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构建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积极心理学的运用逐渐取代了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拓展到了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改善生活心态,并且能够发现以及培养一些具有天赋的人。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能够拥有更多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中对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进行探讨,如何将积极心理学作为理念进行课程建设。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社会的迅速发展背景,社会中的竞争力度也逐渐加重。高职院校的学生离开校园就会步入社会,这些学生大多也承受了非常多的压力,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甚至会出现心理疾病。近些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了高职院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逐渐让人们认识到学生身上的巨大压力。许多学校都对此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帮助学生诊断心理健康问题,治疗心理疾病。学校的这一系列教育方式都是针对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的学生,实际上并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很难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更大。如今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弥补,实效性得以提升。

1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

所有的学校包括职业院校在进行心理教育时都应该将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导向,合理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用更加健康、完善的心理学视野搜集、整理、分析、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互补、重新组合,这样才能形成更加完备的心理学教育系统,让心理学教育在各个方面都能取得更加长久的发展,以弥补消极心理学的片面作用,并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学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1]。

1.1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

对于积极心理学而言,心理健康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有没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而是应该对生活抱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工作中努力奋进的工作状态、人际交往中开朗自信的精神面貌等[2]。并且积极心理学在治疗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心理疾病等方面也和以往的心理学治疗有所不同,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不是在人的心理或者身体出现问题时进行药物或者其他手段将问题地方进行改正,而是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引导、疏导,让患者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逐渐疏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问题[3]。积极心理学并不是尤其地关注人身上的消极心理,更注重人的积极品质,比如善良、创造力、礼貌等。并且积极心理学不只是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其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积极品质,在这些积极品质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积极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改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状态,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心态中成长。

1.2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早治疗永远比不上早预防。对于传统的心理教育而言,需要针对心理有问题或者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治疗、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就有可能出现意外的情况,或者是出现心理问题加重的情况,再想进行下一步治疗或者进行补救就已经没有足够好的效果,甚至为时晚矣[4]。积极心理学则更注重预防,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阳光的生活态度,将学生的自身潜力发挥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增强自信心,从而实现自我的转变。这是一种根本上的转变,让学生拥有淡定平和的心态,能够坦然面对挑战,积极应对压力,而不是在出现问题后进行补救。对于那些已经形成了心理问题的学生,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引导,就能够让学生逐渐发现自我的优秀品质,从而建立自信,能够勇敢地应对问题[5]。

1.3心理健康教育平等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师生间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能够起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中也提倡师生平等。但是在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咨询或者想要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很难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了,基本上一方是求助者,一方是救助者。但是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更注重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优秀品质。因此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应对全体学生,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成长的过程。学生成为了教育的重心,两者之间体现的就是平等的教学原则,并且积极心理学主要也是带领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体验。学生因此也会对积极心理学有更多的兴趣,也更容易积极投入到教学之中,寻找自身的积极品质,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6]。

2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

只有把积极心理学有效地运用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才能够让每个高职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用积极的方式去促进学生的成长,形成一种积极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发现自身的优秀品质,激发自身的潜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让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也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7]。

2.1贯彻积极教育理念

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方式和消极心理学的教育方式是完全迥异的。我们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都是消极心理学的应用,也因此对于教师、学生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想要消除这些影响从而有效地进行积极心理学教育需要进行较大的改变。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首先就需要进行观念上的改变,必须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教育理念[8]。在教学内容方面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正面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拿出的实例应当是具有正面形象的,这样才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丰富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提高趣味性,将教学内容设置得更加多样化,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对于心理咨询辅导而言,心理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高尚品质以及人格潜能进行挖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观念,从而减少消极心理对学生的影响。传统心理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道德教育、劝解、改变其消极心理的做法。其实,当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只是学生的积极心理不足以帮他形成健康向上的观念。这样的传统心理教育观念很难在一些学生身上起到更大的作用,只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2建立积极教育模式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认为的“积极心理治疗”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治疗手段,而是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帮助人激发、加强自身的积极观念、潜在力量,和传统的针对个人问题治疗心理的方式完全不同。用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将积极心理学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中体现出来,才能够逐渐形成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应当将积极心理学治疗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观察学生行为阶段;第二阶段是调查学生阶段;第三阶段是对学生目前的状态进行鼓励;第四阶段是总结阶段;第五阶段是扩大目标阶段。总体来说,积极心理学更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更多的是去寻找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使学生从本能上减少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健康心理,从而实现健康成长。

2.3建立积极学习环境

环境会一直对人产生影响,好的环境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积极向上,坏的环境就会把人拖下水。想要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就应当先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接受长时间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好的影响。积极心理学从完整性上说,具备积极的情感、人格品质、环境,学生能够在其中进行积极地学习、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向上等。但是还是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要让积极心理学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就必须把环境建设作为前提。高职院校可以对学生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探究,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调研,以树立学生积极心理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校内的各个宣传板块都可以长时间做一些积极事件的宣传,即“正能量”宣传,主要是在校内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风气,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让每个人都能够体会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3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如今的学生更是有着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很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问题。高职院校想要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将积极心理学作为导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发现自身的优秀品质以及潜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为学生营造积极的环境,帮助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琴,孔金.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19-23.

[2]朱耀秀.《善用手机,拒绝依赖》教学设计——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30):130-131.

[3]黄艳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智库时代,2019,(45):266.

[4]姚蓓蕾.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2018,(87):12-13.

[5]赵欣欣.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8,5(42):369-370.

[6]刘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166(1):27-28.

[7]王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智库时代,2019,(5):178.

[8]张佳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4):12-13.

作者:朱丹 段玲玲 沈佩琦 单位: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