好的与当下我国新课程改革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些教育思想无疑对当下的教育改革实践及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批判地继承这些宝贵的丰厚的精神遗产也必将是教育科技兴国的必由之路。

作者:张洁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