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社会心理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全面推进,女性在乡村生态旅游中的价值日益突出。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从个体外在刺激、内在需要、参照群体和自身态度四个方面阐述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心理学机制,并探究女性在参与过程中的良性情绪获得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研究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对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女性;乡村生态旅游;社会心理学
引言
随着旅游业在乡村的迅速发展,女性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参与者,是实现生态旅游价值、保证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社会心理学机制,不仅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深层次发掘个体积极参与的因素,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也能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把传统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动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步深化,旅游逐渐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而乡村生态旅游慢慢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乡村女性作为参与生态旅游的重要社区成员,具有先天优势,其参与在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可帮助女性提高自信心,开阔眼界,使个体实现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丰盈积极的人格特质,从而获得心理归属感和幸福感。中国乡村生态旅游兴起之后,乡村女性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性参与行为对其自身和旅游活动均有特殊意义。首先,旅游参与行为有效增强了乡村女性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乡村女性热情好客,表现出更多的积极的亲社会行为,以及对社区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较易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去,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整体分析女性通过乡村生态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机制有重要价值。
2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心理机制探究
女性作为乡村的主人参与乡村生态旅游、促进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振兴,其行为有着广泛的社会心理学依据。
2.1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心理原因
2.1.1外在刺激是引力个体的行为最先起源于对外在环境的感知觉,因此,刺激的输入会直接影响个体对外在刺激信息的处理过程[1]。首先,旅游感知觉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个体对于外在刺激的反应不尽相同,特别是旅游环境的差异,使得旅游的群体性差异表现更为明显。这种差异受个体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影响较大,就旅游地的选择来说,山清水秀的原生态环境对成年人的吸引力更大。其次,旅游感知觉的选择性保持具有差异性,受个体价值观和个体对刺激的认识有选择地保持差异。个体价值观会让旅游具有指向性,当这种指向性能带给人们显著的快乐感时,知觉会长时间记忆这种感觉,并将长期有选择地保持下去。最后,旅游感知觉具有可持续性,在现代行为选择过程中,当个体发觉某一事物适合自我发展价值,则会主动地多次寻求该事物刺激,以在应对过程中对刺激作出反应,旅游行为亦是如此,这种观点同时也符合条件反射的原理。女性作为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一大特殊群体,受其本身性别的影响,女性在应对刺激的过程中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敏感性。研究发现,成年女性在旅游决策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她们在进行旅游选择时更多受感知觉的影响。外在刺激是影响女性感觉系统的第一要素,外在刺激的输入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得,旅游视觉的新鲜感首先能捕捉到女性的注意关注,让女性在感受美好的行为体验中愉悦心情。影响旅游者感知觉的因素往往是复杂交织的。受接近原理的影响,女性更容易发现身边生态旅游环境中刺激物的价值,并将其赋予特殊的感情色彩,这种积极的感情促使女性作为第一参与者不断参与旅游行为地。同时,当外在刺激趋于知觉整合时,旅游行为便成了一种有意义的整体,使其长期储存于个体记忆中。女性参与身边的生态旅游行为所反映出的情感总是积极的,因而当刺激与反应形成条件反射时,旅游刺激行为将成为泛化的客体,针对女性参与者则表现为希望扩大乡村生态旅游的社会吸引力,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共同体验参与过程,进而实现参与生态旅游的认知价值,实现社会认同。
2.1.2内在需要是动力除外在刺激的影响,个体的内在需要是激发旅游行为的内生动力。动机对于行为所产生的强度刺激远不及其导向性的意义深远,而这种目标的方向性大都被期望用来满足个体的内在需要。马斯洛需求理论系统解释了个体行为发生的内在需求,当生理和安全得以满足的前提下,个体开始寻求社交、获得尊重,并出现寻求自我价值的需求,这些内在需要可以在旅游行为中得以实现。旅游的出现是建立在社会环境中的,是附着于个体生理满足之外的额外需求,个体可以在旅游中结交朋友、获得友谊、得到旅游群体的尊重与接纳,进而实现自我价值。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长期置身于单调环境中的个体需要更多外在刺激以满足自身多样化的需求,但这种需求是建立在个体对单调刺激出现厌烦情绪基础之上的[2]。乡村女性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缺乏对外在世界的信息介入,她们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独自甚至与自己一样的同质性群体参与其他环境的旅游行为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因此,在居住地开展旅游行为是适应乡村女性安全需求的合理化现象。与此同时,女性在参与乡村生态旅游中可以与周围的朋友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提升社交的能力。而在居住地开展的旅游行为可以使女性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主人,帮助乡村女性提升自信心的同时,可以使女性拥有更丰富的成就感,有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同的个体所呈现的多重差异,在满足乡村女性对于求知需求的同时,也缓解了其长期居住于乡村的厌烦情绪,二者相辅相成,实现良性循环。
2.1.3参照群体是助力人是社会动物,每一次社会行为的出现都不是个体独自完成的结果,接受群体暗示并获得其认同是个体参照群体的首要动力。相互作用是发挥群体效应的基础,群体又会反过来对个体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当个体拘泥于当前状态不知如何应对新鲜事物时,群体力量将会推动个体思维的突破式前进,这些参照群体可能认知目标不尽相同,但在长期的社会互动模式支撑下,为凸显群体的社会价值,群体成员通常会在从众效应的驱动下维持群体认同。当参照群体开始发生作用时,群体凝聚力也在不断增强。群体凝聚力受群体性质的影响程度很大,群体间个体的同质化程度越高,群体凝聚力也会越大,而目标的一致性会有选择地吸引一部分成员加入群体,因而群体的凝聚力将随着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再次提高。于个体而言,参照群体的首要因素取决于群体对个体的积极影响因子的大小,而未知环境能带给个体更多的社会吸引元素,而且可以在获得参与感的同时获得角色期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将反作用于参照群体[3]。性别差异使得女性天生具有较强的群体包容性,受接近原则的影响,居住地内,女性群体将成为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参照群体。女性群体间的众多共同特性让女性群体在行为选择中发挥着更大作用。受共同目标的驱使,乡村女性有更多空闲时间针对目标开展信息追踪,随着群体成员间的多层次卷入,女性会敏感地发现更多有共同价值观的参照群体,角色吸引让女性主体体验较强的自尊感。积极的角色探索与高期望值的获得,让女性在参与乡村生态旅游这一行为中体验从未有过的价值,群体间的相互交流与目标共赢对乡村女性来讲都是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参与旅游行为也会成为乡村女性探索学习的新机制。个体成员在参与旅游行为的生态环境中,又会受到群体中其他女性的参照群体影响,社会化效力作用呈分裂态势发展。此外,外来旅游者也是助力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参照群体,该群体作用的发挥将强化行为的反射力度。
2.1.4自身态度是维持力无论外界的刺激强度大小还是内在需求程度,态度才是最终决定行为的关键决策因素。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接纳首先取决于对该对象的偏爱程度,受社会主流意识和其他群体的影响,个体会选择在态度上给予容忍对象的更高层次的关注,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当个体主动探究事物信息时,则代表进入认同阶段。通常,个体的积极态度能够增强喜爱程度,如此根深蒂固的态度将内在化激发认知情感并在行为发生过程中重新审视这种情感的正面性,当被证实具有重复操作性,同化作用便催促社会参照群体扩大化。维持行为可操作性的另一个办法就是激发个体的潜在动机,此时单纯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略显单薄,隐蔽在动机背后的价值观则是强化态度的一剂良药,也就是说,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强化态度、激发个体行为[4]。女性对自身行为的态度以及对家庭的决策都具有主导性,而女性态度的影响往往是广泛的。外在客观世界能给乡村女性带来深刻的感知觉刺激,特别是外在刺激能满足女性对于缓解压力、增进感情、调节心情等内在需要时,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即成为一种积极的趋向,女性地位的体现也会在参与旅游的行为中得以升华。于是,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建设可能已经成为女性除家务之外的重要行为,而乡村生态旅游本身的娱乐性、开放性和参与性能使女性的参与态度更为坚决,这样内生性的强烈态度会持续维持行为的存在和发展。情感方面的影响总是被首先考虑的,在满足女性内在需求的前提下,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女性判断社会参与程度的主要指标,也是女性维持参与态度的重要动力。女性的社会价值在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社会行为中持续提升,主要表现在参与生态旅游对于乡村振兴的价值体现,群体价值让女性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受,也是女性强化参与生态旅游态度的强大力量(见图1)。
2.2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心理特征
个体享受快乐大都来源于多种感觉刺激的传出,乡村生态旅游集合了感觉、知觉、人际、价值观等多重刺激,这些刺激可以吸引参与者的积极加入,再加上个体内在需求的动机驱动和周围参照群体的影响,敏感的女性群体更容易陷于最佳的体验状态,持续享受愉快的心情[5]。
2.2.1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能体验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女性突破居家现状、充分参与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生活聚集地能给女性熟悉的信号,在生活区开展活动的信号并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被破坏,反而它会吸引女性放松身心作为主人公充分参与活动,聚集乡村中的其他女性在个体安全感的保护下,融合群体力量整合多重信息,从而强化安全感的影响范围。
2.2.2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能感受归属感传统的女性家庭劳作大都是可以独立完成的,长期的个体作业使得乡村女性并不能良好地体验群体参与感,团队合作力也不够强大。作为一种群体,女性在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靠一己之力似乎不能实现预期效应。通过女性间的团队合作,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充分体验女性个体在群体中的社会价值,责任感的增强有助于强化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
2.2.3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能提升自我效能感女性参与团队协作不仅可以感受强大的归属感,也能在激发女性主动参与生态旅游的积极性。当女性在参与过程中反复体验愉快的情绪时,便会促使乡村女性对该行为的再次发生充满信心,并且刚刚突破单调生活的她们总是乐观地期望自己的能力能够获得高额回报,班杜拉认为高期望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目标的发生,因而积极的反馈能够使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行为被激活。
2.2.4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能体验满满的幸福感心理学对于幸福感指数的测量有主观偏好性,但主观感受的前提却是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女性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行为是一个链条状反射,当女性渴望摆脱单调生活增进彼此间感情时,生态环境给予的主观放松的感受,使得乡村女性主动发生参与行为,主动的参与感本身就带有自发的轻松性,而自我期望值的正向反馈也能让女性在整个参与过程中享受美好的回忆。
3结束语
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女性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又是推动者。在乡村生态旅游已然全面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女性的特殊角色作用,推动旅游环境供给侧改革,持续发挥外界刺激的多样性作用,满足个体内在需求,使乡村女性群体凝心聚力,在主动参与乡村生态旅游的行为中感受日新月异的乡风文化,拥有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完善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让乡村生态旅游真正成为女性的内在性社会需求,并不断激发其参与的潜在动力,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2]杨军辉.女性旅游者决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5,29(6):80-84.
[3]卢晓龙.女性旅游者心理与行为对森林公园品牌质量影响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4]赵艳昆,付华.女性旅游者行为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70-73.
[5]刘纯.旅游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白瑄 王慧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