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育心理学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育心理学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育心理学运用

摘要:自从人类迈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的竞争日趋加剧,无论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还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人的心理活动对高校思政课的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中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进行创新,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育心理学;运用

一、引言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曾经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大学生才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材,高校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引导下,高校思政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整体上来看,高校学生的思想信仰以及价值观是积极、正面的。然而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信息发展日益膨胀,各种思想价值观互相交融,这对于思想活跃、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社会阅历有限的高校学生来说,如果不加以引导,容易在思想上产生迷惘甚至走入歧途,这就给高校思政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的产物,符合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以教育心理学为突破口,着眼于高校学生的思想实际,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

二、教育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研究教学情境中的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如今已经有着百年的历史。而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存在心理规律的。笔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学情境中的教师与学习情景中的学生以及他们在互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国内外有许多教育者都高度地重视受教育者的心理因素,并提出合理运用这一因素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教与心理学是伴随着教育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旨在通过了解人性,改变人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可见,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及价值分析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大概占75%,而心理健康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高校许多大学生并没有对思政课地学习引起重视,他们觉得只要背背知识点,考试能通过就行了。这样并没有充分地发挥思政课教学对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而教育心理学和高校思政课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构成要素和人才培养目标,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尊重他们的想法,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准确介入,通过影响人的思想或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提高思政课教学有效性进而实现德育目标。

三、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阐述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及时了解,充分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各种思想动态,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

(一)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思路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一度被忽略,他们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学生行为符合传统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要求会得到肯定和鼓励;反之,不符合要求便会受到惩罚和批评。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教育者都没有否定学生的权利,它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信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要等,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拓宽高校思政课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政治观念、法律观念和法律观念。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

当下许多高校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原则、方针和举措,这些经验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在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课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反之,效果不太理想。同时,教育心理学中感觉、直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规律方面的知识,可以使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激发学习热情。所以应以教育心理学为突破口,结合高校思政教学经验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提炼、总结,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更科学。

(三)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强调产生思政理论体系,而忽略了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通过教育心理学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结合,全面了解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与性格差异,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思想动态与情感变化,利用教育心理学中的知觉、想象、记忆、思维等规律,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从而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进行学习,激发整个课堂的活力。同时,教育心理学提倡运用认知分析、行为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也是值得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的,通过借鉴、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教育力,从而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四、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伟大的瑞士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在人的一生中要在他固有的人格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它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谐性。”高校思政课便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多样性。而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能够拓宽教学思路,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增强其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势在必行。其中,教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实效性的主导因素,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关键因素,而外界环境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一)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完善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教师理念等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做过研究,研究得出教师应该具备“仪表良好”“态度友善”“品行良好”“尊重学生”“兴趣广泛”“有忍耐性”“宽容”“幽默”等特征。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培养教师特征,学生认可教师,才会主动理解和把握教师传授的知识。首先,教师要注重仪表、简单、大方、端庄,树立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教师要具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个性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教师良好的思想作风、生活习惯和言行举止也能够增强在心中的地位。同时,教师还要合理地培养期望效应,以学生能承受的为底线,不能给学生过大的压力,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当学生犯错时不能乱发之气,而应该虚怀纳谷,有包容之心。当自己犯错时,要勇于承认错误,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二)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对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价值观交叉融合,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活动带来巨大的冲击,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局限在“是什么”层面的教学上,而是深入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和“怎么样”,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其次,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出发进行思政课教学。学生由于家庭、遗传、环境等不同,其生理和心理发展也不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分类,因材施教,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要为他们量身制定符合他们水平的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同时还要注重态度理论的运用,在态度形成与转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了,懂得利用周围环境、群体意识以及网络资源影响学生的认知,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时耐心细致地开导。此外,还要注重情感教育理论的运用,注重激发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

在高校传统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情况下,运用心理疏导的方式不失为弥补现有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心理疏导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言语或者其他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解决学生的心理疑问和思想困惑,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一方面,以宣讲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如对大一新生进行环境适应、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的疏导,对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道德心理的调节,对大四的学生进行就业心理问题地指导,给学生传授缓解心里矛盾的技巧,解开学生的思想困惑。另一方面,以对话说理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在与学生面对面的对话交谈与信息交流中,找出学生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使学生心服口服,形成积极健康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体现民主的对话交流,以取得学生的信任。它应该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倾诉和教师地引导,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使学生能够乐于接受的方式,打造学生爱听、老师爱讲、学生受益、老师提高的高校思政课堂。

(四)提升教学环节的艺术性

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确,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只有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教师才有可能实施有效地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环节的艺术性是当前思政课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播放历史题材类影片《生死抉择》《冲出亚马孙》《谷文昌》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等;通过激情的演讲,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享受思政课教育内容带来的乐趣;理论联系实际,客观、公正地剖析实际问题,将枯燥的思政课教学打造成具有艺术性的公共课程,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环节的艺术环节。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不断地提升思政课教学课件制作水平,选择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思政课与生活息息相关,要珍惜老一辈革命者为今天美好生活所做的牺牲,从而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树立远大的志向等。

(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固然作用,但是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要改变对这一课程的偏见,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与行为,还要学会克服学习障碍,通过正确的学习策略,获取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知识。首先,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塑造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高校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勇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在自我剖析中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在完善自我的前提下,结合教师的有效引导,提高自身对高校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怀着对高校思政课的兴趣,内化为高尚的理想信仰,自觉追求高尚的思想道德,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实现个人价值与自我价值。其次,学生还要善于学习,成为真正的策略型学习者。具备丰富的学习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在没有教师、家长以及他人的监督情况下,也能够有效监控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学习行为符合学习目标;养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有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这种学习品质对学生今后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呈现出新的特点、新的问题。近年来,教育心理学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作用,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当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完善,提高教学素养,从而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许贺,李洪.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机制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6).

[2]牛江永.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

[3]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7).

[4]王兆云,李小梅,王新刚.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基于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3(23).

[5]齐晓颖,刘立伟,赵婷.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8).

[6]张彩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视角[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9).

[7]唐剑.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例探索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6(03).

作者:江晓晖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