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教育心理学的外语暗示教学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教育心理学的外语暗示教学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教育心理学的外语暗示教学法

摘要:外语暗示教学法也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框架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论文介绍了其教育心理学依据和三大原则,并对其展开了论述研究。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外语暗示教学法;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三大原则

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新课标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衡量教学目的是否达到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情感的激发和求知的欲望,使学习这种纯理性的活动加入情感心理因素,消除学生的情感焦虑,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外语暗示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教学模式,提倡采用愉快放松、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和建立师生和谐融洽环境三大原则,将学生从传统填鸭式和纯理性学习中解放出来。

一、教育心理学简介

历史上,心理学基本分为十大流派: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这十大心理学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心理研究的客观发展,并慢慢整合统一,发展为现代心理学,并向教育、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向辐射,分别形成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其中,兴起于20世纪50和60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巨大。人本主义心理学,于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以研究“普通人”的心理和自我为主要对象,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为主要代表理论,研究人的本质、尊严和价值,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开启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篇章。认知心理学,萌芽于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后飞速发展。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识过程;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其研究是类比计算机的运作模式,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外语暗示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依据

外语暗示教学法也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当然,之后随着对暗示教学法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广泛,别的学科教学也使用到了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个关于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中提到了两个要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积极主动学习。这两个要点分别对应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认知发展学派的幼儿教育理论认知发展学派的幼儿教育理论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主要观点为,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主动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对自己思维发展有益的“启发物”,形成新的认知链接,从而不断能动地发现、形成与构成自己的知识经验,以认识周围世界。所以,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阶段都具有自己的年龄特点。教育者应该通过观察和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方式,采用适当的方式去启发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灌给他们。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是前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学生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这个理论说明了学生的思维从理论上具有被启发的可能性。教育者了解到这个可能性时,才能不断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即适应最近发展区,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3.人的自我实现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人有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潜能。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自我实现理论有三个主要特征:自我实现倾向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完善的动机和需要;个人可以顺着自我倾向适当地自由选择;人具有关怀需要和自尊需要。这三个特征说明,自我实现倾向是一个基于生物性的主要动机,能使个体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变得有创造性。马斯洛认为,人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的过程,是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人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自我实现。所以,人本主义认为,人的一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个体的发展。这个观点契合外语暗示教学法的理论。

三、外语暗示教学法的几大原则

(一)愉快而不紧张的放松原则

愉快而不紧张的放松原则是外语暗示教学法的首要原则,这符合人本主义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观点。也就是说,在学习外语的时候,要使学生置于一种愉快放松的环境下,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所以,在外语学习的课堂上,应该减少枯燥的纯语法讲解,而应该将语法讲解置于影片台词分析、故事讲解、歌曲学习,甚至是课堂游戏中,让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放松状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愉快放松的状态时,其潜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陷入不愉快、恐惧、慌乱的情绪中时,肾上腺素会过度分泌,而大脑会发出排斥新信息的信号。另外,紧张的课堂气氛也会给学生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接受“学习是很苦的”这样的暗号而抵制学习,不愿学习,对学习产生恐惧厌烦的心理。

(二)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主要重视理性的力量,即有意识的能力;而“暗示教学法”追求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强调通过情绪情感加强无意识调节的能力,达到身心合一,促进学业进步。这一点在外语教学中尤其重要:英语阅读课分为精读(intensiveReading)和泛读(extensiveReading);听力课分为精听(intensiveListening)和泛听(extensiveListening)。精读是指每篇文章、每个句子细细地分析,包括其文法、语法和句法;精听是指在做听力训练时,一定要听明白、理解清楚所有内容;而泛读和泛听,顾名思义就是广泛的阅读和听力练习,其目的主要是广大知识面,并形成语感。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和听的时候可以不知其所以然,把自己置于这种阅读和听力的环境中,对外语水平的提高同样大有裨益。外语教学很强调语言学习环境,比如笔者的一名学生,英语基础不好,对英语产生严重偏科和厌学的情况。但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美国生活了半年,回国后英语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日常交流基本没有问题,困扰他很久的语法难题也基本攻克了,因为他能在做语法题时减少刻意地思考,而使其更接近于一种习惯性思维。这个就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共同作用产生的良好效果:当我们在使用母语时,不会过多地纠结于语法和句法,也是因为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有意识和无意识地接受了这个语言的所有信息点。

(三)暗示的相互作用原则

在暗示课堂教学中,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只有这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才能把握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心理途径去更愉悦地接受知识。洛扎诺夫认为,暗示是一种经常性的交流行为,它可以通过无意识的心理创造条件,开发人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暗示教学法的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爱护和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批评,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愉悦地接受暗示。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对外语暗示教学法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相关教育者、心理学工作者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综上所述,外语暗示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对教育者的要求也较高,需要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心理发展水平,真正做到在课堂是调适学生心理,比如选择合适的音乐、歌曲,营造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选择教学方法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完全具备实施外语暗示教学法条件的学校,可以先以这种方法为辅,而不能贸然取代传统课堂,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芳,熊哲宏.智慧的发生——皮亚杰学派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静.暗示教学法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科技教育,2008(16).

[3]李咏天.暗示教学法与非指导性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探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4]毛晋平.中学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5]彭运石,冯永辉.续思想薪火,集流派大成——“外国心理学流派大系”评介[J].心理科学,2010(6).

[6]周芬娟.论暗示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

作者:魏琼 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