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积极心理学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人幸福感的科学,其强调人本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主张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本文主要阐述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同时结合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早期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讨,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该研究被中断,战后阶段,该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治疗战争创伤和精神病患,消极性心理学在当时占据心理学发展的主导地位,挖掘人性积极一面的心理学研究几乎被人遗忘。直到人类社会的和平和发展趋于稳定,消极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同时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识到心理学应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积极心理学才重新获得了大众的关注,直到二十世纪末期,Sekligman才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其主张挖掘人性积极的一面,增加个体幸福感。而且积极心理学不同于消极心理学过多强调对缺陷的弥补、对心理问题和伤害的关注,更关注于人类的优秀品格和内在潜力的研究。
2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为丰富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增强学生理保健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中心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解决心理疾病,更多是偏向于问题的指正,从学生所犯的问题来教育学生,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忽视学生成长阶段积极的一面,过度重视学生心理的消极面,很容易使学生陷入消极面的不良情绪中,影响原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即便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会变得更趋向于消极面,由此可见这种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而以积极心理学为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相反,是通过发现学生的美好心理和积极心态,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和完善人格,从有效预防心理问题。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以预防为主,能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大学生心理问题,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以开朗、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在学习中能通过积极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能以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积极面对困难,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理念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大学生的重要支撑。
3传统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偏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针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治疗;第二阶段是帮助学生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第三阶段是面向全体同学,重视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个人潜能的开发。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都停留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是消极心理学模式下的教育活动,重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这种教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教育目标,但是更多的是曲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无法有效提升其心理素质和激发其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2)教育形式落后。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机械化进行课本知识的教学,虽然落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但是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教育方式单一,使得课堂教学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实践活动是积极心理学下帮助学生拥有积极体验的有效途径,但是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除了课堂教学和心理辅导以外,缺少其他实践教学活动,无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4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思路
4.1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绩,要想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就要从根本做起,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应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重视帮助学生能够提升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激发其自身的积极品质和力量,以此预防心理疾病。同时教师在心理教育活动中,应积极构建一个平等的教育场景。当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忽视“身份”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下师生关系更多是下一种上下级,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师普遍存在一种畏惧心理,这种情形下,学生很难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使得教师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也就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此,教师应努力与学生构建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学生过得紧张情绪,使学生向教师袒露心扉。例如,利用空闲时间,积极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拉近师生关系,谈论学生感兴趣事物,在交谈中通过正能量语录或实例逐渐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这样不仅有益于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也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尴尬氛围,为此,教师应合理利用微信、QQ等聊天软件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此外,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能有深入挖掘大学生的优秀品质、闪光点,然后借助积极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有效预防心理疾病。而且还能够为心理疾病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法。
4.2优化教育方式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事业同样如此,教师应结合实际不断优化教育方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增加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渠道。(1)改进课堂教育方式,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可以总结为“被动”和“表面”,被动是指学生多数处于被教育的状态,表面是指教育大都是教师通过口头传授,学生缺少亲身体验,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亲身体验过后,才能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力,激发自身的积极品质和力量。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结合案例进行教育,同时尊重学生的主动权,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在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优秀的品质,塑造积极的人格。(2)增加其他教育渠道,现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首先是宣传方面,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APP宣传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加广大学子对积极心理的重视,其次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个性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到幸福与快乐。
4.3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况曾言: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其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重大。为此高校应加强对自身校园文化的建设,一方面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尊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之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另一方面重视德育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础,帮助学生树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同时学校和教师还应本着人本思想,尊重学生个体思维和能力的差异化发展,既要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分层递进教学法,因材施教、因学定教,使学生阶段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也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4.4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多动、实现学生自我成长
俗话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紧紧依托于心理健康理论教育工作并不能发挥出教育工作的效用,因此教师在积极心理学下还应积极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发现和挖掘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同时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体验成功和成长带来的喜悦,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形成极高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心理疾病。
5结语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学校和教师都应积极革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通过不断优化教育方式、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等方式,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积极心理学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商莉.积极心理学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好家长,2017(64):16-17.
[2]黎璇皓.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明日风尚,2018(16):196-196.
[3]刘珂,俞国良.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108-112.
[4]胡敏辉,涂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2).
[5]刘凌宇.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以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8).
作者:胡守琴 单位: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