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积极心理学下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积极心理学下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积极心理学下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加学生的幸福感,文章讨论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考,包括以积极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一、以积极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品质,这也是辅导员能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辅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是一个能自我导向、生成的整体,提倡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释风格,这样能有效地预防学生产生抑郁的心理,提高学生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每个人都有积极的本性,因此每一个个体的内心深处都有对尊严、生活的意义、人生目的的追求。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辅导员更加注重以学生现有的积极品质出发,致力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2]。积极心理学主张辅导员应以积极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学生,且以欣赏、发展的眼光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良好的品质,用积极的语言激起学生内在的潜力与激情,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积极心理测量的方法去评估学生的积极心理或消极心理,在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后,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同时,教师也可以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开展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讲座、知识竞赛、心理游戏,给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如此,学生遇到问题时就能以积极的方式去解决,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二、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将自己定位为生活辅导员与政治辅导员,部分辅导员也是这样定位自己,并以此作为开展日常工作的基准。但是,想要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若仅有单一的思想教育与简单的管理手段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为此,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将自己准确定位为“心理辅导员”,并根据这个角色的定位结合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去认识思想问题,重视环境因素的影响与人格特点,化解心理问题应以德育的高度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与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3]。

三、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辅导员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应用“一刀切”的心理教育方法,应该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4]。第一,针对大多数学生,辅导员可以组织开展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以学生心理社团为依托,组织探讨心理问题的沙龙、心理微电影大赛、5•25心理文化节等,由此,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第二,针对一些适应能力不强或有些偏差行为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和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相互配合,进行匿名或一对一的积极心理学辅导,实现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期间,注意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各项事务,也可以挖掘大学生群体中的“平民”榜样,激发大学生追求积极心理品质的动机与需求,从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与积极心理学的指导密不可分,而积极心理学更是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新的力量与视角,让辅导员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运用心理学的力量,创新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切实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汪晓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7):58.

[2]米豆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途径探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5):17-18.

[3]林静.积极心理学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0):86-88.

[4]李刚,于海宁,宁云童.积极心理学对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8):37-38.

作者:陈健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