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心理学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心理学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心理学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探析

教育心理学是为服务教学改革而提出的心理学理论,在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全新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注重人才专业素养建设,还要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复杂变化。因此,可以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高校教学管理相结合,发挥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引领作用,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整体效能,并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

美国心理学者罗伯特?斯莱文所著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不仅介绍了教育心理学领域诸多重要理论、概念、规律与方法,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利用大量真实案例佐证,有效实现教育心理学理论向课堂教学的迁移,帮助教师有意识开展心理学教育。第一章围绕教育心理学理论,提出教育心理学教学基础;第二章提出教育心理学认知、语言与读写能力的发展;第三章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提出社会与道德和情绪的发展;第四章重点探讨学生多元化教育现实问题;第五章对行为学习理论深人分析;第六章阐述学习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理论;第七章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进行深入阐释;第八章提出教学中学生中心与建构主义取向;第九章提出分别教学与个性化教学技术;第十章分析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第十一章分析如何构造有效的教学环境;第十二章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特殊学习者教育方式;第十三章提出学生学习评估策略;第十四章阐述标准化测验与问责问题。该书坚持理论知识、多元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存,通过实际案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阐释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现实问题。同时,提供了“理论应用于实践”和“有意识的教师”两个专栏,重点探讨了实践策略,为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质量提供了借鉴。

该书指出,通过教育心理学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高等教育不断扩招背景下,大学生数量持续增长,且招生标准和范围扩大,导致学生素质差距明显。很多学生学习能力有限,难以承受高压学习环境,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教育心理学能够从心理层面对学生进行管理,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各项挑战。其次,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高校是一个集体性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对学生集体意识有较高要求。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集体主义精神有限、团队配合与人际交往能力不足。教育心理学作为一种积极教育理念,将其与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让学生明确自身在团队中的价值定位,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优秀品格。最后,培养学生价值观。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价值观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教育心理学作为一种积极创新的教育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坚韧的品格。教育心理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价值观。

该书提出教育心理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结合的实践途径。其一,以教育心理学为基本理论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教育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表现出的自卑、自闭、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问题深人调查,通过心理咨询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现象,在增强自身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培养具有积极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才。其二,培养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意义,通过自学方式积极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同时,高校需要组织内部学习、短期培训、进修等教育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并建立应用考核体系,通过物质和精神鼓励方式,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融人教育心理学理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其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校需要以教育心理学为思想导向,通过开设健康课程、优化课程安排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合理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结合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社会中常见的心理健康案例,有效增强学生积极性,同时,积极开展课堂创新活动,通过情境展示、角色扮演、合作探究等形式,为学生带来具有吸引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发挥教育心理学理论对高校教学管理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在良好教育环境下养成积极的心理品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陈绮维 单位:毎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