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积极心理学和思政教育工作有着相通性,辅导员在工作中引进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辅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面对生活困难,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现状入手,发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思想困境,从学校制度、学生个人、辅导员的工作三方面凸显引入积极心理学在思政工作中的必要性,最后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观个人群体三个层面和学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方案的改革中积极心理学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辅导员工作思政教育

1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应该寻求幸福来满足,不应该消极地对待事物,要注重积极的一面。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恩之心、幸福的人生五要素PER-MA、美德、主观幸福感、意志力等核心主题。感恩之心不在于如何去回报他人的帮助,而在于对自己所拥有的事物怀着真诚的感激。幸福的人生五要素主要包括积极快乐的情绪,沉浸其中的投入,美好的人际关系,有意义和目的的事情以及有收获和成就的感受,这能帮助人们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也能帮助人们提升生产力。

1.2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尽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总体都呈现出良好的局面,政治路线没有出现较大的差错,由于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和学生数量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思政教育的队伍建设发展缓慢,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思政工作的关联较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年限较短,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跟不上互联网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一定层面上带给学生许多负面的思想道德价值观,而高校的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许多学生的价值观被扭曲,正在走下坡路。

1.3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困境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信念薄弱,缺乏坚定的理想,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改变,信念也开始冲突,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意识薄弱。其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相对较强,缺乏集体荣誉感。有些大学生过于关注自己而忽略他人,追求自我的发展,淡化集体意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突出。大学生活缺乏理想,大学生玩物丧志,沉迷于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荒废学业。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它也是高校辅导员的政治教育工作。

2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2.1推进学校思政教育工作

教育系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管理有更多的好处。首先,对于高校思想教育体制的完善具有推动力作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一方面完善了思想教育的不全性,另一方面,它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促进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其次,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能够深刻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被动性和主动性。积极与辅导员沟通,完善辅导员的管理方法,积极心理学的引入,可以缩小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身份差距,正式沟通交流的过程,轻松化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局限性。

2.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心态的需要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不论是由于自身家庭环境造成的自卑心理还是由于就业压力所带来的困扰,使得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存在着消极的想法。通过长期对积极心理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实行,从潜移默化之中改变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挫折,困难困苦,挖掘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行寻求解决方法,让积极心理学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解决生长发育问题的方式。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从心灵上鼓舞学生砥砺前行。

2.3确定工作重点和创新工作方法的必要性

“90后”大学生思想成复杂化趋势变动,学生个体差异化较大。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帮助辅导员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把握学生思想上的动态。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原因是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个性,发展潜能。积极心理学可以成功有效的打破师生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和辅导员之间信任双方,进行双向思想交流,加强情感交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上的状态,可以将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弥补,采取事前补救的模式,避免无法挽回的局面,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

3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3.1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在主观层面上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它直接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积极情绪体验主要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层面上发挥作用。过去寻找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过去的快乐和满足感;树立现在的积极情绪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用更积极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不愉快,辅导员采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积极的指导学生如何走出这样的错误,让高校学生找到校园中的归属感,获得幸福流的来源;辅导员引导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可以激发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的潜能。研究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是个体层面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积极的人格特质是学生不断追求幸福的动力源泉,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师朋友的帮助对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作用。辅导员注重发展和寻找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注重和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大学生探寻自我身上的积极主动感观,充分发展在校园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心理,培养学生个人积极愿景和体验幸福生活的愿望,提升学生人格魅力。个体层面的利他主义,有责任感,以及有礼貌宽容等积极特质容易形成群体层面的积极氛围,这是积极心理学在群体层面上的研究。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个体的发展,这是双向环境交流导致的结果。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学生工作中,对班级学生规章制度的建设、主题班会、集体活动不断地以自身的积极心态去和学生沟通交流,传导正向的能量输出,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得到正向的情绪感知,同时在此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正向思维传递给学生。

3.2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改革的启示

3.2.1培育学生个人积极特质

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减少学生的焦虑,情感和孤独感,创造一个群体的情感范围。例如,在主题课堂会议中,让学生们登上领奖台,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演讲。学生举行的晚会庆典中趣味表演,让学生自己根据大家的喜好设计节目表演节目。辅导员在日常学生工作事务中,可以寻找不同的学生来帮助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增进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提高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减少孤独感的能力。

3.2.2辅导员,学生,政治教育,政治团队的建设

辅导员自己必须不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心理学研究。积极融合,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学生日常工作,加强道德建设。为青年学生培养一批新的思想政治队伍。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充当推进积极心理学在校园思政工作建设中的领头羊,促进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积极心理,让学生在微妙、活跃的校园环境中逐步适应校园积极文化。改变自己的消极观念。

3.2.3加强网络设施配合

网络已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网络上有些信息不利于学生的价值观发展,但网络仍然是处于优势地位的。辅导员可以推行网络上积极的积极的新闻,观看有积极心态的思政教育的电影,开展有建设性的活动,建设良好的班级风气,鼓励社团开展积极的思政教育活动,并推动它,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的思想教育工作。这不仅可以促进积极的思想教育,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2.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人数增加,雇主招聘要求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让许多学生处在迷茫、不安焦虑的心理状态,辅导员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压力,积极的帮学生排除心理困难问题。加强就业辅导的指导,掌握一定的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选择前景。遇到事情不惧怕困难,合理的对职业进行规划,增强自身技能,正确看待所学专业,匹配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减轻就业心理压力。

4结语

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它是校园风气建设的基石,立足于学生之上,尊重学生的选择,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性格,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总结在工作中推行积极心理学的方法,预防接触学生之中,了解相处过程中学生心里状态改变,学生隐藏的心理隐患,并及时的对学生做正向引导,疏通学生的困难,塑造积极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发展,从而影响学生的微妙影响。运用积极心理学解决相关问题时,主要弥补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把握了解学生动态提高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银平.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5(07):87-90.

[2]胡会丽,董梦佳.浅谈积极心理学在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2017(03):142.

[3]严苏丹.积极心理学在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OL].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28(04):120-125.

作者:陈聪 单位:衡水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