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心理学下的家具设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心理学下的家具设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态心理学下的家具设计研究

摘要:生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一种新的研究取向,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多样的属性,并向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等多个领域渗透。本文梳理了生态心理学的概念与其在设计上的应用,探讨了在生态心理学影响下,家具设计的三个主要转向:对人的研究从机械唯物主义转向经验世界;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从单一反馈转向交互关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从自我转向生态自我。家具设计在生态心理学的引导下进行反思与整合,这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态心理学;家具设计;交互作用

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尤其是机械物理学的影响,传统心理学运用僵化的模式以研究物的方式研究人,造成了与真实世界脱节的后果。伴随着科学、生态哲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全球性生态问题关注度日益提高,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生态心理学应运而生[1]。心理学与设计的关联密切,家具设计更是为了真实生活而服务,具有复杂性与包容性的生态心理学与家具设计的跨学科交流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1生态心理学概述

生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生存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为格式塔心理学所激发,受到了生态学、行为主义、存在主义的影响,并在20世纪50年代初具研究规模,具体理论取向包括巴克的行为背景理论、吉布森的知觉生态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2]。生态心理学的应用是人对自我与世界认知的一大反思,避免人孤立于自然与其他事物。它在微观层次强调人的自我性,梳理人的行为、知觉对于外界信息的反馈;在宏观层次上重视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关系,批判人的盲目性、过度消费与短视,对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价值[3]。

2当前生态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由民主主义、理性主义等思潮影响下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想极大地推进设计史的发展,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压力的增大、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功能主义设计所带来的问题也值得人们关注。例如追求效率而简在设计应用上经常与吉布森知觉理论无法区分开。②容易浮于表象,仅仅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反思,对于生态心理学的元理论与思想观念缺乏更为深层次的研究。③以往的生态心理学与设计通常仅谈论吉布森的研究方向,而摒弃“生态危机的生态心理学”。笔者认为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更促进了对人性化的探讨,因此在设计研究时应当将两方面结合。

3家具设计的生态心理学转向

现代家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具设计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生态心理学的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影响了人的思想观念,从而影响人对物、人对环境的看法,影响了家具设计。

3.1从机械唯物转向经验世界

生态心理学主张在重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基础上研究人,提出“以研究物的方式研究人”是局限的、忽视人的价值与尊严的。这对原有的心理学实验方法是一种颠覆性的批判与修正。毋庸置疑,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技术与艺术的进步,色彩理论、人体工程学等科学理论在结构、材料、尺度等方面带给家具设计有力的支撑。设计走在“被规范”与“被科学”的范式道路上,部分学者企图通过实验室研究寻找一个简化的模型来理解用户,解释设计的评价标准。当人们不假思索地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完全套用在设计对人的研究,运用单一的因果关系实验形态,用简单从个体内部寻找刺激-反应的单一实验、片面关注使用需求实现的方式而忽视人的心理需求、大量生产消费导致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等。设计师企图用人文主义思想来引导严重偏向自然科学的设计,以此满足人的心理诉求,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能进入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误区[4]。更加包容多样与宏观的生态心理学方法,成为了新的解决思路。在这几十年中,生态心理学在跨学科方向上的研究成果瞩目,衍生出很多交叉学科的主题。应用于设计的生态心理学是以吉布森为中心,综合了巴克的行为定位所创立的一个新方向。1988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曼将可供性的概念引入设计,标志着学者们开始将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设计界。生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是交互作用原则,设计者通过探究有机体与环境的交互关系来看待可供的结果,例如通过研究使用者识别、传达、反馈信息的行为方式,对于设计进行讨论。后继者诸如深泽直人等把信息交换的方式分为客观写生、寻找关联两类,提出了无意识设计[5]。基于生态心理学,设计应当本着自然生态系统内在联系的观点,去还原人的自然本性,关注人的深层次心理需求。当前的生态心理学在设计上的应用也存在着几个不足之处。①生态心理学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心理学流派的影响,因此研究分支颇为复杂,把它的分支理论截取应用,易使读者产生概念的混淆。如认知心理学的本质建立在与生态心理学取向完全不同的机械唯物论上[6],却单的刺激-反应解释人类行为时,虽然能够较为迅速的得到结论,但往往会使设计与人的真实需求相背离。人被社会所建构,情绪、认知、态度在生态心理学的角度是存在于人的外部而不是人的内部的。以“坐”为例,坐下这个动作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人身上,所需要的家具就完全不同。普通学生和电竞玩家所需要的“座”、工作区域与休闲娱乐区域需要的“座”千差万别。因此,脱离于社会与人文环境来谈论功能并对人的研究是狭隘且偏离实际的。自然科学研究的“物”是稳定的、客观的、不受外界影响的;而人是具有体验与情绪的。现代家具设计曾经将功能主义作为解救大众的法宝,纯粹几何形态的家具凭借其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为平民带来生活的便捷,但是随后,有机主义家具、仿生家具设计接踵而来,因打破了刻板的造型与冰冷的使用感受而被大众广泛接受。郁金香椅、球椅等都是从人的心理需求和依赖感出发,运用优美的曲线和包裹的感受让人能够体验到安全、安宁与安心(图1-图2)。基于生态心理学,家具设计里对人的研究应该从“简化的、拆解的人”转变为“复杂的、整体的人”。人不是零件组装而成的机构,只关注于人的“物性”会造成人情感的缺失,科学地研究人性不应当省略人的属性与意义。家具不仅是人基本的生活需求,更是人的个性、价值与自由选择的体现,真正理解“为谁设计家具”,才能突破表象,找到设计的根源。

3.2从单一反馈转向交互关系

受笛卡尔的二元论的影响,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对立:无产与资产、男人与女人、理性与直觉、个人与群体。在家具设计中,关于灵感迸发与科学研究的探讨,对于功能与形式的争论从未停止。生态心理学瓦解了二元论的前提,不再把结构看作是基本的东西。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成为了生态世界观的本质[7]。单一地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变化,或是研究家具的结构与功能是不全面的,设计的中心不再是人,也不再是物,而是人与物之间的交互关系。人与物是一个“塑造-再塑造-塑造”的过程,人对家具的使用,家具对人的适应取决于他们之间所发生的行为事件。柳冠中先生曾说,设计是无言的服务,也是无声的命令。这种服务与命令都是通过信息与意识来传达的[8],所以,设计家具的过程与其说是创造了物,不如说是创造了一种交互关系,这种关系是抽象的、无法量化的,虽然难以准确描述,但依然可以为设计所用,它帮助人们将普遍性的、先天存在的集体无意识转化为可见的设计。例如清华美院的胡钰铭博士根据人与座椅的交互作用,设计了一组关于满足人体微动作的坐具试验装置,在满足“坐”这个基本功能的同时探讨了人和家具相互塑造的过程(图3-图4)。人体的微动作,虽然表现形式是行为,但与意识无法脱离关系。基于生态心理学,家具设计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应该从“单一的、孤立的行为”转变为“多元的、交互的行为”。行为不仅是动作,更是人心理的外部表征,是人与家具的信息纽带,生态心理学使用具有生态效度的实验或直接观察,利用人和物之间的意识关联来营造故事,并依此进行家具设计。

3.3从自我转向生态自我

生态心理学之所以有生态的前缀,不仅是因为在研究心理学时应用了生态学的方法,更是因为它本身立足于生态性的价值观上。技术革命引导了几乎所有产业的革命,对自然进行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人脱离于自然环境,并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盛行。然而,火灾、瘟疫、人口增长、不可再生资源枯竭接踵而来,促使人们开始对人本身进行反思,从“自我”转向“生态自我”。“生态自我”是人类个体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我。霍华德的“希望建立一种与地球更为和谐的人性”与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思想不谋而合。对自我定位的改变意味着人与环境的一体性,也意味着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人,更是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以往的家具设计强调以最新的技术、最新的材料来发挥对人的最大利益。在资本的运营下,设计走上了过度生产,盲目消费,用后即弃的恶性循环。生态心理学促使我们重新探讨人性化家具设计的概念,避免其走上迎合流行趋势,被消费主义胁迫的道路。以“生态自我”为视角的家具设计符合设计伦理,即设计应该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9-10]。在选材时节约资源,保护天然材料,充分利用人工材料如复合木质材料、金属等;在制造中节约能源,对加工工艺进行改良与检验,确保家具机械的合理运行;在设计中考虑家具的全生命周期,将材料的回收利用也纳入考量。家具市场难以有效调控,家具生产从经济层面上也不能减少,随着人们生态自我的觉醒,具有生态主张的家具设计是现代家具设计与产业的必经之路[11-13]。基于生态心理学,家具设计应该从“以人为中心”转化为“以与环境一体的人为中心”。家具设计不应当止步于功能的人性化,更应当将生态自我的价值观统一渗透到设计生产中,这是对其他物种的尊重,更是自我的超越与升华。

4结语

在当今社会形态下,人类逐渐意识到科学并不全知全能,创造并生活在一个生态文明的环境中是人类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基于生态心理学的家具设计是注重人与家具交互关系而不是单一元素的;是注重家具设计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家具结构的;是注重设计信息的祈使性而不是叙述性的;是针对用户但不盲从于用户的。家具设计应该以生态心理学的视角观察人类行为,挖掘人的需求,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立更包容的人性架构,摆脱以往的对立模式,向交互、平衡共生与超越功能的人性化等方向发展。

作者:邸可心 赵小矛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