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马克思教育思想视域下残疾学生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是马克思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论文是在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视域下,论述残疾学生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了针对残疾学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想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残疾学生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步入新阶段,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在新形势下,深入研究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对于推进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实现残疾人群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概述
马克思在一系列经典著作中都论述了其有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和观点。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在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初次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利用简单化的机器和劳动,把“正在成长的人、完全没有发育成熟的人——儿童——变成工人,正像工人变成无人照管的儿童一样。机器迁就人的软弱性,以便把软弱的人变成机器。”1同时指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做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而正式使用“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则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研究基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科学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明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个性的发展和人的需要的发展”。此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得到快速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科学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明确强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这不仅是对未来社会的概述,更是突出强调“未来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获得个性、才智的自由发展”。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可以被概况为:全社会所有成员的体力、智力和本性的全面自由发展,而且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仅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更为当前及未来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奋力践行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马克思关于“终身教育”理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谈及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作为社会个体存在于社会之中,并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着各种关系,当这种关系涉及到教育,这就要求教育不能脱离个人的发展或社会的需求。正如终身教育的初衷,是为了适应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受到各种不同类型教育,进而促使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优化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人才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新形势,我国在1992年的“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把教育放在战略位置”、“优先发展教育”,这正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教育目的的反映和深化。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必须按照每一个人的需要和方便在他的一生中进行”,即我们的教育要立足现在,要着眼于未来。
(三)马克思关于“教育实践论”观点
马克思认为,教育是人与世界发生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逐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和直观性,并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世界观,第一次提出实践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列举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第十条明确指出“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5马克思强调了“实践对教育、对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有助于辨别“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的错误思想,为应对未来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了科学的、专业的思想指导。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教育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但仅仅依靠教育是实现不了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实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进而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残疾学生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残疾学生高等职业教育,是指针对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残疾学生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它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残疾学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一批残疾人高等职业院校,如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等院校,扩大了残疾学生的录取比率。《2012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有7229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134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而2013年考上大学的残疾学生是8926名,其中有7538名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进入残疾人高校(含高职院校)就读的只有1388名。2014年全国有7864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678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由此可见,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逐年增长的,这不仅有利于残疾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更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
(二)残疾学生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强调“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能人才”,这表明了国家对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我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春天。然而,由于残疾学生自身的问题,以及教育制度、社会观念和国家法制缺陷等原因,使得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在残疾人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层面,就存在不够重视的问题。残疾学生及其家庭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不高,认为找工作比读书更重要、更实际。而普通高校在接收残疾学生时也较为谨慎,不少普通高校存在拒绝录取残疾考生的现象,使得残疾学生的平等教育权得不到正真落实。在残疾人职业教育理念层面,虽然近几年残疾人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残疾人教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社会偏见等原因,有关残疾人的职业教育理念仍不具有与时俱进性,如终身教育的理念在残疾人群体中得不到有力的贯彻,这不利于最大限度的开发残疾学生的潜能,更不利于残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将严重影响残疾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在教育模式方面,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也存在一定缺陷。当前,高校在专业选择、课程安排等方面上已能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教学计划也能体现出对残疾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是,仍有不少学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实操课程整体偏少且多数在校内完成,与企业的联系较少,缺乏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这不利于残疾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对高校的自身发展、人才培养都是有严重影响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应积极倡导全新的教学模式,加强残疾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切实提高职业人才的培育质量。
三、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对残疾学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是实现残疾人职业理想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发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笔者将基于残疾学生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一)转变教育思想,倡导全面发展
马克思注重职业教育,倡导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在现代工业生产的早期就预见过单一工种性质的技术教育转向综合技术教育的趋势,他认为“由整个社会共同地和有计划地来经营工业,就更加需要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够通晓整个生产体系的人……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现代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6实施残疾人的高等职业教育,结合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培育全面发展的“新职业人”。首先,转变对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通过宣传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优秀成果,消除残疾学生的自卑心理,提升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帮助残疾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其次,完善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体系。残疾学生在义务教学阶段,除了接受特殊教育之外, 还应开设符合学生特点、地方特色的职业课程,在挖掘残疾学生职业潜能的同时,提升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对进入高中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学校应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拓宽职业教育发展渠道,通过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的教育教学,提升残疾学生的学历水平和职业能力,为残疾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畅通渠道。针对残疾人的高等教育阶段,应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残疾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使我们的残疾学生逐步成长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社会竞争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最后,树立残疾学生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观。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的发展应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协调,在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选择上都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对职业岗位的要求来设计,强调技能学习和素质培养相统一,以期待能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人才。针对残疾学生,高校在职业教育目标的设置上不仅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更应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统一,强调技能和素养的并重,从而在整体上促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革新教育理念,树立终身教育观
终身教育,是指在人身的各个阶段中所受各个类型教育的总和,按照阶段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等。终身教育的实施,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条适应社会、发展自我的崭新之路,残疾学生要想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有能力应对多变的岗位需求,实现自身的生涯发展,这就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和社区教育等形式来强化和实践,以此来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潜能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残疾学生的成长成材,实现残疾学生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改革教育模式,倡导校企合作
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强调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实践教学。残疾学生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推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方略,根据企业需求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把教室搬进企业,聘任企业员工成为职业导师,帮助残疾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使企业从人才的使用单位转变成人才的培养单位,这不仅有利于残疾学生增强岗位的认识度,了解自己在学什么、要怎么学,而且也能使企业拥有更多专业、高效的员工,真正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方共赢。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教育也应是不断变革和进步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最主要的是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育理念。重温马克思的职业教育思想,对于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成涛.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3期.
[2]谢敬仁.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残疾儿童生涯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12.4.
[3]朱颂梅.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作者:张群 单位: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