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元教育学理论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我国教育学者众说纷纭。瞿葆奎和唐莹提出,“元教育学是一种以理论形态的教育知识为对象的研究,有别于以教育现象领域为对象的教育学的研究”;陈桂生认为,“元教育学是以已有的教育学陈述体系为分析对象的,只关注教育学陈述的形式化分析,即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2];郑金洲认为,“元教育学是以教育学自身的有关理论及研究状况为研究对象的”[3];而郭元祥则认为,元教育学以教育学自身以及教育学的研究状态为研究对象。这些提法虽有分歧,但其内核是一致的,即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它不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而是以教育学自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为研究对象,它既要研究作为知识体系的教育理论,还要研究教育学。
2.元教育学的研究范围
我国学者对教育学的关注主要有两类:一是对教育学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观点的关注;二是对教育学作为一种知识形式或人类智力活动形式的关注。我们认为,前一种关注与通常的教育学理论研究无实质性差异,不是“元教育学”,而后一种关注是对教育学的形式关注,是“元教育学”。“‘元教育学’的独特之处,正是追求这种形式上的分析并为教育学定位的”。形式是规定教育学之所以为教育学的东西,它相对稳定,并易为教育研究者所认可。最严格的元教育学概念只取“逻辑—语言学”的分析取向,通过对教育学理论陈述体系的逻辑和语言层面的分析为教育学知识确立科学标准,这实际上就是“形式分析”;而广义的元教育学概念还包括研究方法论的分析、价值规范的分析和社会学的分析等。也就是说,只要从整体上谈论教育学,又不涉及教育学的具体内容,都属于元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它具体包括元教育科学学(即研究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功能、性质、理论结构、逻辑范畴、教育学科群的结构、分类以及教育科学的结构和发展机制等问题)、元教育科学发展史(包括对教育学以及教育科学内部基础学科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对教育学的理论形成道路的研究以及在一定历史背景中社会文化条件对教育学理论的影响研究等)和元教育科学方法学(包括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体系)三方面的内容,它们都以教育科学本身为研究对象。
二、我国元教育学研究沉寂的原因
元教育学为什么不能引起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元教育学赖以存在的土壤是西方文化下的分析哲学,分析哲学的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而实证主义无法真正融入中国哲学中,因为它没有存在的思维方式和阶级基础。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隔阂使西方的元教育学难以中国化。因为西方元教育学是教育学面对自然科学的挑战进行的一种反思,它是教育学科自身的属性与自然科学的标准相互斗争的产物。从康德开始,教育学家们就致力于使经验教育学向自然科学靠近,到赫尔巴特把教育理论置于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了科学的教育学时,教育学基本形成了自然科学化倾向。到20世纪中叶,随着实证主义的发展,这种自然科学化倾向得到了教育界的深刻反省。显然,中国与之截然不同,在中国的教育学中残留着许多封建知识分子的思维传统——为统治阶级服务,较少具有自然科学化倾向,因此,中国的教育学科学化过程尤其艰难。另外,中国的教育学是在介绍援引西方教育学理论著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使西方教育学本土化也不是一件易事。西方元教育学运用了逻辑和语言分析法,所谓“逻辑和语言分析”是指“按照语言的形式理论,把科学语言重建为形式语言,并对之作语义分析和语形分析。语义分析运用逻辑语义学工具对科学概念和命题进行授义,对形式系统作解释,也就是为它们建立模型。语形分析的任务是把有意义的概念和命题建立为形式系统”。这种方法重思辨和逻辑,与中国学者重归纳、概括和感悟的研究方式有很大差别。单就语言分析而言,中西语言间的差别也阻碍了元教育学的本土化发展。
三、对元教育学的思考
1.教育哲学、元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哲学是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以教育学中的一般理论问题或根本问题为研究对象,它站在哲学方法论的高度上反思教育学的建构与发展问题。“元教育学”是对教育理论的形式化研究,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教育学进行检验、批判和反思。从本质上说,元教育学研究内容与教育哲学的某些研究内容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元教育学属于教育哲学。教育学是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哲学不等同于教育学,教育哲学侧重从形而上的角度去探讨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而教育学则侧重研究教育的具体内容,如目标、方针、制度、任务、过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教师和学校管理等问题;教育哲学可为教育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引教育学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两者的研究内容不同,但都为教育服务,它们是教育科学下的两个分支学科。同样,元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学,它并不研究具体的教育现象,也不能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更不能增加关于教育学的知识,因而取代不了教育学的研究,而教育学研究也不能完全包含元教育学的研究,它们有各自独立的部分。因此,“元教育学研究”不能并入“教育学研究”,因其所具有的教育哲学意识使它可以相对独立起来。
2.分析教育哲学、元教育学和教育哲学三者的关系
我们通常所说的分析教育哲学,其重点集中于概念和词语澄清方面,它以教育概念的词语分析为基础,对教育理论做大量的澄清、批判和反思工作。可以说,分析教育哲学中有影响的研究大都指向教育理论,且为建构教育理论服务,而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恰恰都属于元教育学。但分析教育哲学不完全是“元教育学”,因为分析教育哲学也对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实践语言作分析,这不属于“元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因此,分析教育哲学包含着元教育学,也可以说分析教育哲学是元教育学的上位概念和理论基础。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把“元教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化出来,如果单从对教育学的反思来看,有分析教育哲学就够了。其实,分析教育哲学乃是一种“元教育哲学”,它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教育的概念、命题以及问题加以澄清,以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有意义、更富成效。分析教育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就如同元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叉。
3.元教育学不应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分化出来
教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它既强调教育具体实质内容的研究,又强调形式逻辑分析。而元教育学避开实质问题,仅强调形式分析,从而丧失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教育学本身可以对自己进行逻辑分析。另外,元教育学在中国的宿命与它在中国发展的局限分不开。本来,元教育学最初发展的定位比较明确,它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和研究手段致力于中国教育学的科学化,但随着西方元教育学的引入,它改弦易辙,越来越多地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而且元教育学并没有与教育研究实践及研究者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也就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于是,元教育学在走入玄妙境地和形而上学的同时,也走入了误区。因此,元教育学不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化出来,它应继续作为一个研究工具或研究手段,或直接用分析教育哲学来取代它。
作者:贾月明 姜凤云 单位:琼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