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积极心理学教育模式创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全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正发证巨大变化,信息无处、无时不在,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是重要机遇,高校必须顺势而为,跳出传统模式,提升全媒体素养,打造全媒体时代的立体教育格局,适应全媒体带来的挑战,科学运用全媒体的优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粘合力和影响力。
1明确积极心理学的指导地位
1.1优化顶层设计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发现的重要趋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引,高校需结合实际提高工作标准和目标,拓宽和加深积极心理学的运用,为培养心态平和、人格健全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有力保障。具体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中心、以人员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创特色、上水平,要以积极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改变个别的、被动的、矫治性心理咨询为工作重心的状况,加强普及的、主动的、塑造性的教育和引。
1.2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局,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系统研究和制订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体规划,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发展,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科学规划工作任务,及时梳理工作经验;二是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督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工作等重大问题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完善心理健康工作网络,明确各级网络队伍的职责分工,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方案和制度,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的规范管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心理咨询工作流程、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职业道德规范等,起草和修订规章制度。
1.3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不再仅限于消除心理问题、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加充实,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习惯养成和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和积极的意志品质、个人的主观幸福和周围积极的组织与群体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的改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成长,要平等而积极地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和施教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客体。
2创新全媒体时代的教育活动设计
2.1重塑传播形式,构建多元平台
一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列为必修课,鼓励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二是适应科技发展,加强网络“两微一站”建设,实现网上心理咨询和预约,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快手、抖音、微博等网络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打造浓厚的网络心理健康氛围,占领网络教育阵地;三是将学生宿舍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重要阵地,通过心理委员和心理守护员等人员力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工作更加亲近学生;四是积极利用重要节点,开展大型宣传活动,经常性地向学生发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手册,有条件地编印校内心理健康刊物等。
2.2摆脱宏大叙事,聚焦个体感受
坚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多地关照学生个体,真正了解学生实情,明确学生话语体系,具体工作要接地气,让学生听得懂、喜欢听、想参与。比如,可以开展学生身边的榜样、感动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感动,在点滴中寻找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关注用心生活的人,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包括校级心理健康团体、二级院系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心理委员等学生干部成员,创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育、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
2.3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教育粘合力
要创新活动思路,解决当下活动突出存在的“四化”问题。活动主办权下放二级学院,激发学生自主性,解决活动“精英化”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率;发挥各个学校的品牌活动优势,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形式,解决活动“扎堆化”问题,实现月月有主题、件件是精品;开展新生适应、升学减压、毕业生感恩、女性健康等受众明确、效果突出的主题活动,解决活动“形式化”问题,提高工作影响力和好评率;鼓励二级学院研究该单位学生特点,累计开展特色活动,解决活动“同质化”问题,活增强动吸引力。
3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1)规范个体心理咨询服务。进一步完善科学、规范的心理咨询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值班、预约、流程、预警和反馈等制度,加强心理咨询个案记录与档案管理,遵守保密原则,严格管理心理咨询记录和有关档案材料,建立完整的实名登记的咨询记录档案,做好详细的心理咨询工作量统计和学生心理咨询情况分析。(2)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积极开展团体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研究制订相应的团体辅导计划和实施方案;鼓励学生通过沙盘辅导、音乐放松、心理宣泄、心理素质拓展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健康发展;向全校学生公布心理咨询中心的电话、微信、邮箱、QQ和网址等信息,完善网上咨询预约功能,探索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的途径。(3)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明确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完善新生心理普查工作,提高准确率,加大日常排查力度,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重点关注心理问题高危学生,加强精神疾患类学生排查,做好愈后跟踪服务,提供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及时为心理危机事件中的当事人和相关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尽可能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4)广泛运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咨询技术,经常组织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学习来访者中心疗法、沙盘治疗、心理格板技术、正向管教技术等,重视学生潜能的发现和培养,积极关注学生个人感受,发挥学生个体能动性,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解决心理问题,从容应对危机事件带来的挑战。
4师资队伍的挑战和应对
4.1建立业务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开展心理咨询师素质提升计划,强化专职咨询师的业务培训和督导,全面提升专职咨询师的业务水平,确保其工作的专业性,同时要求其加强政治学习,确保政治素质过硬;聘请专家定期开展团体督导和一对一督导,确保咨询工作符合职业道德和伦理,经常开展案例讨论,丰富咨询师的工作经验,确保其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及时、系统的心理健康服务;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做好轮岗换岗、优化调整。
4.2增强全员参与意识
加强新入职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帮其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具备心理健康防护和教育意识;组织班主任、辅导员、导师等人员进行心理健康专题培训,优化学生教育体系,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工作理念和方法;对宿舍管理员、后勤人员等进行心理健康常识培训,提高全员参与意识,使其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建设,为其开展系统的培训课程,提高其工作专业水平,发挥他们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问题学生排查和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丽,刘梦虹,彭羽涵,等.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4):84-88.
[2]赵子忠,王杰.三个周期:全媒体引导舆论工作的思考[J].新闻战线,2020(3):26-27.
[3]姚福清.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63-65.
[4]郭春阳.全媒体融合发展的舆论场受众心理解析[J].汉字文化,2019(3):17-19.
[5]张心怡.变革与发展中的积极心理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9.
[6]王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跨文化适应机制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大学,2017.
作者:康纯佳 单位:滨州学院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