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成人教育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成人教育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成人教育学研究

一、学科理念上的协调力

哲学中将人的生命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生命,另一种是文化生命。自然生命来源于天性,文化生命则源于教育。人的自然生命源于生育,人的文化生命源于教育。成人教育学协调着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的文化生命以无限的空间和无穷的力量,使学习知识与丰富自我充盈到个体的生命里程之中。因此,成人教育学在学科理念上秉持着普惠的价值观和公平、平等的信念,在这种学科理念下,成人教育学在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和处理不同的受教者的各种学习需求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协调其中的关系,从而保证成人教育的有序进行。普惠是指一种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注及帮助。每个人存在于社会环境中必然要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秉承普惠的价值信念,人的内心将会更加柔软,处理问题时的心态也会更加平和,对待万物生灵时也会在内心生出无限的怜爱。普惠是成人教育学的一种终极追求,成人教育学希望的教育结果是每一个社会上的人都可以接受到全面的、协调的、共享的、持续的、和谐的教育,让整个社会在知识的理性下繁荣,在大爱的感召下发展。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认为:“人的人格本来平等,原无上下高低之分;因为社会制度不良,一部分的人得有受教育的机会,一部分的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面对区域教育的不平衡、个体受教育机会的不均衡以及教育投资的高成本等教育问题的层出不穷,成人教育学以其自身的普惠特质惠及大众,极力的解决和改善着教育不公平、机会不均衡等现象,尽量能够给予每个独立的、想要求知的、想要自我完善的个体一条通往希望的道路,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的共生共荣。“后人本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肯•威尔伯在其《没有疆界》中将人类的意识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浅显易懂的描绘,他将人类的意识分为五个层次,大多数人处于角色层次、“人首马身”层次以及生命整体层次,这几层次的人无法脱离自我,用不同的条框将自我束缚其中。在超个人层次和一体意识层次中,人的存在超越其现实,实现人类所追求的大爱、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人教育学以其自身的普惠性将普惠的价值观深入每个学习者的内心世界,让受教育者感到社会的关爱从而去包容他人,和谐自身,进而达到超个人层次和一体意识,使得人人能够为人人。成人教育学学科理念另一体现是追求教育公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积极推进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公平在其实施过程中包括了三个层次,分别是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成人教育学的教育对象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影响都可以接受学习,保证教育的起点公平。成人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方式采用的也是情境再现等民主的形式,保证了教育过程的公平性。成人教育学对教育结果也相当看重,对教育结果的检验及时有效,保证了教育质量平等。此外,成人教育学将教育从青少年群体扩容到社会的每个公民之中,从而使得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延伸,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的发展需要,在空间上扩展到家庭、单位以及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在施教范围上保障了教育公平,对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人教育学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侧重的是包容性。包容是一种大爱,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共生、共惠。包容性的教育是指一种兼收并蓄或求同存异的大教育,而与包容性的教育最为接近的教育理念是全纳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充分关注人的包容性发展,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6月7日至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两个重要文件,在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的核心思想。我国学者黄志成把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全纳教育追求的是个体的“包容性发展”,关注每个人的发展、转型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等,让每个人拥有自由平等的发展机会,让最大多数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逻辑结构上分析,“包容性发展”理论内核主要包含了发展理念的公平性,发展过程的全民参与性,发展内容的全面协调性以及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性几个维度。成人教育学对弱势群体采取包容的态度,它将“弱势群体”从性别、年龄、城乡差异、体能状况等方面进行分类,划分出女性弱势群体、老年弱势群体、农民弱势群体、残疾人弱势群体等,此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视域十分广泛,将“弱势群体”的“弱”聚焦于个体生存环境、健康、人格、机会、法律、财富、权利等方面,充分运用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法学的理论知识去惠及群体,通过现实的可行的举措去解决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与生活。成人教育学不仅通过自身学科理念协调着不同阶层人群的学习需求,在个体的生命进程中,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协调着个人从离开学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的学习与发展,为每个人的自我追求铺设道路。成人教育学以其独有的特性使每个个体享有公平的、全民的、协调的、共享的发展机会,将教育与社会二元结合起来,既发挥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又使社会对成人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极强的包容性保证每个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实现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德国著名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认为,人是社会的存在、历史的存在、传统的存在,而根本上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一切教育的根源,成人教育学学科理念上的协调力离不开其对文化的深刻把握,它将成人的学习与区域文化、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紧密衔接,其协调的途径正是通过文化这一渠道去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的丰富。

二、学科体系上的延展力

成人教育学的扩容性体现在学科体系上则具极强的延展力。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上的延展力是指成人教育学中的基础学科按照自身的逻辑线索衍生出一系列的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形式,满足成人不断学习的需求和热情。成人教育学学科的课程安排与设置上多元扩张,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与时俱进,知识体系上呈现发散式扩展。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延展力在课程上的体现是其课程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丰富多彩,它有三类组成,其一是核心课程类:成人发展、成人学习、教学过程与教学手段、项目开发与管理等;其二是专门课程类:成人教育史、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学法等课程;其三是特殊课程类:成人基础教育、比较成人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立法研究等。此外,成人教育研究对象范围极其丰富,群体极其广泛,成人教育开设了关于工人、退役军人、妇女、老人等的课程。从而为那些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得到正规教育的青年、退休或者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为家庭献出自己青春的妇女、社会上无法得到正规学习的残疾人,离开部队急需学习一技之长的退役军人,为了家庭和生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等等人群打开了一扇通往希望的大门,让他们有所学也有所为。成人教育学这种惠及大众的、多姿多彩的、师生互动的、注重生产的、普惠公平的学科体系,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周期短、次数频、规格多、成效快,成人在学习中能直接有效地把科学技术、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可以把潜在的尚未成熟的劳动力培养为现实的成熟的劳动。在课程的实施上也就是教学方式上,成人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以其强有力地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在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上走在各类教育的前面,从而使得成人教育包容度更全面,延展度更深入,成人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水平掌控具体的学习强度,从而使学习更加便捷,知识掌握更加灵活。此外,成人教育学根据成人的学习特点,教学形式上采取情境教学、对话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模式,充分体现服务成人学生的宗旨。这种结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延展性的教学方式让成人教育的效率大大提升,成人的学习热情也特别的高涨。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视域既具个人性又具社会性,故而在教育知识体系上成人教育的延展力更为明显。关于教育知识的划分,刘庆昌教授在《教育知识论》中将其分为四个层面,分别为个人教育知识和公共教育知识;社会的教育知识和理想的教育知识;事实性的教育知识、观念性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性的教育知识;教育活动的知识、教育事业的知识和教育思想的知识。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延展性特质有效地将教育知识的这四个层面都涵盖其中。从而,成人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包含的不仅是个人教育知识还有公共教育知识,不仅是现实存在的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理念下未来所理想的教育,不仅涉及事实、观念还涉及方法与应用。成人教育学延展的知识体系使得其教育结果不仅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进步有着深远影响。成人教育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度也是极具延展力。在教育实践方面,成人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教学形式丰富多样,采用微课、反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了成人原有的经验,增强了成人学习的效性和质性。例如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等互联网媒体在成人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了沟通与学习的桥梁。在政教联合方面,成人教育充分联合各种社会资源,组织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力量,为自身发展开道护航,政策与财政的支持充分保证了成人学习的无障碍和稳定性。

三、学科建构上的创生力

创生力是成人教育学扩容性研究的重要方面,它给予成人教育学丰富的存在形式和生命力。成人教育源于“教育”,是从“教育”的母体中孕育而来的,符合进化论的逻辑,“在原有存在形态的基础上裂变新的具有更大功能,具有更大生存力量的存在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人教育以其自我不断的更新能力、自我分化能力和自我重构能力在教育进化中不断壮大。早期的成人教育学是单数形式存在的,其蕴涵着关于成人教育的几乎所有理论表述及认识成果,如近代以前的哲学在问世之初是以综合形态存在的一样,成人教育学最初也是综合形态的。之后,伴随成人教育实践以及成人教育学自身的成熟与开放,单数形式的成人教育学逐渐走向分化,孕育出许多成人教育的分支学科,从而形成现有的成人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成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以及课程体系构成了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其基本框架的形成、构建和完善是成人教育学不断创生的过程,形成的多层次、多序列、多角度的成人教育学正是其创生力的体现。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基础学科成人教育学分化出的分支学科,如成人学习、成人教学论、成人课程论、成人史学、成人管理论、比较成人教育等。从综合形态到分支形态的演变使得成人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日渐丰富,从原本的一个问题点逐渐演变成知识的线与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识面在横向与纵向间延伸,最终形成了较为清淅的知识体系和研究范式,故而第二类是由成人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如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经济学、成人教育伦理学、成人教育统计学、成人教育哲学等,这类学科主要是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对这些学科视阈内的那部分成人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观察,视角深入且透彻,未来的扩展度相当可观。第三类是由不同教育对象所构成的特殊领域,如工人成人教育、军队成人教育、家庭成人教育、犯罪成人教育、妇女成人教育、老年成人教育等。成人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的分类体现了目前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由理论学科向应用学科、由最初的单数形式演化而成了复数形式的扩展。现行的教育学正在日益走向学校教育的死胡同,教育愈发模式化和僵化。这种背景下,成人教育学突破了其“母体”教育学,从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唯一教育途径的怪圈中脱离出来,超越了教育学的传统视阈,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生态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出发,以其强有力的扩容性将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等教育实践纳入其中,建立一种民主的、灵活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模式。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保罗•郎格朗说过“在为保证终身教育实现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具体事务’中,成人教育的发展史首要的,因为成人教育看上去是整个终身教育的‘火车头’。”成人教育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心与主体,是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蓬勃的关键。成人教育学可以满足个体对知识无限渴望的需求,对于扁平化社会的治理以及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起着支柱的作用,对于改善社会分层与调和社会流动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总结

成人教育学扩容性的探讨与研究,从成人教育学的学科理念上的协调力、学科体系上的延展力和学科建构上的创生力三个方面着手,有利于全面研究成人教育学的学科规律,深入探讨成人教育社会化,便于对成人教育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梳理。此外,由于成人教育学扩容价值延展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而在国家战略的展开、民生工作的进行和政府职责的履行中成人教育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便于工作的开展和有效进行,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作者:桑宁霞 马琳琳 单位: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