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语文核心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语文核心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语文核心培养

叶圣陶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家。在其七十余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中,他总结和提出的许多宝贵经验和理论,对现在乃至将来的语文教改都将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在倡导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重温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汲取太多的养料,对于我们扎实培养好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善莫大焉。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完全可以用“巍巍乎大矣煌矣”来概括之。从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朱熹一直到现代的叶圣陶,无一不是为我们构建了无比丰富博大的精神宝库以供我们借鉴研究。叶圣陶是我国近现代卓越的文学家,也是一代教育大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今天看来,依然不失深刻与超前。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重读叶老语文教育的有关论著,便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诸多现实意义。

一、凭借教材范本,构建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并正确、有效地运用之。而这一能力的获得,并非凭空产生,在叶老看来,须通过相应的媒介获得。而研读叶老的语文教材理论,便可发现,它始终贯穿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藉教材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语文教材的性质是什么?叶老有一个形象的比方:“锁钥。”他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限的库藏。”自然也就可以涵养出应有的素养。此外叶圣陶还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叶圣陶所说的“凭借”,有两层涵义:一为学习知识的凭借,二为养成习惯的凭借。语文教科书,无外乎是一种将学生和知识之间进行勾连的媒介,是学生获取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凭借”。它重在让学生从阅读大量名篇佳作的过程中获得具体真切的感受,从而形成有血有肉、牢固扎实的知识,进而化作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倡导广泛阅读,升华审美借鉴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悟、欣赏、品鉴乃至创造美的素质及能力,是我们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在叶老看来,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广泛阅读,逐渐培养形成之。因此,他总结出自己著名的“扩展”说。“扩展”说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由课内教本扩展到课外读物。他认为:要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着眼,兼及社会生活“所触及的各类文字”。二是指由单篇短章扩展到整本的书。20世纪40年代初,叶老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指出:“现在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到1949年,他又把上述观点修正和发展,形成这样几句话写进《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案》:“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而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因为学生只会读这些单篇短章,眼光往往受到局限,遇到篇幅较长、规模较大的书籍,就不容易驾驭,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叶圣陶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浓缩为一句话就是“教材无非是例子”。但是“例子”必须深浅有度,恰到好处。关于课文选取,叶老认为“绝不宜问其文出自何人,流行何若,而唯以文质兼美为准”。他对入选课文中的、郭沫若的诗文都曾进行修改。郭老的《天上的市街》,课本中改为《天上的街市》;1978年编写新教材时,人教社拟选当时颇为流行的郭老的《水调歌头•大快心事》为课文,而叶老则指出,作品中有词律不合平仄之处,不宜选用,使人教社避免了一次只看名人和流行情况、未能坚持“文质兼美”标准的失误。

三、强调主动学习,培育提升思维品质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的职能就是“传道受业解惑”,而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指导甚少,叶老对此早有觉察,他提出的对策就是改革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其在主动学习中,培养提升思维品质。1983年8月,叶老在会见“文言文教学座谈会”代表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做教师的,最好当学生的顾问。”而更早在1962年,他也有类似的表述:“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老曾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有两个“要不得”:一是教师就像往口袋里放东西一样滔滔不绝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不得;二是仅仅让学生跟着自己走,让学生想教师之所想、答教师之所问的课堂教学要不得。反观我们的教学现状,仍有许多教师将一篇篇课文照本宣科地去教去讲,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依然是被动地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如何培养出学生高品质的思维?叶老也曾经指出:“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久而久之,学生会习惯了什么都听教师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可见,要解决眼下学生习惯于“等靠要”的问题,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坚决反对和摒弃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己尝试着理解、揣摩,教师再适时点拨、诱导、帮助,或许是解决窘境的良好途径。

四、注重继往开来,热爱传承经典文化

叶圣陶是中国教育界有口皆碑的大师,其敦厚谦逊的人格早就为人所敬仰。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而在教育实践中,叶老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是语文扩展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继往开来”的需要,有“无用之用”。“有些人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石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在专讲实用的人看来,他们干的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可是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扩大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各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无用之用。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的无用之用,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这是又一个理由。”这和当前提倡的“大语文教育观”,观点完全吻合。叶圣陶自己也将对传统文化的珍爱,付诸到创作实践中,选编入全国各地语文教材中的《荷花》《藕与莼菜》《记金华的双龙洞》《苏州园林》等篇目,均是他热爱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叶老指出:“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文言文教学,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都在里面。确实,如果我们在教育中忽视了这个宝藏,那么,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在《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一文中有这样精辟之言:“叶氏语文教育观的基本精神是一贯的,但其中某些理论观点却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而不断充实,不断完善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应该予以充分的自信。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所以,我们还是要沿着中华文化的汤汤流水去追根溯源。就我们语文教育而言,我们更应该去找寻本民族语文教学的有益的经验,认真研习,并与时俱进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参考书目:

[1]张书丰.中国古代教育精粹的现代解读.山东人民出版社.

[2]张心科夏丏尊.叶圣陶的语文教科书选文教学功能评析.中学语文教学.2008.(5).

[3]吕叔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教育科学出版社.

[4]张定远.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湖北教育出版社.

[5]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盛新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