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认知心理学视唱练耳教学方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现代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视唱练耳课程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专业课程,为学生开展其它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强化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等提供有力支持。音乐认知心理学涉及了音乐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两个部分,与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认知,强化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改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认知心理学;高校;视唱练耳
引言
在现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开展过程中,首先必须要从培养学生的音响辨别能力,在知识学习与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步领会音乐中所蕴含的内涵与精神,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确保听觉训练获得较好的效果,而这种从基础向高层跃进的过程必然和学生的音乐认知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单单从认知心理学层面来看,涉及音乐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两大领域,本质上是一种融合性学科,是对音乐听觉生理的现象以及声乐认知组织等的反应,很好的解答为什么同一个音乐作品带给人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通过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大学生的音乐认知心理和视唱练耳教学效果有着必然的联系,然而大学生在掌握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时,在音乐认知心理学方面还不成熟,影响了学生视唱练耳水平的提升。
1音乐认知心理概述
音乐认知心理是心理学中的一种,而音乐认知心理学本质上是音乐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结合的成果。[1]需要注意的是,音乐认知心理学重点探索大众的记忆以及认知,在开展音乐认知研究工作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思考水平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探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精准了解学生的音乐整体水平,更加有效的强化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人们在获取音乐内涵与思想时,除了基于听觉感受以外,也和人们对世界的综合认知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同样的音乐曲目,每个人欣赏后的感受多种多样,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对音乐现象的认知水平有着较大的区别。
2基于音乐认知心理学的视唱练耳教学方式
许多音乐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一般认知心理学基础上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针对音乐知觉方面的研究融入了更多的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成果。认知心理学大师研究出的理论,主要是依托于心理的构造以及过程,[2]和一般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路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音乐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方式也是以听知觉的生理构造为载体的,再深入探究乐音的思想,之后是音乐记忆,将各个记忆因素整合为音乐意象,从而实现音乐审美的目的。[3]根据图1中可以看出,认知心理学的系统架构和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现有的许多关于一般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能够很好的应用到视唱练耳教学理论研究工作中。第一,从生理方面入手,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研究人体听知觉器官的生理高度。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来审视高校开展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规划能否满足人的听觉特征,当设置的内容过于深奥,已经超越了人们的极限水平,或者安排的训练项目中包含的音乐层次非常多,声音嘈杂无序,和一般音乐规律产生本质上的区别,这样的训练第二,探索人对音乐的注意与思想。这方面的研究重点表现在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怎样合理分配注意力、怎样强化人的听觉意识、人的听知觉水平有无方法进一步突破、突破是通过人的生理训练还是通过提高音乐创建能力来实现等等。[5]因为音乐的情感与思想是利用听觉传达的,产生的记忆模型与一般心理学的统合记忆有着较大的区别,重点开展音乐记忆模型研究工作,尤其是针对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等多种感知的融合,有助于促进一般心理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第三,对音乐的整体认知,在音乐完型水平的基础上向审美高度跃进的练习,换言之就是人的整体乐感的训练以及探索,是高校开展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音乐认知探索工作的终极课题。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视唱练耳学科教学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以及练习项目,尽管如此音乐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其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仍然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以实际教学案例为基础进行论证,如图2所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系统架构,通过下列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中音区间范围内独立的识别出一个和弦。这种训练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出的价值也不同,有助于提高一些经常进行听觉练习学生的专业水平,而对于听觉基础水平较低的学生,往往只能够听出来第二个大三和弦,但是对于其余的非三度叠置和弦则难以辨别,训练意义不明显。其次,在极限音区范畴内进行听辩训练。这种的训练方式总体意义不大,这是因为极限音区已经不在正常人听觉分辨的范围内,即便是一些接受过系统听觉训练的学生,也很难精准的分辨出来。再次,从小字组至小字二组区间内涵盖比较容易的节奏连续弹奏,这个练习部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轻易的识别出来。最后,在完成上述三个环节教学项目后,老师可以基于人文习性以及审美视域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项目三中的音乐动机。先依照三连音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出其主要产生在仪式性场所中,比如说瓦格纳《婚礼大合唱》的引子,可以得出音乐的动机是建立在这种音型的基础上。从仪式性音乐的特征出发,继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丰富想象力,遐想钢管乐器的效果,这是由于这类乐器声音洪亮,音色划分明确。[6]从曲目构造层面审视,这种形式的音乐一般是作为音乐的引子,并依照具体情况进行多次重复。将该动机完善,能够得到两种效果,分别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通过上述这种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音乐听觉练习,学生的音乐听觉水平可以从单一的识别一个音响,逐步提升到全面的、有意识性的听觉,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识别与控制水平。此外,通过开展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实现各种目的的教学研究。比如说可以针对各个专业学生的听觉特征进行调查与统计等。
3结语
随着现代音乐领域的不断发展,音乐人才综合水平也是越来越高,在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中,尤其是视唱练耳教学,教育专家、老师等必须要重点解决不同专业、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音乐水平提升问题。促进音乐认知心理学与视唱练耳教学的相互融合,有利于两者共同发展,确保高校培养出的音乐人才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参考文献
[1]赵小平.高校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评《乐理与视唱练耳》[J].领导科学,2020(08):129.
[2]潘威.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音乐教学的境遇与因应——以视唱练耳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2020,36(02):59-63.
[3]范建明.“六字”与“三规”——若干视唱练耳教学策略问题的探讨[J].中国音乐,2014(01):221-224.
[4]李杰,郑玉章.音乐意象认知研究综述——基于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的视角[J].音乐创作,2011(01):174-176.
[5]梁虹.从内化感知到外化呈现——音乐认知心理学视阈下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36(02):100-104.
[6]罗丽.美育视阈下的视唱练耳与音乐审美心理的互渗研究[J].艺术百家,2011,27(S2):302-305.
作者:陈岳琴 单位:楚雄师范学院