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音乐教学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它不仅仅涵盖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前进着的理论。这个理论是从他的老师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理论脱胎换骨的,是由于推行平民教育失败之后“所找到的新路”,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传统教育。
一、“生活即教育”理论思想在音乐教学上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的定义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其实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根本意义上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中又蕴含着教育的真实意义。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挖掘了学生们的音乐天赋,从而在他们的艺术学习中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早年,陶行知先生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学者成立戏剧社和音乐社,从而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陶行知先生曾出访欧洲时,在红海渔船的甲板上发现了一位四岁的小女孩欢快而有节奏的跳着舞蹈,且节奏、情感与乐曲出奇的合拍,这令陶行知先生感到非常的惊讶。在他让人用一首悲伤的曲子替换原有的曲调时,小女孩的情绪和节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岁的小孩子已经开始表现出个人的天赋,但如果这些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特殊天赋在生活中没有被家长老师所发现,从而不能被正确地引导和培养,那么这些孩子们的天赋也随之会慢慢枯萎。因此作为老师、家长,我们要更多地在生活中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发现他们一些特殊的天赋或者才能,并尝试去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各自的天赋。
二、“社会即学校”理论思想在音乐教育的运用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我们站在一定的角度认为社会是大众独一的学校,那么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大众独一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要求增大了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内容,从而使让更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关在笼子里一样。教师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盲目学习与思考,而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设计好学习的思路,来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简单来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也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关系,摒弃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现象,而要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习模式,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主体行动的实施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涉及到欣赏、乐理、视唱练耳等一些相关的教学环节,这些都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技能,做一位合格的“领路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清晰的思考判断来认识音乐真正的艺术魅力,久而久之,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音乐教育一定要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环境出发,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拥有想象和追求自由的空间,更好地系统地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理论思想在音乐教育的运用
“教学做合一”是我们日常生活现象的一些说明,生活中,“对己是学,对事是做,对人的影响是教”,所以“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同的过程。“教学做合一”即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了不做,不能算作教;学了不做,不能算作学,所以陶行知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积累知识、获得经验。他认为,“做”要以“行”为基础,“行”是获得真知的源头。对于目前的学校教育来说,“教学做合一”主张以任务为第一要点,遵照每个岗位的实践要求与目的为导向,主要强调了“动手做”。要想做到“教学做合一”,首先应该全面地提升教师的素质,注重音乐的课程设计。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情景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音乐艺术在内心的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再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手脑并用。只有让它们相互协助活动时,才能有益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判断力、思考力的发挥与提升。最后,教师应该多组织、多开展一些人的音乐教育与实践活动,这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显然,这是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相吻合。
结语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它有力的推动了我们音乐教育的前进和发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敢于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好地教导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注释参考】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人民出版社,2008.
[2]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袁晞,陶行知.捧着心来不带草去[M].大象出版社,2007.
[4]黄承箱.试论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J].山东文学.2008,12:112-115.
[5]张帆.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中的“孔子”—浅析陶行知社会音乐教育思想[J].时代教育.2007,06:56-58.
作者:汪思婷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