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积极心理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教育者、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4个环节中,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传统心理学已有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心理学理念,用包容的、乐观的、阳光的、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和心态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1]。积极心理学开阔了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视野,提倡积极人性论,增强正能量,积极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2-4]。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对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锻炼和科研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实验过程中,因医学生对实验重要性和操作难易程度认识不到位,常出现操作流于形式、不规范以及思想懈怠等问题。本研究就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激发医学生潜力和积极性,调动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医学生对实验课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的基础课程,相对于临床专业课程而言,一些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对将来所从事的医学相关工作没有太大帮助,实验教学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补充[5],因此对实验课积极性不高,在教师讲授实验相关知识时不认真听讲,实验操作持应付心态,不能较好地掌握实验要求的相关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
1.2实验课准备阶段学生思想被动
生物化学实验课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进行预实验、完成相关试剂溶液的配制,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给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对于各种实验试剂的配制缺乏了解,并不能真正了解实验的全过程。这就致使学生缺乏实验参与性、主动性,产生对教师的依赖,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实验操作流于形式
学校开设生物化学实验课的相关专业有护理学、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和医学检验技术等,其中40%左右的学生是文科生,缺乏相关化学和生物学理论知识背景和操作技能。课堂上,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时这些学生不积极学习,仅按照步骤机械、被动地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操作缺乏兴趣,对实验现象缺乏思考。
1.4实验结果认识分析不到位
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缺乏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思考和总结,更有甚者通过实验给定的数据范围编造实验数据,这种行为违背了教学目的。应将实验预习、课堂表现、操作技能、创新设计能力等一并列入考核项目,对学生进行全面评定,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提升实践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5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高校教师普遍授课任务重、科研压力大、收入待遇与预期有别、学生课堂表现不佳、家庭和社会事务缠身等,导致很多教师疲于应付教学任务,出现职业倦怠现象。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剖析、交流、调查和总结,进而影响教学效果[6]。
2.1教育者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首先要做到努力克服自身职业倦怠现象,能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压力,采用有效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合理化解压力变为动力,以便更好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其次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实验教学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再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为学生树立榜样。
2.2教学对象
如果教师时常关注学生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潜能,充分挖掘学生独特的创造力,进而培养出实用型医学人才[7]。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应从3个层面关注教学对象。
2.2.1积极的主观体验从个人主观的层面出发,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的主观体验,即个人幸福感的强烈程度,包含个人对过去生活的满足感、对当下生活的幸福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感等。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幸福和价值体现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目标,摒弃自身消极情绪,阳光而自信地面对生活,培养自身创新精神并付诸实践,当自身创造和实践取得成就时就将拥有幸福的情绪体验。
2.2.2积极的人格特征教师应引导医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潜能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来不断追求幸福,并且能够体验到所追求的幸福。教师应关注并发掘学生积极的人格特征,如自信、乐观、独立、勇敢、毅力等,鼓励他们改革创新,奋发上进。
2.2.3积极的群体环境积极的群体环境主要是指公民美德的形成及其所受的影响。周围环境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和心理特质。因此,文化氛围充满正能量的校园、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都会为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提供有利的环境,以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2.3教学方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层面进行教学改革。(1)课前。一方面,教师应在每次实验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题目,题目要新颖且有一定的深度,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小组讨论来完成相应的题目并生成预习报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和操作技术通过录制微课和微视频的形式来辅助学生的课前预习,在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带着相关知识和问题进入课堂,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课中。课堂教学时,应以营造积极的主观体验为导向,以师生共同参与为方式来进行,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进行实验原理的讲解时,可先让几名学生进行讲述,然后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补充或是质疑,最终由教师总结讲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在示范实验操作时,亦可先请学生来完成,针对不同学生所完成的操作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终由教师完成规范的操作示范,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规范操作的记忆并且对于学生示范时出现的不规范操作也有印象,进行实验时能够尽量避免。再次,当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掌握规范操作后就可进行实际操作。此时,教师应不断在实验室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及时解决其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动手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应多加鼓励。与此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记录时实事求是,合理分析所得的实验结果,如实记录。(3)课后。完成某个实验的方法通常不是唯一的,在课后教师应鼓励各个小组在掌握课上实验原理和操作的同时,积极创新设计新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并在实验室开放日付诸实施,此举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并调动学生的科研激情。此外,学院可设立相关激励机制,例如定期举办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和竞技精神,对于获奖的学生颁发证书予以支持和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4教学评价
2.4.1学生评价体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评价标准由原来的单一实验报告成绩转变成5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预习报告(10%)、课堂表现(20%)、实验技能考核(20%)、实验报告成绩(40%)和创新实验设计(10%)。其中预习报告主要考核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预习问题所做出的解答和分析;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实验课堂上学生的态度和小组协作能力;实验技能考核则是考核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报告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并对其做出的合理分析;创新实验设计则是考核学生课后对该次实验的思考和对实验方法步骤的创新设计。
2.4.2教师评价体系课后教师应给学生发放不记名评教表,要求其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这样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于该次实验教学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积极心理学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成效
3.1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热情
在实验过程中,若实验结果与阳性对照出现偏差,大多数学生能用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反复进行实验,并将自己所得结果与正确结果进行对比,回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分析原因,回避和克服类似性错误。
3.2可激发学生多层面思维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如胰岛素动物降糖实验,学生观察到动物灌胃后血糖显著升高,通过皮下注入胰岛素,动物出现血糖降低的现象。在这个实验现象基础上,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积极地交流和讨论,探讨糖类代谢路径、降糖机制以及血糖升高的原因等,围绕实验现象从不同层面提高自身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基于现象和理论,分析糖尿病病人病因的形成,肥胖病病人出现代谢紊乱和代谢综合征的原因,代谢紊乱和内分泌调控之间关系,从而使知识反馈到临床现象和临床研究。
3.3可提高学生实验质量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正确对待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积极的求知态度,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然而有的学生为了追求理想的实验成绩就会互相抄袭实验报告。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学生拥有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能够理解和对待不同组别学生实验结果具有差异性,尽管彼此结果准确性有偏差,但都能认真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地进行反思,撰写的实验报告也体现了科学性和准确性。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拓宽认知范围、增强认知灵活性。在积极情绪感染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提升、接受能力显著增强。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心理学形成时间短,缺乏成熟的理论基础、理论内涵和概念框架。积极心理学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特征性的理论和实证性研究。另外,积极心理学测量工具有待完善。积极心理学提倡在教学活动中贯穿积极向上的态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观的人格特质、增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由此,积极心理学应用的深入必将加快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平,尹红霞,魏亚慧,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学困生学习动机激发和行为改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71-72.
[2]孟维杰,高树倩.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创造力:主张与关联[J].苏州大学学报,2018(2):89-94.
[3]王日升,蒋继春,孙铁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层面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9):98-99.
作者:李梦博 于瑞雪 张林果 王陆薇 张明霞 杨振华 夏西超 单位:平顶山学院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