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思考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心理健康并使用有效的方法预防和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但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社会关系逐渐复杂化,人们的心理逐渐发生偏移,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想法,及时有效的解决心理发生的问题,保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格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群体或个体在社会中表现的心理现象,它直接反映人们心理的健康程度并为形成健康心理状态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本文基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对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促进我国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人格;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环境下较为常见的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导致大多数人们出现异于常人的表现[1]。随着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出现焦虑和烦躁的心理,长此以往,该部分人心理健康问题会愈加严重,甚至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结合进行研究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心理健康问题时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加入可有效保障研究的有效性,说明探究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是指研究个体或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人的社会心理现象受到个人和社会因素思想、行为和情感的制约,例如较为普遍的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抑制和社会促进等;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群体本身具有的心理特征,例如群体的凝聚力和群体决策等,这些都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中较为边缘化的一门学科,两种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科导致学习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的学生在初始阶段就要确定较为明确的研究方向,在研究具体的心理问题时使用不同方向的研究方法以保障全方位的分析心理健康问题[2]。

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2.1自我决定理论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来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在研究的过程中与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效结合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社会人们较为常见出现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对人们的社会影响力造成伤害,不利于人们在社会上健康顺利的发展,笔者通过将自我决定理论与心理健康问题结合进行研究,希望解决当今社会人们存在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需要可直接反映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决定个人的有效发展,心理需要理论中涉及的归属性、能力性和自主性是直接决定心理健康的因素,社会上的很多人们为了可以满足自身的归属性、能力性和自主性,使用相应的策略并努力朝向具有这几种属性的生活前进,但是人们处于社会生活环境下,很多不利于满足心理需要的问题出现,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基本需要的满足是人们获得发展的基础,只有自身的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才会促使人们向前方前进并努力实现相应的目标,相反,人们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促使人们走向较为负面和具有消极心理的方向发展,产生心理性的功能障碍,对人们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心理需要对人们幸福感、活力和抑郁程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较高的人们幸福感指数、活力较高且抑郁程度较小,心理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的人们生活中所携带的幸福感指数、活力较低且抑郁程度较高,充分说明了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对人们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心理需要作为自我决定理论中较为重要的因素,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在研究自我决定理论中的相关问题时,使用适当的理论分析并设置相应的策略可解决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说明了自我决定理论可有效分析和解决人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2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通过分析调查发现:除人们主观认识到的心理健康问题之外,偶尔个人身体不适可能是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3]。相关学者将这种通过身体不适造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现象称为躯体化,躯体化的特点是让人们身体的疼痛或不适代替心理上的问题,这是人们没有正确意识心理问题或拒绝承认心理出现问题的现象,医学专家通过对100名神经出现问题的患者调查研究发现:80名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这是典型的以身体疼痛掩饰心理健康问题的躯体化表现。基于上述现象,相关学者表示问题出现的原因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我国是注重人际和谐的国家,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沟通方面注重礼仪谦逊,在情绪的表达上表现得较为内敛,我国传统文化表明人们在待人处事上要时刻保持礼貌态度,令人感受到来自人们的关怀,本质上是为了和谐社会的创建,但人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不同的角色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同,对待不同人采用相同的情绪表达方式,人们会逐渐出现心理不平衡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中强调:社会文化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促使人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相关学者和负责人员要向人们传递健康的心理观念,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并随着社会的改变接受新思想,改善心理健康问题,构建具有健康心理与文化的社会[4]。综上所述,对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是必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与精神的满足促使人们努力地工作与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对人们造成伤害,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和决定因素可促进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研究,对人们的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据此本文基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希望降低人们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黄希庭.构建和谐社会呼唤中国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193-195.

[2]谢天,江希,俞国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8(8):112-115.

[3]朱美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6(3):117-121.

[4]李佳.研究教育心理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心理月刊,2020,15(1):25-26.

作者:马可欣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