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认知心理学下的中小学过度教育研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认知心理学下的中小学过度教育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认知心理学下的中小学过度教育研讨

摘要:本文研究中小学过度教育,依据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发展规律分析当下中小学教育的特征与表现:学习内容多,学习科目难,学习时间长。改变当前的过度教育现象,就要求中小学的教育与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发展规律相适合,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改变多学就是好的认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规律;中小学;过度教育

中小学教育要与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发展规律相统一,依据中小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让学习真正成为主动建构的过程。当今社会的教育过度(over-education)成为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学校和家长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加紧督促学生学习,致使学生心理压力大,产生讨厌上学、厌恶学习、恐惧考试的情绪,既对学生造成伤害,也对教师的教学和家长的管理带来难题,又对社会人才的培养产生阻碍。纵观这些表现,如何彻底改变过度教育现状是当务之急,遵循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指导教与学、改善过度教育的状况具有指导意义。

一、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发展规律:要求中小学的教育与之相适合

皮亚杰将0至16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儿童的认知发展是连续的按固定顺序进行的,也就是说这四个阶段是认知发展的规律,儿童的认知发展不能跳跃式前进也不能逆向发展。不同阶段的儿童智力发展和认知结构具有不同特征,这就对教育教学提出一定要求。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与方法:依据中小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中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在7~16岁,对应认知发展阶段,7~11岁的儿童大多步入小学,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具备一般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思维;11~16岁的学生大多在初高中,他们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灵活,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解决问题。由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具备与年龄一致的认知水平,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不一致,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受到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的制约,不能把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与方法混为一谈。具体学科的教学应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低于当前认知水平能力,也不超越当前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的要求,同时还要提出促使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的内容和方法,将这一衔接过渡把握在合理的范围内。把下一阶段的内容和方法提前安排到上一阶段,压缩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内容成为当今过度教育的表现。总之,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编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遵循认知发展规律组织教学

教学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殊需要,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填鸭式教育。具体来说,小学生和中学生在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灵活度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可以把基本概念与他们的认知结构相关联。对于小学生,需要列举实例促进他们理解和应用,对于中学生可采用命题的形式直接讲解,因为他们自身可以把基本概念与现实事例联系起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选择喜闻乐见的故事和生动形象的教材,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头脑风暴、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发展。

3.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

人的学习是从外界环境的刺激的输入开始,经过不同的认知加工和存贮结构的转换,最终进入长时记忆。学习具有主动性和目的性,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学习者最初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感觉。经过信息加工系统和转换器转化,在此过程中,知觉发挥着整合作用,注意发挥着筛选作用,最后形成记忆,从瞬间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成为知识的一部分。学习是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当学生遇到新知识时在认识中便利用原有的旧知识进行消化,原有的知识与新的事物之间产生矛盾,最终形成新的认知。顺应是同化的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调节原有的知识或建立新的认知理解新事物。可见,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思维发散的过程,已有知识是新知识产生的基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促使中小学生夯实基础、温故知新,提高认知水平,不断建构完整的经验体系。

二、当前的过度教育:内容、时间与学科过多,任务繁重

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发展规律要求中小学教育与之相适应,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中小学教育面临重重挑战,过度教育问题阻碍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的涌现。当前过度教育表现在学生学习内容多、学习科目难,学习时间过长,睡眠时间、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减少。教育过度成为普遍的现象。1.学习内容过多,学习科目过难: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小学生学习科目比较多,再加上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的趋向,学生学习科目过多,尤其是中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的学习量增加;很多教师拓宽知识面,希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掌握广泛又全面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内容加倍。尤其是高中阶段,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三年的学习任务,余下一年半的时间复习做题;科目难度比以前大增,10年前的初中知识已经提前到四五年级讲授。面对以上情况,教师不得不采取强有力的方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复习资料泛滥,学生不仅要做学校发的练习题甚至还要自己买练习题。课上听教师讲课,课下不仅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还要挤出时间做练习题。快节奏的步伐下,“启发式教学”被“填鸭式教学”取代。皮亚杰认为学生的认识来源于动作,知识来源于活动,“填鸭式教学”下,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的时间减少,记忆背诵、练习习题的时间增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尚且浮于表面。教师通过“填鸭式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提高成绩的方式,违背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后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压缩到前一阶段,忽视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2.学习时间过长:学生睡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减少中小学生在校时间大多为早上7点至下午5、6点,有的学校加上早晚自习时间更长。通常情况下,学生做作业要到晚上10点左右,高年级甚至到晚上12点。再加上音体美社会实践课程被主科占用,这样一来,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安排在学习文化课上,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休息时间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及课外活动,心理压力过大,给身体造成一定负荷,影响智力发育。我们经常看到现在的中小学生上各种补习班,周六周日还要背着书包赶场学习,平时上课来不及消化吸收的知识,只能通过补习班弥补。笔者近三个月对所在区域的10所辅导机构中进行调查,发现有67.27%的学生长期在辅导班补习功课,20.08%的学生偶尔补习重难点,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功课压力过重、学习时间长。皮亚杰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但长时间学习就会产生疲倦,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智力活动需要与外部活动相结合,保证中小学生的基本睡眠时间是最基本的要求,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强身健体,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3.过度教育:当今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一个社会(或个人)拥有的教育超过了它(或他)的所需(required)或所望(desirable),就属于过度教育。可见这里的“所需”和“所望”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组织教育教学。过度教育现象表现在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从社会角度来看,由于社会的性质和共产主义目标,为了实现社会公平,高校大规模扩招使高校毕业生数量超过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就业形势严峻,唯学历论倾向严重,学历与工作岗位不匹配,教育资源浪费。从个人角度来看,教育者传道解惑已超越被教育者现有的认知水平,被教育者依靠身心发展水平和现有的知识经验无法接受新事物,被教育者的兴趣爱好被忽视,想学的知识学不到。个人角度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家长两个主体上,教育超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应试教育将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当成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标准:对教师来说,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教师迫于压力片面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产生过度教育;对家长来说,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孩子的前途将孩子送进升学率高的学校,课下参加各种辅导。据《人民日报》报道,家长产生攀比心理,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补习功课就会落后于其他同学,所以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来看,过度教育现象未能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超越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值得我们加倍关注。

三、如何改变过度教育:基于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心理状态,身体状况,改变多学就是好的状况

基于认知心理学改变当今普遍存在的过度教育现象,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成长,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家长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改变多学就是好的状况。

1.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

基于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改变多学就是好的状况。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学生是主人,教师是辅助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推动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已经学到哪些知识才能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已知了什么是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教师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角度出发,运用渐进性的教学原则逐步深入,避免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急于让学生多学而忽视原有的认知结构,转变多学就是好的理念。提倡发现式学习是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将学科的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不是把学科结构直接传递给学生,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后展示问题。此时,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讲解验证学生的思考结果,这种方式突破了“填鸭式教学”促使学科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形成新的认知,符合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知发展。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也证明了这一点。

2.增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渴望学习,在于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合理展示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正确指导学生的归因结果,妥善运用奖惩,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求,学生的需求是学习动机的直接影响因素,从而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沐浴知识,减少因过度教育带给学生巨大的压力。在学校场域内,为每个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丰富课程,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可能。由于条件限制,学校和教师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但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种类供学生选择,为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提供多种平台。除此之外,教师和家长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成功归因观,为学生制定学习小目标,学生努力完成目标后,给学生一定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奖励和惩罚能够激发学习动机,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适当运用奖惩机制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

3.根据认知规律:教学适应学生认知发展

教学适应学生认知发展体现了“儿童中心论”。过度教育倾向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起点,启示教育者改变过度教育更重要的是落实到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上。对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玩心和好问心是他们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选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平衡状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衡状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用设疑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玩心理,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中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利用学生的好问心理,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科书的设计编写应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学校教学遵循课程标准,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减少机械式训练,遵循因材施教等原则。学校不能一味地注重文化课,应按时开展音体育美实践课程,学生从这些课中得以休息,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智力相应得到发展。总之,学生的成长发展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认知发展规律。作为教育者,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减少过度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2018年3月1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及学生的负担问题,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陈部长就学生减负问题给予回应,要从完善校内管理、治理培训机构、改进考评方式、规范老师教学和树立正确社会观念等各方面着手,坚定不移推进减负。过度教育现象不是一时可以减少的,也不是一日可以解决的,社会、学校、家庭应多方付诸努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Duncan,G.AndS.D.Hoffman.Theincidenceandwageseffectsofover-education[J].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1981

[2]余小波.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3]黄天元.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及教学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

[4]李逢超.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及其启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CarnoyMartin.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M].闵维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马建生,李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何以不可能或何以可能——基于课程的教育功能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孙清祥.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2

作者:王斐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