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小学一年级男童课堂管理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小学一年级男童课堂管理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小学一年级男童课堂管理改革

摘要: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的幸福和谐作为研究导向。积极心理学在主观水平上涉及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体水平上涉及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水平上涉及公众品质,如利他、责任等。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在一年级男童课堂管理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积极的主观体验;拓展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群体水平上的公众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心理品质;一年级

男童积极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提出,并逐渐发展。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致力于人类问题的解决,总在找病因、治疗……它的潜在观点是将人类本质置于一个不正常模式。积极心理学的创建向大众呼吁心理学不仅要关注心理疾病,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普通大众身上,帮助他们找到幸福,让日常生活更加满意。心理学的任务大体分为三种:精神与心理问题的研究,帮助普通大众获得幸福,发掘与培养天才。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完善了心理学体系,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的幸福和谐作为研究导向。积极心理学在主观水平上涉及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体水平上涉及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水平上涉及公众品质,如利他、责任等。幼小衔接中发现,男童在适应上存在更大的困难,行为习惯的养成,课堂适应问题等不好的体验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率。积极心理学强调发掘人的积极品质,挖掘人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发掘潜能,更好地发展自身,这与新课改以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此,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于幼小衔接中男童的课堂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积极的主观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每位老师探讨的课题。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和调动,6、7岁的男孩对事物充满好奇,引起好奇,保持好奇从而形成兴趣,才能使一年级男童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1.教学导入注重趣味性新课的导入有很多种方式:问题导入、生活实例导入、趣味实验导入,一节好课的开头就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单调的讲授让学生厌烦,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不能真正地理解运用,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在大量的访谈中笔者发现,在幼小衔接中一年级男童在课堂教学的适应过程中有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注意的持久性不强,容易分心。教师讲解过程中插话,抢话。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内容的讲授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巩固环节多运用游戏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多参与,合理优化课堂教学。

3.教学语言直观生动调查研究表明,学生最喜欢教师的品质里,幽默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项,教师语言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语言的趣味性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打破课堂内枯燥死水般的局面,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4.适量运用开放性提问大量的求同思维的问题缺乏相应的灵活性,趣味性也大打折扣,在一年级课堂中可以采用适量的开放性问题,集思广益、开拓学生的思维。一年级男童在课堂中插话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类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拓展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品质

幼小衔接中男童表现得更加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教师应充分了解儿童心理学,肯定性别在这个年龄段带来的差异,不断更新教学观点,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1.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传递积极的期待心理心理学里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积极的期待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一年级男童在适应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充分的理解,钻研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合理地进行班级管理与课堂管理。对于学习和行为上存在问题的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与信心,不要追求短期的学习成绩打压学生,随意给学生贴标签,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埋下厌学的种子。

2.善于反思,发现教学问题,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教学问题,笔者在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访谈中发现出色的班主任都是善于反思和提问的老师,他们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学习、改进。有很多小学教师与专家结对子探讨、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在行动研究中成为研究型教师。

3.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一些知识很难用语言进行很好的阐述,有时图文并茂的课件会让学生豁然开朗,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各种实验、图片、视频直观的演示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中去。因此,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乐学,爱学。

4.拓展专业的宽度与深度,了解前沿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课程设置提倡综合性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知识全面就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例如在拼音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发不好d、g等音,如果老师熟练掌握现代汉语知识,熟悉国际音标中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群体水平上的公众品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多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劣势,大胆创新,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打破单一老套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心理学强调在群体水平上要关注人的公众品质,如利他、责任等。幼小衔接中要培养和谐愉悦的群体环境,要以点带面,帮扶困难学生,利用好小组、班级的群体力量,切莫让学生“单打独斗”。在教学手段上既要利用好课堂时间,也要用不同的方法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创设相应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通过拥有积极品质(友爱、勇敢、乐观、积极挑战等)的角色扮演,演绎这个情境。例如,在拼音讲解完毕后,设计不同学生扮演不同声母的方法,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发音特点,比较哪些声母容易混淆,和不同的韵母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音节,让他们体会汉语拼音的魅力。情境教学法不仅让学生体验书本理论运用到实践的乐趣,还可通过积极品质的角色扮演体验成就感。

2.发现探究法心理学调查研究发现,所有职业中探险员成就感与幸福感最高,人们在生活中总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消极主义者碰到困难就会低落悲观,而探险员恰恰把这种困难视为挑战甚至看成惊喜,这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会让他们体验更多的满足与愉悦感。小学一年级的课堂里有很多可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发挥想象力,体会学习的乐趣。

3.协同合作法生活中处处有知识,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收集相关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让学生在协同互助中体会友爱、助他的群体氛围。教师还可根据各组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根据他们的兴趣确定相应的研究主题,指导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书本上的知识,就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创设“设疑、启发、探究、合作、交流”的师生、生生关系。在愉悦的群体氛围下体会学习的乐趣。总之,多元化的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主观体验;拓展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设疑、启发、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和群体氛围有利于建立学生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他们“利他”“互助”的群体品质。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张福娟.浅析开放性问题教学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4]刘丽巧.自主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考试周刊,2009

[5]焦莹.小学新生学校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6]涂芳.小学低年级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7]徐丽丽.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以上海杨浦区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韩蕾 葛洲 单位:豫章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