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积极心理学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渗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积极心理学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渗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积极心理学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渗透

摘要:为了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初中学生的历史素养,文章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包括深挖教材,以榜样育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画教育之“点”,延课堂之“线”,扩积极之“面”。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历史;主动性心理品质

一、深挖教材,以榜样育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内心存在着固有的积极力量,通过后天的教育“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2]。历史学科的内容包罗万千,而历史教材又是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最直接、最重要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对传统教材观的转变,而不是让学生完全死记硬背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要把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地分配、取舍与再次构造,并适当加入课后思考与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自我的主动探究获得积极的心理。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榜样形象,以榜样育心,把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如卧薪尝胆,终雪前耻的越王勾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为“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而自请前往的王昭君;历经数载“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张骞;虽“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却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好河山,开创我国游记文学的郦道元……类似的人物事迹不胜枚举,让古人的行为与学生的心连接起来,感悟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和积极品质,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坚强不屈,在重重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奋勇前进,为国为民的毅力和决心。

二、画教育之“点”,延课堂之“线”,扩积极之“面”

积极心理学认为一个人“体验到任何一种积极情绪的同时,也都能体验到其他的积极情绪”[3],并能通过扩延个体的心理特征让自身的行为变得更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以师为本”的观念,“一言堂、满堂灌”的僵化教学模式,而注意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模式,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导积极情绪,学生才能在课堂中主动地“嗨”起来,才会积极参与探求,才会有师生互动,才会有真正生动活泼、高效、幸福的课堂。

(一)教学民主,平等对话

“教学民主,平等对话”,人人都知,人人都会说,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善于抓住每一个契机,画课堂之“点”,延课堂之“线”,扩积极之“面”,以此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契机之点到处都是,但又稍纵即逝,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有一双善于发现的锐眼,还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的能手,一颗善于思索的慧心,一张善于言说的巧嘴。在部编版八年级“开辟井冈山”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讲述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决定放弃攻打中心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时,发现有个学生很迷惑地看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示意图。这个学生很轻声地说:“为何选择井冈山?”这个问题当时并不在笔者的预设之中,但笔者立刻肯定了该生的质疑能力并将此问题抛给全班同学,第五排有个男生想要举手但却很胆怯,于是笔者适时地给予鼓励。他站起来说:“井冈山处于湘赣边界,是个典型的三不管地界,敌军守备兵力薄弱,利于我军扎根;井冈山处于罗霄山脉地段,地势险要,山大林深,地形复杂,退可进山打游击,进可攻湖南的其他地方;江西的砻市等经济基础好,而且井冈山有王佐、袁文才的自卫军,等于说有群众基础。”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也非常佩服这位同学,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大力赞扬了他的勇气和广博的知识,并问询问他平时看了哪些书籍。在同学们的钦佩中,这名学生获得了自信,说话的声音也变得洪亮,而这大大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对涉猎课外书籍的求知欲望。由此可见,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在课后不仅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应该在课堂上不忘初心,严秉“教学民主,平等对话”的原则和理念,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境中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自我的思辨能力。

(二)激励创新,提升兴趣

目前,受社会风气、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历史学科为“鸡肋”,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缺乏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和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有趣的知识点或丰富的活动形式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生对历史的认同与向往,进而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成就及满足。笔者在部编版七年级“远古的传说”一课中,针对“人文初祖”这一全课重点子目既遥远又模糊的特点,先给学生播放录像《海内外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的欲望;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感受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百折不挠地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笔者利用武汉地区丰富的历史乡土资源特点,带领部分学生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和湖北省督军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重温那段“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血与火的激荡岁月,真切缅怀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体会先驱们为振兴中华、不怕牺牲、忧国忧民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丰富的史实史料,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印象,而且能让历史“活”起来,通过学习历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创造机会,体验成功

成功感是人类最美好的体验,是兴趣的源泉[4]。在课堂教学中,强烈的成功感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和动力,而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是诱导积极情绪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机会,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理的成长。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中,针对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这一难点,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创作了一个历史短剧《君臣朝会议政》,让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儒家代表董仲舒、法家代表、道家代表、墨家代表,各抒己见,最后让董仲舒舌战群臣,分析国情,阐述儒家观点的实时性,学生表演完后,让全班学生投票评选出最佳演员;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中,笔者根据本课成语典故多的特点,让学生先搜集这些成语的来源,并在课堂中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由于这些活动形式各不相同,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课堂小故事的教学手段很受学生欢迎,已被推广到全校的历史教学课堂之中。

(四)尊重个性,智慧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以及学生整节课的专注力和学习的情态。如果学生的做法与思想能得到教师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被赏识、被尊重,从而增强自信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武断、漠视,就会使学生情绪沮丧,低落,缺乏信心,那么整节课学生的上课状态就不好,甚至会影响下一节课。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中的“考古环节”,笔者让学生推断长信宫灯宫女铜体像内中空的用途,有学生说为了“装饰美观”,另一个同学不敢肯定地回答说:“我猜想是为了存蜡烛燃烧时的灰尘,保护环境”。面对学生的答案,笔者针对第一个错误的答案,首先表扬了他敢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克服了在课堂发言的胆怯感,然后指出其答案不足,最后充分肯定他的美学意识。笔者针对第二个猜出来的正确答案,首先在肯定他敢于假想的同时,明确指出在历史学习中,要得出一个结论,不能简单地只凭空猜臆,必须要有充分的史料实证支持。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国的创建”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一个“从革命的目的来看,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辩论赛,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将他们分成正反两大组,课后搜集所支持观点的相关史实史料,进行课堂大辩论。这种小组赛需要学生极力配合,学生努力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而是整个团队的胜利,所获得的自我价值感将会更强烈、更震撼,更重要的是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辩论就是一种相互的评价,让学生在沟通中促进团结、合作、竞争,培养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语

积极心理学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有帮助的,它支持着课堂灵魂,蕴含着灵动与活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心理得到关注与重视,教师才能深刻感受到教育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才是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点睛之笔,更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作者:邹文 单位:武汉六中上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