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立老年教育学的思考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立老年教育学的思考建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立老年教育学的思考建议

一、老年教育学建立的必要性

1.老年教育学的建立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也逐渐加剧,截止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高达2.5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7.9%,[1]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矛盾不断凸显。老年教育作为破解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利器,可以帮助老年人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保障老年人的生存发展权益,促进老年人健康养老和积极养老。老年教育实践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换言之,老年教育学是推动老年教育实践能够长远发展的根本,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2.老年教育学的建立是终身教育实践升华的时代召唤

当今时代,终身教育已然成为世界潮流和国际社会推崇的价值理念,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终身教育的推进工作,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乃至均一再强调要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环节,是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落实有赖于老年教育的开展。终身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在我国普通教育已经发展成熟,继续教育中的成人教育板块也正在走向成熟,但老年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最后一个板块,却是短板,亟待完善。我国老年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虽然目前已基本形成学校老年教育、社区老年教育、远程老年教育三位一体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但尚未形成社会化的发展态势,且老年教育的质量水平有待提升。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老年教育理论滞后于实践,老年教育实践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老年教育学是推动老年教育理论发育成熟的本源,可以推动老年教育理论的繁荣与升华,从而推动老年教育实践的发展。换言之,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是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基石,是解决老年教育实践问题的根本,是丰富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

3.老年教育学的建立是教育学母体发育成熟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以教育学为一级学科的分支学科体系大致形成,教育学原理、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等分支学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然而,老年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被忽略了。老年教育学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老年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生理、心理上不同于青少年和成人,老年人的感知觉、记忆力、思维和想象力等生理机能会逐步衰退,心理上则体现出依赖性、利他性和自我完善性的特点。[2]其中,依赖性是指相对于人生的其他阶段,老年人在身体和情感上更依赖他人;利他性是指老年人渴望帮助他人和社会,并希望能够继续为下一代和社会服务,实现社会价值;自我完善性是指老年人以寻求对生命生活的超然态度、以良好的情绪体验期望彰显自我生命的魅力。基于老年人的现实教育诉求,老年教育学是一门针对老年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老年人学习与教育现象和揭示老年人学习与教育规律、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生命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老年教育课程论、老年教育教学论、老年教育德育论、老年学习论等方面的内容。毋庸置疑,老年教育学的建立可以填补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空白。

二、老年教育学建立的可行性

1.相关学科研究成果为老年教育学的诞生提供了借鉴

首先,伴随着社会人文科学的发展,近年来与老年教育学相关的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成人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老年教育学的产生提供一定的借鉴。教育学中出现的以梅伊曼和拉伊等为代表的实验主义教育学、以狄尔泰等为代表的文化主义教育学、以杜威和克伯屈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以鲍尔斯和金蒂斯等为代表的批判主义教育学等众多教育流派,对于老年教育学价值理念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生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研究成果,对于研究不同背景的老年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提供了借鉴;成人教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如成人发展心理学、成人学习论、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伦理学、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经济学、成人教育管理学等,也为老年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如结构功能论、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等,对于老年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起到了借鉴作用;伦理学中的经验主义伦理学、进化论伦理学以及精神分析伦理学等研究成果,为老年教育德育论和老年教育伦理学的建立提供了可靠依据。其次,老年学得到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老年教育学属于老年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老年教育学的研究必须建立在老年学的基础理论之上。老年学是对人衰老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研究的学科,目前,以老年学为主干的老年科学体系基本形成,老年哲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经济学等老年学分支学科均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中,著作类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如有:《老年哲学简论》(杨友吾,2000)、《老年社会学》(陈涛,2009)、《老年生物学》(郭云良,刘克为,戚其华,2007)、《老年心理学》(高云鹏,胡军生,2013)、《老年医学》(郭云良,金丽英,刘天蔚,2017)等等。期刊类的研究成果也颇丰,数量较多,如以“老年学、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为主题在知网共检索到期刊论文4270篇。老年学相关研究成果为老年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基础。

2.本体研究成果为老年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学科基础

就老年教育学本体研究来看,我国老年教育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从著作类的研究成果来看,通过在独秀上以“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等”为书名进行搜索,自1985年以来公开出版的老年教育的书籍达到114部,涵盖了老年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课程论研究、教学论研究、学习者研究、管理模式研究、中外比较研究、实践研究,以及交叉学科的研究如老年教育心理学、老年教育社会学、老年教育经济学、老年教育管理学等,主要代表性著作如《老年教育学》(董之鹰,2009)、《老年大学课程建设要略》(熊仿杰,上海老年大学,2017)、《老年教育教学论》(钱源伟,2016)、《社区老年教育与老年人学习心理研究》(顾秀莲,2015)、《老年教育领导管理方式研究》(上海老年大学课题组,2018)、《新加坡乐龄学习:组织与实务》(胡梦鲸,王维旎,2011)、《基层老年教育的繁花似锦:11所县(市)老年大学纪实》(陆剑杰,杜英杰,2017)、《老年教育心理学》(张永,孙文英,叶忠海,2014)、《老年教育社会学》(张东平,叶忠海,2014)、《老年教育经济学》(金德琅,叶忠海,2014)、《老年教育管理学》(张少波,李维民,叶忠海,2014),这些著作类研究成果为老年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学科基础。其次,从期刊类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通过在知网上以“老年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自1985年至今,共检索到2579篇学术论文,研究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包括老年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老年教育政策研究、社区老年教育研究、老年远程教育研究、老年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老年教育问题与策略研究、老年教育国外比较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体系。再次,从项目课题来看,自1980年以来,国家和教育部老年教育设立的研究项目共22个,其中教育部重点项目12个,教育部青年项目3个,国家一般项目4个,国家重大项目1个,国家青年1个,青年项目1个,如姚远主持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教育研究(2001年)”、杨守吉主持的“以高等院校为主体老年教育服务模式探析(2010年)”、毛建茹主持的“发展老年教育的社会载体及其运行机制研究(2011年)”、杨晨主持的“中国新时期老年教育史研究(2012年)”、胡忠英主持的“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供需矛盾及对策研究(2015年)”、国卉男主持的“中国普惠性老年教育推进路径及策略研究(2016年)”、姜柏成主持的“城乡统筹背景下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第三空间路径研究(2017年)”[3]、徐旭东主持的“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2018年)”[4],这些研究项目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老年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3.外在文化生态为老年教育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学科文化生态是指学科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和条件,具体来看,老年教育学的学科文化生态包括学科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学科文化交流平台等。我国老年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学科生成的外在文化生态,具体表现如下:就学科社会组织来看,我国已经成立了相关的老年教育协会组织,有全国性的老年教育协会组织,如“中国老龄协会”(1983年成立“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中国委员会”,后1992年更名)、“中国老年教育协会”(1984年成立)、“中国老年大学协会”(1988年成立),其职能是主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举办老年教育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举办老年教育培训活动等;此外,还有地方层面的老年教育协会组织,也纷纷承担地方性的老年教育理论研讨、学术交流、项目开发等职能。就研究机构来看,我国目前在国家层面上已经有了老年教育的专门研究机构,如中国老年教育协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建立的全国性的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5];还有一些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建立的地方性的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如上海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重庆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等;以及一些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独立建立或者联合建立的一些老年教育研究室,如天津市老年大学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建立的老年教育研究室。[6]此外,各高校的成人教育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也相应地开展老年教育问题的研究。就老年教育的学科文化交流平台来看,有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创办《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还有各个地方老年大学创办的期刊,如金陵老年大学创办的《金陵老年大学学报》、天津老年大学创办的《老年教育论坛》、广州老年大学创办的《广州老年教育研究》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关期刊,如《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研究》《中国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当代继续教育》《中国农村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国社会工作》等以及一些高校的学报,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高等继续教育学报》《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这些期刊和学报均在积极地刊登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成为老年教育学术交流与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

三、老年教育学建立的策略路径

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在于学科建制的完善。学科建制包括内在建制和外在建制。所谓“内在建制”,即催生一门学科生成发展的内在条件,主要包括学科概念、范畴、基本原理、理论体系、研究范式。所谓外在建制,即一门学科成熟发展的外在文化生态,即外在条件,包括学科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学术文化交流平台、研究队伍以及研究学派。老年教育学学科建立的主要策略路径在于加强学科的内在建制和外在建制。

1.加强学科内在建制

①廓清“边界”,彰显学科特色。老年教育学是一门以老年人为对象,揭示老年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以服务于老年人的休闲养老、赋权增能、有尊严地生活为价值取向,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老年人生命、生存与生活及身心的和谐发展。老年教育虽然与成人教育一样同属于教育学的范畴,但二者不是归属关系,是平行关系,应该同属于教育学二级学科。老年教育不同于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主要以六十岁以下的成人为研究对象,而老年教育主要以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长期以来,大多老年教育研究者们习惯将老年教育归属到成人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在研究过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套用成人教育学的原理、思想观点、方法体系、甚至结论,搞出老年教育的“成教版”,不适当的移植造成了“老年性”特色的隐匿,致使老年教育丧失了其学科的独立性。成人教育不能涵盖老年教育,老年人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诉求,不能将成人教育的普遍原理套用在老年教育之上,必须廓清老年教育的“边界”,将老年教育从成人教育疆域中分离出来。因此,立足于推进老年教育学科的独立性,彰显老年教育学学科特色,要在研究老年教育相关理论的同时,积极开展老年教育元理论和基本理论的研究,如老年教育内涵、功能、价值属性研究,从逻辑起点上厘清其源头,夯实老年教育学理论基础。②细化研究类型,拓宽研究视角。基于我国目前对老年教育类型研究的零散性和不全面性,今后应加强老年教育类型研究,可以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和标准细化类型进行分类研究,如按照年龄层次的不同划分,可分为老年初期教育、老年中期教育、老年晚期教育等;按照文化程度的不同划分,可分为老年初等教育、老年中等教育、老年高等教育、老年人继续教育;按照社会职业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干部老年教育、教师老年教育、工人老年教育、农民老年教育等;按照教育空间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家庭老年教育、社区老年教育、学校老年教育、远程老年教育;按照办学形式不同划分,可分为老年学历教育、老年非学历教育等等,通过细化类型,进行系统研究,以形成多层次、多序列、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研究视角,丰富学科研究结构类型体系。③重视本体研究和交叉研究,加强学科群建设。老年教育学学科群是指老年教育学本体研究和交叉研究的集合体,是老年教育学学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和支撑。其中,前者属于与老年教育的内涵、功能属性有直接关联的研究领域,是老年教育学学科的主干,后者属于与老年教育学有关联的交叉学科。我国目前就老年教育学学科群情况来看,本体研究和交叉研究发展不平衡,其中,本体研究如“老年教育基本原理”、“老年教育课程论”、“老年教育教学论”、“老年教育学习论”、“老年教育史学”、“老年教育德育论”等近年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交叉研究如“老年教育哲学”、“老年教育心理学”、“老年教育社会学”、“老年教育经济学”、“老年教育管理学”、“老年教育美学”、“老年教育伦理学”、“比较老年教育学”等发展瘠弱,而且参差不齐,有的学科尚处于萌芽期,如老年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有的学科还处于孕育期,如老年教育哲学、老年教育伦理学、老年教育生命学、老年教育评价学等。今后在夯实本体研究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大交叉学科的研究,开拓学科研究疆域,繁荣学科研究丛林。④遵循实践性和开放性,重建研究范式。研究范式是指某一领域的研究者研究问题的价值观和价值逻辑取向,它由特有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构成。长期以来,我国老年教育的研究方法大多采用一般归纳和简单思辨,缺乏科学的研究范式。今后要突破传统的研究范式,遵循实践性和开放性。首先,要立足人文关照,重视田野研究,深入老年人群真实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对其生存境遇、生活样态和心灵期盼进行深切入微的研究和深沉理性的思考,摈弃传统的脱离老年人真实生活世界的闭门造车、坐而论道式研究。其次,要注重研究视角的多学科性,基于老年教育学涵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考虑老年教育特定的情境变量,从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医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研究成果汲取营养,获取多广度研究视角,创建具有老年教育学科特有属性的研究风范。

2.加强学科外在建制

①调动学科社会组织力量,发挥其功能作用。就老年教育社会组织来看,我国国家层面上已经建立了中国老年教育协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等,这些两大社会组织在组织老年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人员培训、出版书籍、承担项目课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地方层面上的老年教育协会(包括各省市老年教育协会和地方老年大学老年教育协会,以及社区老年教育协会)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今后要进一步调动地方老年教育协会的力量,增强学科社会组织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力,发挥老年教育协会组织在学术交流与合作、老年教育课程开发、教材开发、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作用。②加强研究机构建设,夯实学科基地。目前就研究机构来看,我国除了全国性的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和一些由地方性老年协会和地方老年大学建立的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外,老年教育专门研究机构较少。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研究机构建设,可以依托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如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建立地方性的老年教育研究中心,或依托高校建立老年教育研究所,或在高校设立老年教育学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或在现有的成人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设立老年教育专业方向,开展老年教育研究,夯实老年教育学学科研究基地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我国目前已经有了一些老年教育研究机构,但研究实力很薄弱,要组建一批重点研究基地,在政策、经费上给予优惠和扶持,发挥其学科研究的带动和辐射作用。[7]③繁荣学科生态文化,加强学术文化平台建设。目前,就老年教育期刊杂志来看,有专业期刊杂志和相关期刊杂志。总体来看,专业期刊数量较少,且级别较低,尚未进入核心期刊层次水平。同时,相关期刊刊登的老年教育文章数量也极为有限。着眼于打造学科生态文化,构建学术交流文化平台,建议今后一是要增设老年教育的专业期刊的数量,并提高其办刊质量;二是要在相关期刊和相关学报上增设老年教育固定专栏,推进老年教育学术交流与研究上水平。④着力人才培养,壮大研究队伍。目前,我国老年教育科研力量散布于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所、协会组织、高校、老年大学、社区等各个领域和工作场域,从总体上来看,专门的研究者数量较少,规模不足,并且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不能完全适应具有鲜明社会实践性功能属性的老年教育学学科的需要,学术研究服务于社会实践的效能也差强人意。今后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类院校设立老年教育学本科专业、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广泛培养老年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建立老年教育工作者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定期培训制度,推进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此外,建立一定的薪酬激励制度,提高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的薪资待遇,促使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的良性健康发展。⑤打造研究学派,强化学术共同体的创建。研究学派是助力学科品位提升的核心要素和根本,如果学科缺乏研究学派的影响与推动,就难以形成学科的独立领地,难以促进学科理论研究上水平。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学科领域发育还很不成熟,自成体系的研究学派尚未形成。研究学派对学科的发展起着航领作用,研究学派的形成需要通过创建学术共同体来完成。为此,今后要树立学派意识,重视学派打造和学术共同体的创建。要借助多种媒体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建立开放包容的学术文化氛围,鼓励思想观点和理念的创新,提倡学术争鸣。要扎根实践,组织学科合作研究,通过自愿合作、或由上级主管部门牵线搭桥的形式促使科研院所与社区、养老院、老年大学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长期合作性组织,共同开发老年教育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的能力。[8]尤其要注重学术领军人物的领航带头作用。最终促成一簇簇研究学派的形成。

作者:丁红玲 宋谱 单位: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