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积极心理学下的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积极心理学下的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积极心理学下的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创新

【摘要】在本文中,先对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做出阐述。然后对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要点做出说明和分析。最后对积极心理学在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措施做出研讨。这样能够使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都能得到进一步重视,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从而体现将积极心理学融入于中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创新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和认知

一是教育观念。传统心理学面对的是人的消极层面,是问题的产生根源,问题带给人的消极影响,如何消除人的消极情绪等等。积极心理学的立足点是关注人的积极层面,即怎样提升人的幸福感,怎样发挥人的潜能等等。二是个体差异认同。传统心理学更关注人格的力量,导致人的差别的是人格的差异,是个体内心的困扰影响了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不关注人的问题以及消极情绪,而关注于人怎样看待自己,个体是否使用积极肯定的眼光看待自己,个体的行为是否是发挥人的潜力。三是在品质培养上。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个体的心理问题解决,不太关注个体心理品质的提升。积极心理学最强调的就是关注个体心理品质的培养,尊重个体的人格,培养正向力量,提倡发挥潜能。四是借助以往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的相比能够得知,这两者中的后者更有利于德育教育目标的达成,也更有利于强化学生综合素养,还更有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高成效实行。现代中职院校一直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来实行教育活动,从知识讲解到具体运用,都是基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主要就是为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保障文化与社会相融合;而对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运用正是对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进行了充分遵循,其为德育教育活动的良好实行施以了相应的理论指导。不仅如此,积极心理学还能够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现实作用的充分体现,从个体角度提升个体情感和培养向上进取的品质,以此保障整体的同步发展,强化整体的成就感。

二、筹划课堂管理

1.创造机会,体验取得成功的幸福。心理学理论指出,人类都会有指定目标达成、得到认同、获得赞赏的渴求,心理目标的达成与否对于学生来说会有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本身条件,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促进学生投入到教案设置和课中知识研讨中,并且在各个课节中,都以民主的形式鼓励学生评定出表现最为突出的小组,并施以适度的奖赏,要求学生自主收集相关信息,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够投入到这样的评价活动中,同时对所有投入活动的学生施以表扬。这样能够明显缓解以往教育教学中的枯燥感单调,还能够明显提升学生探索专业奥秘的热情和勇气,进而产生征服困难的成就感。

2.表扬鼓励,感受被认可的幸福。积极心理学指出:引导和鼓励是提高学生勇气的前提条件,促进学生决心去试探、探索和实践,在具体教育教学中,结合各个等级学生条件施以适度的引导和鼓励。如对信心较弱没能勇气发言的学生来说,在其发言后,教师就必须要说:“你的答案非常标准,期待下一节课还有你的发言”。然后再将赞赏的标签放在练习本中。借助如此中肯、及时的引导和鼓励会明显拉近师生间有距离,促进学生转变心态,提高勇气,激发学生继续参与探索知识活动的热情和兴趣,使其感受到集体归属感和幸福感。

3.适当批评,体会被关注的幸福。在面对学生存在不良言行时,教师不能在不明青红皂白的条件下狠批,这样可能会使得学生自尊受到伤害,继而则可能激发学生逆反心理或使学习自信心弱化,并且长期的不适度批评还可能会逐步疏远师生间的距离。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在打算批评时,就应当从维护学生尊严的角度进行考虑,在正确的地点和时间,借助适度的方法,先表扬再指出不足之处,再以赏能替代批评,以委婉的言语说明学生的美中瑕疵,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本身的不完善之处,维护了学生的尊严,而且也会预示着对学生的理解和希望,体现着正确引领学生的作用,提高其继续参与学习的勇气和积极性。

三、中职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1.榜样示范,用健康的人格熏陶学生的情感。身体力行通常都会比大量的说教更具现实作用。班主任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人物,体现向上进取心态的班主任教师必然会在循序渐进中感染学生,正向引领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学生良好发展指明路线,保证让班内管理工作体现高成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其会更加欢迎思想开明、充满正能量、知晓学生心声的和具备高度工作技能的教师,有如此良好表现的教师都会体现出十足的热心和职业素养,其言谈举止会使学生更信赖,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而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融洽师生合作关系,这就需要中职教师以本身高度的爱心,有效营造融洽、平等、彼此重视的环境。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活动,现代中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力和思维拓展力都非常高,在班内活动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力、成员职责感,还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懂得如何与人良好相处。并且借助小组辩论、情境再现、讲故事的模式全身心投入到集体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自省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不仅如此,组织学生举行技赛事活动,能够明显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职责感,促进学生有攻克困难的征服感,调动学生潜在实力,体现积极的态度。

2.冷静分析,乐观对待中职学生的问题。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现代中职院校学生会体现出明显的独特性,缺乏信心、畏惧困难等消极状态,一些学生还表现出破罐破摔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对上学不感兴趣、脾气暴躁等。基于学生的这些状态,教师就应当以客观、平和的态度进行面对和思考,防止学生一违反纪律就有错寻因,更多的是要以主动的态度实行正确的措施,以现实的眼光来辨别和总结学生言行中所呈现的问题,应体现出乐观、平常的心态和发展的层面进行思考,将学生确定为正在成长中的树苗,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参照开展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多引导激励,多表扬欣赏。这样就会有效提高学生上学兴趣、促进其恢复至以往的乐观、活泼状态。而中职院校学生尽管其在学习方面不能体现良好,但其心理也会是乐观并充满正能量,也期盼幸福和良好发展,更具备特有的积极潜质。教师就需要基于学生渴望被赏能和良好发展的进取心。以乐观向上的思想和言语引导学生,高频率的组织学生举行班内活动,提升学生实际技能,如将班集体称为明天的花朵,将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确定为团结、积极、严肃、活泼,在平时发展中也高频率赏能他人的活动,将所有学生的特长和潜质都确定为亮点。这些活动的举行是真正从未来的发展进行考虑,教师的引领、鼓励和赏能,能够为学生的成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学生对本身知识探索和班内事务处理的能力和效率也会逐步增强。

3.民主管理,用积极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中,教师应当借助对民主化模式的运用,提高学生投入于班内集体活动的主观能力性。这样的管理工作会使教师发现学生变得更自主、更自信、更具综合能力。那么在具体工作中,教师首先就基于所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合作建立落实解决措施。如建立班规、班级管理目标等,这样能够进一步体现班规的实施力度,促进班集体更具合心力。其次,班级是个大家庭,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一员,都有管理好班级的权利和义务。在进行班集体评优时,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写好自荐材料,体现公平、公开、公正,明显提高学生管理班级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心理学理论要求教师充分发掘学生的积极潜质,为学生提供发挥本身才能的空间,一个班级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学情、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性格、兴趣点和特长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发掘学生积极潜质,即是强调教师充分关注所有学生,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力强项,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所有学生都会如同向阳花一般乐观、快速成长,如结合学生能力强项和兴趣点为其进行组别划分,这样不仅会一步体现学生潜在才能,而且也会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力。并且借助团队同步发展的有利条件,能够保证团结成员的良好发展,团队与个人相互促进,以此保障班级大团队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融入到中职院校班级管理活动中,能够促进具体管理工作快速向更高层次发展。借助对积极心理学引领和鼓励学生,优化以往班级管理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那么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教师就应当以客观、乐观、平和的态度来解决学生的各种表现,在多元化的心理学理论中总结出最具可行性的管理模式,深化发掘学生积极潜质,从而使中职院校学生集体体现积极向上、民主乐观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盛悦.积极心理学在职校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5):374.

[2]贾新宇.中职德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分析[J].新校园(中旬刊),2018,(7):24.

[3]吕丽梅.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63-64.

作者:蒋道红 单位: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